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你们想的太好了。”

  这是过去不久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老爷子对美国佬说的话。

  如今这世道,老实巴交去做事的人,渐渐为人们所不屑,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之辈横行其道,挂在嘴边的是“会不会做人”,结交的尽是些“表面兄弟”。

  你能说一个诚信待人、善良接物的人是一个不好的人吗?不,那些在职场混迹了几十年的人会告诉你,这样的人是一个傻子。

  为人处世也好,经商从政也罢,所秉持的价值观与正道截然相反,大部分人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你知道你现在像个什么,你好像一条狗啊,你也越来越不把自己当人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字,算错了数,学生时代的你敢于站出来说上一句:“老师,你错了!”但长大后的你,即便上头的人错了,你还是会低眉顺目地鼓掌,道一声:“领导说的对。”然后对着自己的后辈说:“这就叫为人处世。”

  作为一个人来说,我觉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着别的生物所没有的怜悯之心,区别于所谓的亲子天性。说俗点叫做“妇人之仁”,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孔圣人所说的“仁爱”。

  自春秋而起,也有两千多年了,尊孔的习俗一直没变,但真的把孔老夫子说的话当个事的有几个?

  让你讲个忠义,你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往上爬,让你讲个诚信,你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多赚点钱。我也不说你这样的人将来会遭报应,但你这样的人,朋友肯定很多,就是不知道真把你当朋友的又有几个。

  所谓朋友满天下,知交无一人,大概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了。偏偏世道认可了这样的歪门邪道。一个个正直的人被掰弯了脊梁,丢失了他的老实本分,朝着花言巧语的方向愈行愈远。而后一群人在身旁围着那个变了的老实人说:“哎呀,你总算是开窍了。”

  我觉得这是挺悲哀的,既悲哀于这样的世道,又悲哀于那群活在虚伪里不愿清醒的人们。更悲哀的是我也逐渐成为了这样的人,没办法,生活所迫嘛。但是即便如此艰难了,我也还是愿意保留那份“妇人之仁”。

  我觉得“我以诚待人,人亦以诚待之”,但是这样换来的后果往往是“我以诚待人,人愈加欺之”。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是一个傻子,他只是不太愿意融入那个他不想进去的圈子,而是作为一个外来人冷眼旁观,他们反而是最聪明的。

  有的老人家真是看透了这个世道,“那种能看出来很聪明的人其实并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人们都防着他。而那些看起来不聪明的反而很了不起,因为你不知道他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所以中国人总喜欢在创作上把一个其貌不扬,平平无奇的人设定为绝世高手。

  他们什么都知道,而不是你以为的他们好蠢。只不过他们不愿意跟你一样像条狗一样在那乱吠,在他们看来,你是连人都不当的了,没必要跟你混在一起,一起不做人。

  恰是这样老实的人,我反而觉得是可交的。因为你以诚待他,他不会让你失望。

  我把这个世道想的太好了,也把他人想的太好了,以致于总是在这上面吃苦头。

  但是我觉得一个人越在乎什么,那么在这上面的失去,他就会越恼火。

拿我来说吧,我把“以诚待人”看的那么重,如果以诚所待的那个人让我失望了,我就会很恼火,恼火得乃至在对待他这个人上,会产生过激反应。

  越在乎越害怕,我害怕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不有句老话,“咬人的狗不会叫”。

  同样的,“老实的人不会轻易发火”,如果一个老实的人都急了,那就代表你TM实在是欺人太甚。

有一个老实人他没有说话(老实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