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30》改编自印度天才数学家Anand Kumar的真实故事。他出生于印度比哈尔邦的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自幼刻苦,勤奋好学。在校期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名震一时,却因为家境贫寒而失去了远赴英伦深造的机会。辍学之后走街串巷贩卖薄饼,谋求生路。
一次街头偶遇昔日学长,此时对方早已成为印度首屈一指的私立学校负责人。学长深知Anand实力所以力邀Anand加盟自己的学校,以顶级天才教师的身份服务于贵族家庭子弟。一时间声名鹊起,豪门之家捧着钱来找Anand授课。
影片海报
而在一次盛大舞会之后,Anand发现路边刻苦求学的穷人子弟,回想当年父亲对自己的培养,家境原因而失去的求学机会等等,他顿感印度贫民教育的极度匮乏,所以毅然辞去学校职务,放弃高薪投身底层教育。
每年将30名高度贫困但学术上光明的学生引入他的“超级30”课程,并在一个高效设计的课程中免费教导他们学生帮助他们破解印度最严格的印度理工学院(IIT)入学考试。
面对学子的热情,办学条件的艰难,他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教育部长,早已和昔日老上司串通一气,打算至Anand于死地。
贫民教育的拯救者
作为我们并不算友善的近邻,印度一直以来都视我们为竞争对手。除了国防科技之外,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方面的比拼更是世人皆知。印度殖民的背景,种姓制度的阶级高度,让印度理工科在世界范围内享受极高的声誉,进而无数印度学子都渴望升入最好的学校,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欧美的教育方式锻造了印度教育学科的世界高度,而贫富等级差异则限制了普通,特别是底层民众上升的渠道。而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一环,不平衡的师资力量与办学环境,使得印度教育呈现出令人尴尬的不均衡感。
《超级30》所聚焦的问题,正是这种不对等的教育环境下底层学子求学无路的悲凉。
知识就是力量
其实近年来印度关于学校教学问题的好作品层出不穷。《三傻大闹宝莱坞》《嗝嗝老师》以及这部《超级30》,都将视角放在普通学子身上。
除了剧情的起承转合,动不动来段欢快的歌舞之外,剧情的发展,人物角色的塑造,情节的推动,都深谙今日印度现实之痛,借故事说现实,通过人物去影响。
故事主人公Anand有一种佛陀般的伟大,面对贫困学子的无力求学,甘愿舍弃一切,放弃爱情,以“自毁前程”的使命感去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当中有家人和爱人的不解,有昔日学长和社会大众的质疑,凭个人“殉道”式的教育带给30 学子更好的未来,真应了那句故事“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不是老师,这是教育界的一杆大旗。
底层出身,深知底层疾苦
好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故事通透,不觉乏味无聊。本片虽然时间跨度挺大,中间又充斥着印度电影必须的歌舞元素,但出色的镜头表现与情节取舍让观众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主人公的成长,家庭的不幸,求学之路的艰辛,事业发展的变化,以及化身民办教师教书育人等情节,都张弛有度。
影片中大量对印度教育部长无耻行径的客观呈现,是创作者,或者说是普通民众对现今印度教育环境的愤恨与无奈。
口口声声敞开大门,愿意鼓励和帮助他人的教育部长,实际上是在把教育当做一门独属于自己领域内的好生意。教育部门和私立贵族学校的强强联手,使得豪门子弟继续垄断更好的教育资源,寒门子弟则永远被阻隔在天堂之外。
教育部长的话很有现实意义
教育已经成为敛财的手段之一
影片主人公Anand代表了善与美,那反之教育部负责人和私立贵族学校的学长则代表了丑与恶。骨子里对贫民子弟的不屑,对社会不公的享受,对教育环境的加速控制,反衬出主人公Anand的正直与无私。
印度电影习惯性的脸谱化表现,通过服装、肤色、表情和生活境况的差异,一点点浸润到观众的情绪当中。除了体会贫困学子的不甘和抗争,更多是反思教育资源为什么匮乏,社会环境为什么没有改善,未来贫富差距为什么无法弥合。
痛苦来自于比较当中,《超级30》给出的正是这种痛苦。
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限制了底层晋升的通道
本片给人的感觉有种超然物外的高大上。主人公那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崇高,在我看来实在伟大的过分。资质平平的我无法体会主人公那种舍己为人,甘心舍弃美好一切的奉献精神。可我也在想,为什么就不能去一个中间值,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为贫困生争取优质在校资源呢?如果能各退一步,会不会更好呢?
本片的结尾处学生战胜黑帮的桥段更是充满想象力。诚然,我们希望看到大团圆,希望看大邪不侵正,但是这种为赢而赢的娱乐化处理,也使得前面苦心经营的使命感与厚重深度有所拖累,励志的感动被拉低和削弱。
一个老师,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想法,毕竟这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
我想对于中国观众而言,电影《超级30》中寒门子弟求学无路的悲怆多少会有一些感触。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弱化起跑线后让不少寒门屌丝逆袭成功,但几十年后由于资源的集中和垄断控制,寒门子弟再也难“鲤鱼跃龙门”了,“富二代”、“官二代”阶层的出现和资源被其控制让贫富和底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观影总会有极强的代入感。
我们的资源配置同样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学区房的稀缺,造就了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繁荣。虽然上面总是说房子不能来炒,但实际效果傻子都看得到。就像正当防卫一样,说是那么说,做却是另外一个面貌。
好的学区资源,就意味着贵,而贫苦家庭,房子都未必有,哪来的学区之说?既然没有办法进驻好的学区,那教育平等和教育优势又从何谈起?
有的人出生就赢了
卖房卖地那么多年,各地财政赚得盆满钵满,偏偏教育资源和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总是无法满足,这中间又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天知道,地知道,鬼知道。
一个孩子出生,辛辛苦苦找学校,家长去抢学区房,拼尽全力上个好大学,毕业之后却发现就业环境不甚明朗,苦熬苦业拼出来的毕业证却未必能有多大的作用。996是福报,加班到猝死不过几万块钱,更多的不堪我都不敢想了。。。。
这不是老师,是圣人
在物质丰饶的大环境下,各种资源应该从不均衡发展至均衡。教育的公平公正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当每个人可以在尽可能公平的环境下学习正确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才会让这个社会更加优化,稳步前行。寒门能否出贵子,要靠社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教育成为一门顶级的生意,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太令人心寒了。
越想越觉得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