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起柳永就会想到他醉卧花阴,浅斟低唱,在他一生当中,还有很长的当官的经历,虽然这不如他的词篇流传千古,其实,他流连于青楼之时一直没有放弃金榜题名的梦想。他也曾有冲天的豪气,也曾有名落孙山后的轻狂,还曾经有因诗误了前程的惆怅,另外,他还曾经有个名字叫柳三变,那何时又是改名叫柳永,奉旨填词是因何而起?请大家听我说说吧。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鹤冲天换了浅斟低唱)(1)

柳永

在柳三变一生中,曾四次落第,名在孙山之外,这其实也是他流连花海的一个原因。曾经的他,年少轻狂,他曾经轻狂到向心上人夸下海口:“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却没想出战即遭铩羽,颇受打击的却又心高气傲的柳永,不禁要假装满不在乎地挥一挥衣袖,说不就是一功名么,不如把青春都付与浅斟低唱——那是在1009年,宋真宗不喜他的“属辞浮糜”之词风,他初试不第。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名字,让我暂时失去了当状元的希望。清明时代都会暂时遗落贤才,我又该如何想?既然还不能实现风云志向,那不如先放任自己纵情放荡。何必管它的得与失!我本是才子词人,自该是以平民白衣之身有高官之资望。

烟花巷陌中,丹青画屏时隐时现。幸有我的意中人,值得我去寻访。那就这样偎红倚翠吧,这种风流事,最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不过一瞬之时光。忍不住要把金榜浮名换成及时行乐,小饮清唱!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鹤冲天换了浅斟低唱)(2)

柳永《鹤冲天》

据说,这一首少年轻狂的诗就在很多年后,在一次进士考试临轩放榜时,被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看见柳三变的名字,突然想起他曾经的这首《鹤冲天》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于是就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大笔一挥,把柳永的名字抹去了。而从此,柳永半是解嘲、半是哀怨地自称是“奉旨填词”,继续留连在烟花巷陌。风流二字,误尽了柳永一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仁宗皇帝的大笔一钩,才成就了柳永混迹于民间的机会,成会柳三变一生的文学成就。如果他早早当官了,那还会有后来的柳永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诗人不幸诗歌幸!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鹤冲天换了浅斟低唱)(3)

柳永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后来他的半生时光,真的就为了青楼做词做赋,以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并且获得了“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果(见胡寅《酒边词序》)。一个古代白衣词人的作品,其流传程度如此广泛,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封建统治阶级把他长期摈斥于官场之外,甚至毁灭了他的政治前途,到了将近50岁,他才入了官场。但另外一方面,这又可以说成全了他。正由于他长期扎根在基层中,与底层人民常相处,才使他成为北宋独具特色的词人,中国词史上具有转折和具有深远意义的人物。他死后,曾得到下层人民,特别是妓女们的同情和尊重,他的确获得了“白衣卿相”的地位。

柳永最受苏轼赞赏的一首词(柳永鹤冲天换了浅斟低唱)(4)

柳三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那时柳永还不叫永,叫三变,后来终于在五十岁左右为实现一生追逐的梦想,柳三变才改名为柳永,与前尘往事都告别后,才得以做上了官。

柳永离开我们将近千年了,但是他的词还在我们中间传诵,而他当了什么官,却不为人们所熟知,这倒底是什么缘故呢?

欢迎大家听我们说柳永的故事,明天说柳永的名词《雨霖铃》。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发现历史。谢谢大家,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