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跃生 刘文奇

安徽马戏团之村(第一马戏村探奇①)(1)

被誉为“中原马戏第一村”的河南省邓州市丁湾村真是好戏连台,在连续两年夺得南阳市举办的舞狮大赛冠军之后,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个地处中原的村子,“哗啦啦冒出15个马戏团来,马戏从业人员多达500多人。听来令人瞠目。

据马戏业内人士讲,现在咱南阳有一个王老板带的马戏团,有东风加长大卡车6辆,桑塔纳轿车4辆,一座活动演出场能容纳观众达5000人之多。那才叫气派呢!

而玩得更”陡“的是,丁湾村的农民居然买来飞机玩马戏!

”邓州农民好神气,买来飞机玩马戏“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一、中原马戏第一村 历尽沧桑百余年

整个南阳的马戏以丁湾村为代表。早在距今100多年的清末时期,这个村就兴起了马戏之风。”祖师爷“名叫吴太兴。

丁湾村被称为”中原马戏第一村“一点也不含糊。这里马戏最鼎盛的时期,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玩马戏。上至80岁老汉,下至7岁的顽童。

安徽马戏团之村(第一马戏村探奇①)(2)

丁湾马戏的祖师爷吴太兴最初闯荡江湖时,历尽了艰辛,也练就了一身武艺。他在外地的马戏班子里学了几套马戏后,回到家乡将马术传给了乡亲们。以吴太兴为主,挑选了村里一二十名精干的小伙子,组成了丁湾第一个马戏班子。

没有马他们就到河北买马。买回的马不会演马戏,吴老板就亲自驯马。村边的打麦场成了马戏班子的跑马场。他们在打麦场中间扎了一根铁旗杆,让马绕着打麦场转圈儿。

这种传统一直沿袭下来。马驯熟之后,再训练马戏演员。先是骑马,会骑马的小伙子,才能拜师。骑马过了第一道关,就在马背上练习各种动作。

简单的动作是”偏马“。马戏演员从马背上横着身子一会儿偏在马的左侧,一会儿偏向右侧。然后练习技巧表演。倒骑马,马戏演员双腿夹住马肚子,两手高举鲜花或者旗子。空手站立在马背上,是比较惊险的高难动作,具有可观赏性。

安徽马戏团之村(第一马戏村探奇①)(3)

最惊险的是马背倒立和”白鹤亮翅“。在表演”白鹤亮翅“时候,演员单腿立于马背,另一只腿向后平伸,双臂展开。这是马戏演员的绝活儿。

最精彩的要数马上打斗。马上飞刀表演动人心弦。骑士在马上掷出带红绸的飞刀直镖向靶心;然后藏身于马肚子底下为自己作掩护。马上引弓射箭的表演看后让人真的过把瘾。

按时髦的说法叫”刺激“、”酷毙了“。这种表演考验马戏演员的双重技艺,既要脱缰骑马,又要箭射飞盘。那动作、那场面,用一句古诗词可形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演马戏的“马演员”也分为两个流派。一是跑马派,二是滑稽派。跑马派的“马演员”主要是表演马术、马技,靠的是硬功夫。马戏演员在马背上作倒立、藏马肚、马上射击、马背飞人等等动作。马演员还要作“马踏飞燕”、“悬崖勒马”、跨越障碍等等表演。而滑稽派演员靠的是软功,是技巧型的。它配合滑稽演员表演的是小品、故事等等。滑稽马节目的经典作品是“死而复生”。滑稽马表演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来观赏这个节目吧!

安徽马戏团之村(第一马戏村探奇①)(4)

马戏演员化妆成白眼窝、红鼻头,头戴辣椒帽,身穿灯笼裤的小丑。他手执一根缀红缨的丈余长鞭,骑马上场。跑几圈儿后,马故意停下不前,并且前腾后翘,将小丑掀倒在地。小丑再次上马,使出三鞭。马卧地装死。小丑无可奈何,就去请医生。马医穿一身白大褂,背一只药箱子上场,为马打针、喂药。马“起死回生”,小丑骑马下场。

看了滑稽马表演,观众会笑得前仰后合。

随着观众好奇心的变化,马戏团的节目也在不断创新。有“卓别林驯马”和“七品芝麻官审马”等等。马戏团演员既是表演大师,又兼创作艺术家。他们的聪明才智从异彩纷呈的马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百年马戏村历尽沧桑。这里的马戏人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有过“走麦城”的遗憾。酸甜苦辣的马戏人生,让马戏人的记忆刻骨铭心。

安徽马戏团之村(第一马戏村探奇①)(5)

早在战争年代,响马、刀客、土匪,每每路过此地,都要发生一场血战。

丁湾人誓死保卫家园,他们的威名远扬,让那些响马、刀客、土匪们闻风丧胆。如果强手如林,他们也会背井离乡。

曾几何时,马戏被看成是“牛鬼蛇神”,一律清扫。丁湾的马戏再劫难逃,马戏人被迫荒废了技艺。

(原载《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多家报刊)

未完待续,下集更精彩--

精彩回放:

1。二月河去世?深深怀念学兄

2。2000年前的南阳人就穿超短裙,吃羊肉串,踢足球……引领天下时尚

3。昨天,张文中改判无罪:10年冤狱,读书几百本;我有何理由不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