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如何诞生的

很久以前,黄河流域有一群特别爱观察的古人,他们发现太阳的运行轨道是一个圆形(黄道)于是将其划分为24等份,每一个等份为一个“节气”,以观察该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后来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夏至这个节气有什么讲究(这些常识你知道多少)(1)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种命名方式

为了区分这二十四个节气,古人在起名方式上可用了大智慧:

■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

■“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

夏至日:公历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日:公历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炎热季节结束。

24节气

立春:又称“打春”,作为24节气之首,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

冷知识:属相生肖是按照每年立春来确定的,不是大年初一哦~赶快自查一下有没有搞错属相的

雨水: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惊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春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清明: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降水明显增加,使农作物生长发育,“雨生百谷”,标志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

小满:草木繁茂,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没有成熟,叫小满。

芒种:有芒作物成熟季节,需及时夏收夏种,“忙着种”,正是散播播种的时候。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进入汛期:“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立秋:秋天开始之意。

处暑:处暑的“处”是指“出”,“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白露:气温下降最快且湿度、温差大,夜间成露

秋分:日光直射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也是秋收作物的成熟期

霜降: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棉花、甘薯等作物收获。

立冬:冬季来临。

小雪:气温下降,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4个类别

■ 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完整意义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道家《淮南子》。

■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从小暑到处暑

■ 夏至三庚: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考题练练手

1.右图为地球示意图,则每年夏至,白昼时间最长的是()点。

夏至这个节气有什么讲究(这些常识你知道多少)(2)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夏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整个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甲在北极圈中,故甲的白昼时间最长。

2.下列选项对“夏满芒夏暑相连”中节气的表示错误的是:

A.“小满”表明了降水的时间和强度

B.“芒种”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

C.“立夏”“夏至” 了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

D.“小暑”“大暑”标明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

【答案】C

A项正确,小满具有多重含义,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也可以表现降水的时间和强度。

B项正确,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反映作物的收成、播种情况,即农事活动。

C项错误,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夏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立夏体现了季节的变化,夏至体现了太阳高度的转折。

D项正确,小暑是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3.下列有关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自然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雨生百谷”是因为雨水对谷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B.“惊蛰”不是春雷,而是日渐回暖的气温和地温

C.“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更符合北方的气候特色

D.“小满”既与生长作物有关,也与降水有关

【答案】C

A项正确,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天气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天气基本结束,谷雨过后,气温回升加快。谷雨时节降水增多,利于谷物增长,所以有雨生百谷之意。

B项正确,蛰是指入冬之后,藏入土中,不饮不食的小动物。古人认为的“惊蛰”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这些藏在土中的小动物,它们醒来后就钻出土壤开始活动,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真正叫醒这些小动物的并不是春雷,而是日渐升高的气温和地温。

C项错误,据统计,就全国而言,清明是春季节气中气温升幅、日照增幅的“双料冠军”,但降水增加并不显著,我们从小便熟背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更符合江南的气候特色,北方此时仍然是干燥多风。

D项正确,小满的名字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含义与作物生长有关,小满之后,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等作物,正处在籽粒将满未满的灌浆期,所以叫“小满”;第二层含义与降水有关,我国南方地区用“满”字形容水量,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说法,意思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