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被林冲害死(晁盖教唆林冲火并王伦)(1)

梁山前后有三任总头领,第一任王伦,第二任晁盖,第三任宋江。前面两任下场都不好,王伦是因为要赶走晁盖等人,被林冲当场火并杀死,晁盖是发现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岌岌可危,负气下山,攻打曾头市,欲图挽回,结果在战场上中箭身亡。所以,王伦和晁盖都是过渡性的人物,他们的出现,实际上就是为宋江的登场做铺垫。

王伦是落第秀才,被迫上山落草的。但他一个落第秀才,在梁山落草后,却能让当时梁山的三个首领给他打下手,说明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否则他也不可能站得住脚。不过,在林冲落草之前,梁山除了王伦,只有宋万、杜迁和朱贵三个首领,朱贵在山下开饭馆,打探消息,山上的头领实际上就只有王伦、宋万和杜迁三个人。

不过,如果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王伦的出身和晁盖、宋江都不同。晁盖是乡里的保正,而保正一般都是由当地的豪强大户担任的,所以晁盖家底不错,这也是他能够仗义疏财,结交英雄豪杰的资本。宋江是郓州小吏,但押司在州一级官府里,作为非流官的胥吏,地位也是不低的,往往能够欺上瞒下,一手遮天,所以宋江出身要比晁盖更好一些,不仅有家底,而且祖上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资本积累,他才能够担任这个职务。

晁盖被林冲害死(晁盖教唆林冲火并王伦)(2)

王伦就不同了。以书中对王伦性格的描述来看,他的出身应该比较贫寒,没什么钱,是真正的穷酸秀才,既穷又酸。比如他嫉贤妒能,害怕林冲武艺高强,会威胁到他在梁山的地位,晁盖上山后,他看晁盖一伙本领高强,又担心被夺权,所以铁了心要赶走晁盖一伙。而且,他作为水浒中比较负面的文官的一个典型,不仅嫉贤妒能,而且心胸狭隘,还喜欢搞点小权谋,比如他很想留下杨志,以制衡林冲,但杨志未从。

王伦是文人,晁盖基本上是个武夫,宋江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最后是宋江成事。王伦在梁山的表现,也可以视为宋朝时期常见的右文抑武的习惯,一般都是文官做统帅,而武将只是按照文官的庙算来执行战斗任务。王伦对林冲的提防,和晁盖一伙的警惕,都是宋朝这种右文抑武的传统的产物。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林冲火并王伦,也带有武将反抗文官的压制的色彩。

王伦看不出有什么雄心壮志,基本上就是占山为寇,打家劫舍,小富即安,并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所以,宋万、杜迁和朱贵这种能力平常的人差不多也就够用了,因为他们主要的业务对象都是过往客商,基本上都是没什么自我防卫能力的人,如果碰到武功高强的人,尤其是林冲、晁盖、阮氏兄弟这种比较狠的人,他们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林冲火并王伦的时候,其他人只是袖手旁观,并未出面制止的原因。如果他们制止,恐怕他们也和王伦会是一样的下场。

晁盖被林冲害死(晁盖教唆林冲火并王伦)(3)

也可以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王伦没有主动赶走晁盖一伙,而是留下他们,结果会怎样?除非王伦自己主动退位让贤,否则恐怕早晚避免不了这番火并。以晁盖的能力和在江湖上的声望,岂能久居王伦之下?以晁盖之能,宋江上山之后,地位都摇摇欲坠,更何况区区王伦这种并没有什么真本事的穷酸秀才?如果他没有如此着急的和晁盖翻脸,而是早早退位让贤,甘做小弟,等到宋江上山,他再从中挑唆,恐怕晁盖和宋江之争会更加精彩。

梁山的两次总头领变动,第一次是林冲火并王伦,第二次看上去是晁盖身死,宋江和平接班,但实际上早已经暗潮涌动,如果晁盖没有负气下山,在攻打曾头市时兵败身死,他和宋江恐怕也难以长期和平共处,早晚少不了两个人的分歧公开化,到时候梁山的众头领再选边站队,怕是也少不了公然内讧,乃至刀兵相见。从这个角度说,王伦和晁盖的分歧在于,小富即安还是要梁山做大做强,而晁盖和宋江的分歧则在于,继续在梁山造反,还是接受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