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分布分为哪几层(百科全书-地理篇-大气层)(1)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大气层”。

当地球刚由星际物质凝聚成疏松的一团时,大气不单铺在地球表面,而且还渗透到地球里面。后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使地球收缩变小,地球里面的空气受到压缩,使地球的温度猛烈升高,地壳凝固了起来,一部分被挤出地壳的空气,又被地心引力拉住,形成了很薄的大气层。再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气中水蒸气的分解与结合,加上地球上动植物的增多,动植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气体,便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以及散逸层。

对流层是与我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一层,风、雨、雷、电都发生在这里。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虽然它相对较薄,但重量却占了大气总量的80%左右。对流层也是大气层中最活跃的一层,暖的地方空气会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会下降,冷暖空气会形成对流,这也是人们叫它对流层的原因。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千米~50千米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中间层,几乎没有臭氧,不能吸收紫外线,而上层大气又将其余的太阳辐射完全吸收了。中间层吸收不到太阳光带来的热量,气温就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到中间层顶部时,气温甚至会降到-133℃。

而与中间层相对应的是高温的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顶部至其上方800千米的范围内。这一层充分吸收了来自太阳的辐射,所以热层的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顶部的气温最高能达到2000℃。

散逸层,是热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飞出地球致力场进入太空。逃逸层的上界在哪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而实际上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50千米的大气层中。这一区域中分布着一种被称为臭氧的气体。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在一起,仅仅有3厘米厚。但就是这薄薄的一层臭氧,却对地球表面的生物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射向地球90%的紫外线,就像是地球的遮阳伞一样,保护着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的伤害。

最后我们再了解一下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射入大气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就变成了一个个散射光的光源,它们向四面八方发出光来。在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如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波最容易被大气分子和微粒散射出来。波长较长的如红、橙、黄等颜色的光波透射力最强,它们能透过大气分子而保持原来的前进方向。这样光波发生分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呈蓝色了。

每天一个小知识,让学习改变自己,让积累创造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