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增加,大家对手机续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台满电的手机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天的使用,这时!充电宝就登场了。

相信大家都买过充电宝,可能是在路边临时急购,也可能是在网上精挑细选,但对于充电宝,你到底了解多少?

充电宝容量都是虚标?

市面上有许多标称10000mAh、20000mAh的大容量充电宝,但若你真正使用过,便会发现,这些充电宝的实际充电容量都达不到标称的水平。

10000容量的充电宝可以充几次(大容量充电宝只能充两次)(1)

例:10000mAh的充电宝,只能给3000mAh的手机充2次电。这是怎么回事?10000mAh再怎么漏电,也能输出个9000mAh吧?这样算,起码能给3000mAh的手机充3次电才对呢。

10000mAh的充电宝,实际输出6000mAh,这是虚标?是欺骗消费者? 答案并不是,10000mAh的充电宝还真的只能充6000mAh,这里涉及到一个专业的概念“转化率”。

充电宝标称的容量只是电芯能量的总和,例:一个电芯是3300mAh,那么三个电芯的能量就是9900mAh,接近10000mAh。而这个标称能量输出到我们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时候,它会损耗、流失一部分,实际输出能量/电芯总能量=转化率。

10000容量的充电宝可以充几次(大容量充电宝只能充两次)(2)

充电宝的转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在同等容量下,它能给你的手机充更多的电。 市面上的大多数充电宝的转化率在60%~80%之间,同样是10000mAh的充电宝,有的可以冲8000mAh,有的只能充6000mAh,这个差距就不小了。

板端转化率=转化率?

有的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会在宣传时用到另外一个概念“板端转化率”,并声称自己的板端转化率高达90%。

10000容量的充电宝可以充几次(大容量充电宝只能充两次)(3)

实际上,板端转化率不同于“转化率”,板端转化率是充电宝在电路板上接入恒压恒流直流电后测得的“官方”数据。对于大部分充电宝来说,这个“官方”数据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实际使用也能达到这个数值。因为在实际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都不是恒定的,一直都在变化,正因如此,实际的输出能量才会有这么大的流失。

板载转化率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需要关心充电宝的“转化率”即可。

因此,大家在购买充电宝,特别是在线上商城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它实际的转化率是多少,它的实际输出容量是否能满足你的日常使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