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小英雄雨来》,电影《上甘岭》,诗歌《玉门诗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21部文艺经典作品的手稿,16日亮相中国现代文学馆“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诵读会”。这些作品的后人也齐聚一堂,回忆他们所知的经典幕后的故事。

马青柯:母亲杨沫在养病期间写就《青春之歌》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1)

《青春之歌》手稿

杨沫先生在晚年连同《青春之歌》的手稿和著作版权一起捐赠给了现代文学馆。杨沫的儿子马青柯透露,母亲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在战争中目睹很多先烈英勇牺牲了,她怀念这些战友,在战争年代就想把他们写出来,但是当时环境不允许。解放后,她利用养病时间就把她心中的这些先烈就写出来了,她先写了35万字,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小说迄今已发行了五百多万册。

李梅:为拍《上甘岭》,父亲曾作为志愿军战士入朝

当天的朗诵会上,电影《上甘岭》编剧和导演之一林杉的女儿李梅,讲述了她父亲执导拍摄《上甘岭》的心路历程。

“我父亲产生创作《上甘岭》的想法,源自他1953年随着中央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战士。当时他是以电影工作者的身份去的,在朝鲜的日日夜夜引发了他创作的强烈欲望。”李梅透露,父亲在日记中写道,“一天,我听到一位战士以亲身经历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如何在坑道里熬过了20多个昼夜,如何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如何战胜渴与饿的威胁,如何在敌人炸药包、火焰喷射器、毒气弹下生存。英雄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产生要在银幕上表现这些英雄的强烈欲望和冲动”。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2)

《上甘岭》手稿

回国后,林彬把创作想法和导演沙蒙谈了,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第二年他们再次赴朝鲜体验生活——这次他们是以志愿军战士的身份赴朝鲜的。 对于在朝鲜的经历,林彬写道“在上甘岭山头阵地上,抓起一把土来,就能看到里面夹杂着人体的碎骨,切实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在当年黄继光烈士牺牲的地方默默地伫立良久,想到这位青年英雄在几次身负重伤以后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推进,最后又如何将自己年轻的胸膛挡住了火力点,泪水模糊了双眼”。

就这样,他们在朝鲜的半年时间里,几乎阅读了关于上甘岭战役全部档案资料近百万字,并采访了亲身参加上甘岭战役、还在原来部队的57名战士,记下25万字的访谈笔记。

李小龙:父亲写《野火春风斗古城》缅怀情报战线的战友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3)

李小龙介绍,父亲李英儒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他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担任文化部部长和宣传部副部长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我父亲从抗日战争初期在家乡拉起了一个近千人的队伍,叫抗日先遣支队。他当了独立团的团长,大小战斗打过一百多场:最小的是遭遇战;大的是阻击战、突围战,要打两天两夜。后来他还打掉过门头沟的陈老耗子土匪队伍,陈老耗子拥有二十八星宿之称的手下大将,这支土匪队伍把当地老百姓祸害得十分严重。”李小龙追忆到。

李英儒后来接到了冀东军区的新任务:进了保定城做情报工作。“情报站有很大伤亡,所以当我爸爸拿起笔准备完成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对我讲的,要对得起我那些死去的战友,对得起不顾自己性命也要将情报送出的奉献牺牲精神。 ”李小龙回忆道。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4)

李小龙透露,父亲多年来坚持慰问死去战友的家属,他的一生都坚持了一个他最钟爱的小说创作,“小时候我跟父亲见面的时间很少,我几乎没有看见过他有吃饭、玩乐的时候,到今天留在我脑海里的都是他深夜在灯下写作,通宵达旦”。李小龙长大后,父亲很希望她能够继续搞文学写作。但是她觉得父亲这一生太过劳累与辛苦,便选择了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导演,“父亲得知后,说那个更累。”

秦际凯:父亲20分钟谱就《我为祖国献石油》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5)

《我和我的祖国》国庆前后曾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曲作者,就是知名作曲家秦咏诚。朗诵会上,秦际凯回忆了父亲为《我为祖国献石油》谱曲的故事,“这首歌是我父亲在1964年谱曲的。当时我父亲是沈阳音乐学院的年轻教师,那年他有幸去大庆和铁人王进喜他们共同生活了三天 。深深体会到哪有石油哪里就是自己家的那种奉献精神。后来,我父亲花了20分钟谱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

姚海天:为写《李自成》,姚雪垠积累了近万张卡片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6)

姚雪垠

姚雪垠的《李自成》是五四以来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儿子姚海天透露,父亲从50年代开始,为《李自成》研读了几百部李自成文献书,从里面挑重要的历史资料,用小楷抄写下来,其中还有大量眉批按语说明。据统计,这些卡片多达上万张。

姚雪垠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生前马拉松、死后马拉松”。对此,姚海天解释,父亲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生前所有作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赛跑,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跑到最后,看谁能拿出好作品,这是生前马拉松;人死以后,看谁作品继续能流传后世、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影响,这是死后马拉松。

姚雪垠生前有一个心愿,就是总想拿出一笔稿费捐给国家设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奖,来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稿费很低,没能实现心愿。姚雪垠去世后,《李自成》第四卷、第五卷出版,得到稿费50万元。姚海天便在1999年将这50万元捐出,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支持下,设立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上甘岭战役拍摄于什么时候(当年为拍上甘岭)(7)

《小英雄雨来》手稿

和雄安新区白洋淀风景区的嘎子村今年刚刚为《小兵张嘎》作者成立了徐光耀先生文学馆一样,这些都是文学财富在今天的传承。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看来,长达8个小时的直播是一次精神的和记忆的旅程,能让读者重温中国当代文学的初心,重温新中国的初心 。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