本文我们聊聊汉字“妗”和“玲”这对形近字。看到这两个字我们或许会想到长辈“妗子”和名字中带“玲”的人。“妗子”又叫“舅母”,是舅舅的老婆,在我们这里是个非常接地气的称呼。而汉字“玲”,也算是一个名字的专属汉字,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个名字也非常时髦,什么玲啊,凤啊的非常多,可是现在给孩子们起名字,名字带“玲”的可真是少之又少了。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1)

妗子

汉字“妗”很少用于书面语

看到汉字“妗”jìn ,就马上想到一个称谓:妗子(jìn zi),就是自己的舅母。这个称谓我们经常说,但拿起笔来写一下,又似乎感到有点陌生。这是为什么?因为妗子这个称谓更多的是出现在日常的称谓上,很少写在书面上。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2)

我们这边直接称呼“妗子”,不喊舅母

“妗”:需要当面认亲的女外戚

“妗”jìn ,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今”。这个汉字好理解:女代表女性。“今”也含有对面,当面的意思。两个部首合起来表示:“需要当面认亲的女外戚”,特指舅舅的老婆。现在一直延申下来就是指我们的舅母(妗子)。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3)

妗子,舅舅的老婆

“妗子”是个特殊的存在,外甥不敢开玩笑

中国人口多地方大,各个地方的风俗也不同。妗子,作为整个家族中的一员,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有了舅舅这个坚实的关系地位,外甥们对妗子那是相当尊重的,加上又是母亲的娘家人,对“妗子”绝不敢怠慢。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4)

妗子的地位很高

有些时候,调皮的外甥们喜欢跟舅舅开玩笑,但不敢随意的跟妗子说笑。因为毕竟妗子:不属于直系亲属,而舅舅是与你有直接血缘关系的那个人,就算骂你两句也没事。同理,自己的姑、姨也是如此。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5)

外甥不可与妗子乱开玩笑

但是相反,姑父、姨夫就有点微妙的变化了。所以在亲戚之间的关系上,也要拿捏得有分寸。开玩笑可以,但是要有分寸,有礼貌。关于“妗子”这个称呼每个地方的叫法都不同,叫妗子的大多会出现在: 陕西、山东、安徽、河北、山西, 河南等地方。像北京地区一般称呼为“舅妈”。甚至有些地区则称呼:妗娘,妗母等。不知道您那边是怎么称呼的?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6)

我们这边喊“妗子”,坐标:山东聊城东昌府区

汉字“玲”的解析:玉器碰撞的声音

“玲”本义是个象声词,表示玉器碰撞的声音;模拟玉碰撞发出的轻脆声,又可引申为空灵的样子,精巧细巧。如词语“小巧玲珑”,形容物品细致精巧。词语“八面玲珑”,说的是形容人的灵活敏捷。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7)

小巧玲珑

玲,一个时代的名字:如(王玲、张玲、李玲等)

正因为“玲”有如此美好的寓意,所以常常用在女性的名字中。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像“玲,红,凤,”等名字非常普及。记得我们那时候上学,班里面的女孩名字中带这些字的一大片。 像什么王玲,李红,张凤啊等等很多。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起名标签,现在孩子们起名字,基本上,带这些汉字的不多了吧。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8)

上个世纪60年代,男同志叫“建国”,女同志叫“某某玲”

结束语:大家看汉字“妗”和“玲”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文化。看似外表相似的一对汉字,其实二者并没关联。所以,学习汉字不能只看表面,理解本质才能得到“升华。”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9)

文化小课堂

本期好书推荐:给孩子们的《有故事的汉字》

就好比上面的“妗”和“玲”一样,把汉字当做一个“故事”来看待,一个汉字从“诞生”之日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走到我们面前,它们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学习中国古文化,先从研究汉字开始。

古时候关于同音字的故事(汉字故事妗)(10)

书中插图

《有故事的汉字》选取了300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汉字,以生动有趣的笔调叙述了每个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并对每个汉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以及简体字中的不同写法进行了说明。本推书是真真正正针对“字”的故事,图文搭配是学生们学习汉字的好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