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以孝传家,以孝为基本,孝道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每一年民间都要举行几次重大的祭祀活动,比如春节、清明节和中元节等等。

民间俗语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一定的口头性和通俗性,因此俗语事关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有这样一句:“上坟带一宝,子孙福财到”,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里所说的一宝又是什么呢?今天这篇文章就聊一聊孝道和这句俗语的具体含义。

坟墓里出现什么是祥兆(俗话说上坟带一宝)(1)

丧葬文化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那时候的人们认为,一个人死后会去到另一个世界,所以逝者生前所用的东西都要随其陪葬,甚至还出现了活人殉葬的情况。不过从秦朝以后,统治者受到儒、法等思想的熏陶,渐渐开始用陶俑取代活人殉葬。

众所周知,一直到现在民间还奉行着守孝三年的举动,不过在古代,守孝三年要比现在严谨严格得多。如果父母去世,儿子必须要守孝三年,也叫做“丁忧”或者“丁艰”

坟墓里出现什么是祥兆(俗话说上坟带一宝)(2)

期间还要停止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以及婚嫁活动,甚至吃和睡都要在父母的坟边。朝中大臣要卸职回乡守孝,有功名的人也不能在守孝期间参加科考,否则在道德上便会受到世人的唾弃。

实际上守孝三年也有许多规定和说法,母亲怀胎10个月,再加上母乳喂养大约27个月,加起来大约就是三年的样子。不过守孝三年过后,也不算彻底结束,每逢父母忌日或者祭祀的节日,儿子也要停止当前的工作和活动,给父母上坟扫墓。

坟墓里出现什么是祥兆(俗话说上坟带一宝)(3)

那么这里就提到了“上坟带一宝”的俗语,现如今人们上坟一般都会带着一些鲜花和祭品之类的东西,而在古代除了这些还要带上“一宝”,这一宝其实就是白色的衣服,也就是孝服。

那么为何要穿白色的孝服呢?因为白色代表着素净和淡雅,代表着对逝者的一种哀思和虔诚之心,也更能体现一个人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父母的恭敬和思念。

坟墓里出现什么是祥兆(俗话说上坟带一宝)(4)

俗语的后半句是子孙福财到,又为何有这样的说法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孝道的重要性。在先秦以及汉朝,有一种选官的制度,叫做“举孝廉”。

也就是说一个人想做官,前提是必须孝顺父母,而且是极致的孝顺。在古代,如果此人的孝顺在当地闻名,甚至天下闻名,那么多多少少会给其带来一些名和利,也必然会间接地惠及到子孙,所以便有子孙福财到一说。

坟墓里出现什么是祥兆(俗话说上坟带一宝)(5)

古时候,父慈子孝是一种良好的家庭关系和道德标准。总而言之,我们提倡和弘扬孝道是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传统美德代代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