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立于断桥处欣赏西湖湖山之景,此谓断桥观景所观之景,人们或各有侧重与取舍,但似乎总是赞叹之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湖的断桥美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湖的断桥美景(赏诗阅文游西湖)

西湖的断桥美景

游人立于断桥处欣赏西湖湖山之景,此谓断桥观景。所观之景,人们或各有侧重与取舍,但似乎总是赞叹之声。

明*洪丞《断桥闲望》诗:

“闲余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滑,青屏拂鸟影难留。

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看千寻镜面浮。投老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诗中“一道裙腰”指白堤,“千寻镜面”指西湖水面。

明代著名画家李流芳有《断桥春望图题词》云:“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裴回终日。”他从断桥上一望,见西湖山水相互映发,画家的艺术细胞大为兴奋,便“魂消欲死”,大有他处皆不及西湖之感。

雨后西湖,在断桥上看见小舟在湖面上斜出,有几只水鸟在湖面上嬉戏,南宋·周密《雨后过湖偶成》诗云:

“雨重杨丝不曳风,小舟斜出断桥东。分明几点闲鸥鹭,着在西湖便不同。”

有何不同?大抵是景色别致秀美呗!

明代文人浦祊的《游明圣湖日记》“凭栏远眺:颓然其前者,雷峰也;孓然当湖中心者,湖心亭也;屹然对峙者,南北峰也;楼阁参差者,望之如锦屏者,吴山也;历历如雁齿者,郡城也。湖光滉漾,乍晦乍明,波皱微风,霞横夕照……”

明圣湖是古人对杭州西湖的古称之一,浦祊到西湖的第一天,住在离断桥不远的湖边片石居,首先去了断桥,然后又在桥边湖岸观景。于是在日记中有了上文的描述。这番描述与今日断桥所观湖山之景大致相类;但细节又有明显差异。

如今,相较于明代后期,眼前的雷峰塔不再如颓然的老衲,而是有了华丽的转身,辉煌雄壮,巍然屹立南岸山巅。“历历如雁齿者”的郡城则完全变样,湖东高高的城墙早已拆除;无数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却将杭城的天际线越抬越高。吴山依然是青屏如画,楼阁参差。南北两高峰还如对峙的天阙,只是峰顶上的塔早就悄然隐退,无影无踪……

在断桥上看景的人,或着眼于湖,或着眼于山,或着眼于歌舞人群……似各有侧重。

宋末元初·范晞文《湖上》诗,有“西湖歌舞几时休”之怨: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南宋末·王镃《断桥春望》诗,有“人面不知何处去”之叹:

“拾翠车闲辇路尘,山南山北杜鹃春。谁家庭院东风里,飞出桃花不见人。”

明·史鉴《断桥分手次刘邦彦韵》,其一感叹人生,其二折柳相送:

“其一:日暮桥边酒棹回,更因残唱送余杯。人生易老春光暮,能为看山几度来?”

其二:近水人家半掩扉,两山楼阁尚斜晖。断桥无数垂杨柳,总被游人折渐稀。”

晚清·张景祁《梦江南*西湖春游曲》词:闹与香,在断桥旁关注的是佳人。

“春游好,最好段桥傍。上冢船回油壁闹,踏青人过画裙香。何处有红墙。”

观景,并非一定要在白天,夜晚坐月观景听声也别有一番韵味。

明末清初·彭孙贻《断桥夜眺》是观景:

“长堤疏栁淡烟笼,杳霭湖光漾远空。水浸楼台灯火外,露寒人影月明中。

星河远挂衔山树,栖鸟低飜渡渚风。夜冷欲还眠未得,更持双榼叩黄公。

晚清·陈三立《七月十五夜,移艇子就断桥步月》诗是听声,听的是鱼跳声和虫声:

“初得微凉放柳条,湖平月满大鱼跳。夜山一片生秋梦,来拾虫声立断桥。”

断桥观景:城郭,楼阁;平湖,青山,长堤,画船;游人,歌舞;烟雨,朝霞,夕阳,明月,星河;桃柳,梅花……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无穷胜景。每一瞬间,每一画面,都是诗,都是景。惟亲临其境,方有深刻体味,直入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