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桃花扇》从未被清廷封禁的原因,首先要了解《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其人。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堂,自称云亭山人。出生于顺治五年,孔子的第六十四代世孙。顺治十二年其入孔孟颜曾四氏学堂读书。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为了巩固政权,笼络汉人,体现“满汉一体”统治政策,初次下江南,此次南巡到山东曲阜,康熙帝拜谒孔庙、举行祭礼并游览孔林,孔尚任作为孔子世孙负责接待工作并为之讲解《大学》。孔尚任自然是殷勤为之,因此受到了康熙的称赏,并被破格提拔,出任国子监博士。孔尚任获此隆宠,得了孔子的庇荫,如若他不姓孔,那会有此殊荣,所以作为孔子的直系传人,以及生于清初的政治环境,他的这份汉人的荣耀和血液里的那种复兴汉文化的使命感,是贯穿始终的。
得以提拔,最初的孔尚任其实是受宠若惊的,一心打算效忠康老大,可惜一出仕就被派往濮阳治水,也不知那康熙心里是啥小九九。就这样,这水一治就是四年,作为文人的孔尚任心高气傲,觉得一介书生,孔子传人,竟做民用工程,这面子、里子的都没地儿搁,心里就无比委屈,怀疑自己只是康熙平衡满汉的工具。就这样日积月累,那心里的小埋怨越来越蓬勃,最后竟芳草凄凄。
康熙何等人物?他六巡江南,其中五次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开博学鸿词科,大兴科举考试,给士人们做官的机会。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免赋税等等。种种政治手段下,康熙政权越来越稳固。孔尚任小小一介文人,也就只能自怨自艾了,慢慢地便起了宦海沉浮,归隐山林之想。这种想法在《桃花扇》中多处可见,书中一共出现了四十三次“桃花”。柳敬亭说书开头就引用李白的《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结尾处又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误处,问俺渔郎。”这些都有意无意地指向了一种意象,即桃花源。
《桃花扇》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其追思、哀悼前朝之情是显而易见的。且看书中续四十出《余韵》,老艺人苏昆生放声悲歌:“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好一个孔尚任,这兴亡之叹,亡国之恨,真个是写得让人拍手叫绝。《桃花扇小识》也有相同的情绪:“人面耶?桃花耶?虽历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
这样一本书,却从未被清廷封禁,这又是为何呢?
《桃花扇》一书,反映的是南明兴亡史,实际上孔尚任的心思是总结明未腐败亡国之教训,给清朝提供治政之道,这些于清朝廷是有大利好的。其书虽赞颂了史可法、左良玉这样的抗清人物,有反清复明的嫌疑,但要看到孔尚任也是极尽所能地在讨好当朝,如开篇试一出《先声》:“老夫原是南京太常寺一个赞礼,爵位不尊,姓名可隐。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阅历多少兴亡,又到上元甲子。尧舜临轩,禹皋在位;处处四民安乐,年年五谷丰登。今乃康熙二十三年,见了祥瑞一十二种。”哪一十二种祥瑞呢?后面说了,有“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凤凰集,麒麟游,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黄河清。你看这马屁拍的,必须赞一个。
还有《桃花扇》书中对前朝腐败的控诉,也是康熙极爱的,试想走了一个腐败的前朝,还了老百姓一个清明的新王朝,这种思想在民间流传的话,对清朝廷的政权巩固却是极为有利。相对书中孔尚任流露的对江山易主的沧桑之叹、家国之痛,这些个文人小情绪,两者相权,取其重,所以清王朝也就懒得费那个劲去禁止了。然而,康熙还是没让孔尚任好过,《桃花扇》书成数月后,孔尚任就被直接罢官了,之后一直不被起用。
“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桃花扇》书成,皆由孔尚任不被重用,怨念累积所起,因了这股怨念,才让今之人能读到这本集诗赋、词曲、四六、小说于一体的传奇文学,幸甚至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