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新药业(SZ:002020)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化药为主、中药为辅,实现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适时发展医疗器械。此外公司还有布局CMO市场。

公司目前药品主要应用在精神神经、心血管、消化三个领域。

心血管方面,京可新®(匹伐他汀钙分散片)通过集采市场重构,低覆盖省份快速增长,集采区域同比增幅超300%,部分抵消集采降价对收入带来的影响。京诺®(瑞舒伐他汀钙片)、京可新®、京必舒新®组成他汀产品组合。其中,京诺®(瑞舒伐他汀钙片)是公司药品中的主要收入来源。竞争对手有美诺华(603538)、上海医药(601607)、中国医药全资子公司天方有限、阿斯利康(AstraZeneca)、天地恒一制药、中国生物制药(HK:01177)、海正药业(SH:600267)、鲁南贝特等。其中原研药企阿斯利康市场占比79.3%,京新药业为6.3%。

精神神经方面,公司现已覆盖1500多家重点医院,对接精神科、神经内科全国学术带头人200多人、重点医院专家5000多人。根据医药魔方统计数据,吉易克®(左乙拉西坦片)在全国院内市场排名第一,约43%的市场份额;索普乐®(普拉克索片及缓释片)在全国院内市场排名国产第一,约11%的市场份额,唯他停®(盐酸舍曲林片及分散片)在全国院内市场排名国产第二,约26%的市场份额。其中,唯他停®(盐酸舍曲林片及分散片)、吉易克®(左乙拉西坦片)贡献此领域的主要收入。

消化领域,根据医药魔方统计数据,公司2021年京常乐®(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院内销量同比增长49%,增速远高于其他益生菌制剂;康复新液院内销量同比增长26%,在康复新液各家企业中增速第一,同时随着本轮湖北联盟集采中标的落地,未来院内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康复新液、京常乐®(地衣芽胞杆菌活菌胶囊)贡献此领域的主要收入。

中药市场方面:公司2021 年底并购完成沙溪制药,在中药领域形成了 2 个生产基地,并拥有数百个中药批文产品,目前上市在销售的中药产品 30 余个的整体布局。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于中药提取、制造端的投入,已经规划在内蒙古扩建新的中药提取生产基地,更好的整合当前中药品种的资源。

医疗器械市场,全资子公司深圳巨烽在国内医疗影像显示终端(医用显示器)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全球主流大设备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继香港、韩国、美国分设子公司后,在荷兰完成了欧洲子公司注册,为巨烽国际业务拓展、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自有品牌市场不断拓展,建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标杆智能阅片会诊中心,品牌力持续提升。深圳巨烽是公司并购而来,2017年因为业绩承诺未完成,计提了1.57亿的商誉减值,导致公司当年利润大幅下滑。

CMO市场方面,公司与欧洲仿制药巨头 STADA 合作的数个项目完成技术转移并递交官方批准,2022年 1 月实现首个商业化订单发货;同时积极布局国内 CMO 业务,多个项目技术转移注册申报,预计在 2022年实现国内第一个代工品种商业化供货;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组建一支 40 多人的技术转移团队,涵盖了制剂工艺、质量分析、项目管理等模块,具备年转移 20 项目的能力,累计实现 30 多个产品的商业化供货,2021 年成品药 CMO 收入增速约 40%,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业务体量已达 2 亿元,跻身国内成品药 CMO 第一梯队。

可见,公司虽然在一些细分领域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但是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受到集采影响很大。

此外,公司业务布局杂乱,又做药品又做器械,看起来做了很多业务,但各个药品细分市场都不是很大,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公司跨界并购,比较失败,显示管理层是有一些问题的。

在研发管线布局上,截止2021年底,公司共有在研创新药(械)11个,已有6个创新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已进入临床中后期的5个,近3年内预期上市2个,同时预期每年将有3个及以上进入临床。这些在研的创新药大部分市场空间较小,看不到太大的前景,而且上市时间还早,一方面能否上市不确定,另外上市后能够获得多大收入不确定。

2.博瑞生物(NQ:872404)

公司主要从事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有植物提取生产线2条,年加工能力3000吨,具体产品有白藜芦醇、芦荟大黄素、高乌甲素、原金丝桃素、苦杏仁苷、槲皮素、荷叶碱等。

植物提取行业目前趋近于成熟,国内相关生产企业众多,根据公司年报披露信息,国内专业提取物企业大大小小有 1000 多家,行业出口额占行业总收入的 80%以上。根据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数据,自2018年-2020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从165.76亿元增长至171.5亿元,基本没有什么增量。

植物提取物上游主要为植物原材料领域和植物提取物生产检验设备,其中植物原材料领域直接影响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上游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90%,行业发展受到原材料价格影响十分巨大,行业对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较低。

具体到博瑞生物这家公司,公司近三年以来营收净利都没有什么增长,显示成长性较差,此外公司应收款占营收比高,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高。

由于对上下游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常年为负,日常运营需要贷款维持,所以每年还需要支出200-300万的利息费用。2021年末公司账上只有311.82万的现金,存在一定的资金链风险。

公司目前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上的占比约为23%,2020年公司年报收到股转系统问询函,其中指出公司向第二大客户西安科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806万元,对其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40万元,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00万元,实缴资本0元,参保员工人数0元。

2021年年报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对预付账款的交易背景、款项性质及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确定博瑞生物公司后续能否收到货物或收回款项,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综上,这家公司没什么竞争力,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3.上海致远(NQ:430324)

公司主要从事分布式新能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业务营收主要贡献来自于分布式并网风力发电系统,主要产品为陆上小型风机,应用于小型风电场、智能电网、微电网系统等应用,适合工业园区、码头港口、乡村、油田、矿区等多种环境。

2021年该类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例约80%,另外还有约12%由通信基站新能源供应系统贡献,不过这部分业务根据公司年报披露称受电网建设的影响,细分市场容量萎缩、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36.64%至 2,406.16 万元,公司在此细分市场上将采取有限跟随的策略,所以这块并不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

分散式风电是风电开发的重要形式。 分散式风电是指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电网,并在当地消纳的风电项目。

与集中式风电相比,分散式风电单体规模往往相对较小, 建设周期短, 开发方式更为灵活,尤其对于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东中南部地区,通过分散式开发方式可将相对零碎而闲散的具备风电开发条件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大幅提高风资源的利用率。 分散式风电采用就近接入配电网、就地消纳的方式, 一般具有较好的消纳条件,同时一定程度节省输变电设施。

2017年 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2018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政策进一步引导分散式风电加快发展。

虽然有政策支持,但是国内分散式风电发展较为缓慢。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 2019 年国内新增分散式风电装机 300MW,约占国内新增吊装风电规模的 1%,截至 2019 年底全国累计的分散式风电装机935MW。从分散式风电装机分布看,截至 2019年底主要的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三北地区。

原因有以下几点: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 国能新能〔 2011〕 226号), 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散式风电上网电价执行国家统一的分地区标杆电价, 与集中式风电项目在电价层面没有差别。 但是, 分散式风电单个项目规模较小,一般不超过 50MW, 单个项目安装风电机组数量较少, 风电开发单位成本相对较高; 与集中式风电相比,分散式风电项目在收益率方面存在一定劣势。

分散式风电项目单体规模小,但项目审批流程与集中式风电项目基本相当; 从规模的角度,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对大型发电央企/国企的吸引力偏低。

所以上海致远目前主要客户以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外为主,而且过去几年成长性一般。

不过,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国内分散式风电有望迎来转变。

2021年 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 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展项目储备和建设, 积极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计划” 。

118 个城市与 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了“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力争 2021 年年底前启动首批 10 个县市总规划容量 500 万千瓦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 100 个县,优选 5000 个村,安装 1 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 5000 万千瓦。

如此,可以达到分散式风电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结合,分散式风电与美丽中国相结合。

未来,分散式风电可能出台类似于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助推政策。

另外,随着风机技术进步和降本增效,分散式风电的经济性得到明显提升,可开发的区域、规模不断扩大。

分散式风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潜在市场空间达到 1000GW 级。

公司未来的发展可以看两块,第一块是日本市场,这是公司目前营收贡献的基本盘,2021年公司年报披露称目前公司子公司 AW 社的风电站开发业务进展迟于计划,随着日本 FIT政策窗口期限(2024 年 12 月)的逐年临近,公司在该细分业务上的战略重点将逐步转向国内分布式市场,以保持公司业务整体平稳发展,这似乎意味着未来日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将会有所缩窄。另外一方面就是发展国内的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开发、研制、生产的单位达14家,其中主机厂36家,配套企业28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10家。主要生产厂家有扬州神州风力发电、广州红鹰、上海致远、浙江华鹰、内蒙呼市博洋可再生能源、上海跃风、青岛风王风力、江苏南通紫琅风力发电等。通过天眼查查这些公司的专利和员工数情况,上海致远应该是属于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

公司负债率低,应收款占营收比低,现金流较好,历史共分红约5200万元。其中2022年3月公司分红3683万元。目前公司正在不断的回购股份,应该是公司对于未来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公司面临的一些风险:

从公司营收区域来源上看,公司2021年77.45%的营收来自于境外市场,其中以日本为主,所以公司的盈利状况一定程度上受到汇率波动影响,比如2021年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大幅上升至1251.91万,而2020年公司财务费用只有212.80万。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也是比较高的,2021年前五大客户占公司总营收的74.78%,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为26.91%,所以公司存在一定的大客户依赖风险。

公司上游主要原材料有铜、钢、铝,以及电子元器件。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之汇率的波动,公司后续毛利率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4.康尼机电(SH:603111)

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及提供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品与技术服务。产品包括门系统、连接器、内部装饰、配件等。公司目前在国内城轨市场的份额多年持续保持在 50%以上,动车组市场份额已超过 50%,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2021 年,公司确立了以轨道交通产品为核心业务、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为成长业务,以智能健康产品等为种子业务的业务组合构想。当期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收入增加21,265.12 万元,增幅 129.45%,保持较好的增速。

但是由于轨道主业城轨高铁等客户需求减少,既有项目的招标或交付计划延后导致该业务下滑5.4%。这使得公司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6.00%,扣非净利同比增长2.69%。可见,虽然新能源业务增速快,但因为整体占比较低,而传统业务缺乏成长性导致整体增速不高。从过往营收看,自2018年以来,公司营收增长几乎停滞。

扣非净利方面,2018年公司巨额亏损31.89亿元,主要系公司并表收购的龙昕科技,龙昕科技原董事长、总经理廖良茂私自以龙昕科技名义违规对外担保,累计金额巨大,该等违规担保事项引发多起诉讼,导致龙昕科技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被限制使用;龙昕科技原董事长、总经理廖良茂因涉嫌合同诈骗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受此影响,龙昕科技部分供应商停止供货,客户订单大幅萎缩。

此外,手机行业整体下滑对龙昕科技生产经营带来进一步不利影响,结合龙昕科技当前实际情况,公司对龙昕科技计提大额预计负债及坏账准备 10.67 亿元,上述因素导致龙昕科技巨额亏损,并严重影响龙昕科技的持续经营,公司对龙昕科技计提商誉减值 22.71 亿元。

简单点说,公司被人骗了。这一事件在2022年5月有了结果,南京中院判决:(1)被告人廖良茂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责令被告人廖良茂退出犯罪所得19.3297884095亿元,发还被害单位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这一事件背后暴露了公司管理上缺陷,其原因可能与目前的股份分散有关,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南京工程学院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 8.57%。

龙昕科技主要从事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表面处理,主营业务为面向塑胶、金属精密结构件的真空镀膜、特殊涂装、3D镭雕等精细表面处理服务。这块业务和公司原有的轨道交通没有什么关联,属于跨界并购,非相关扩张。稍微事先研究下并购方面的历史案例,就知道这样很容易失败。这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在原有业务到了天花板之后,病急乱投医,丝毫没有仔细审慎的去分析研究并购目标、策略、对象等。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6.46%,扣非净利同比下滑-89.48%。主要系因疫情影响,轨道主业部分项目交付延期或停工,使得轨道主业销售收入减少 3.3 亿元所致;由于高毛利率的轨道交通产品销售收入下降,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导致当期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因此,公司核心业务虽然市场占有率挺高,但是遭遇成长天花板;公司管理层乱并购,不是很靠谱;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虽然有前景,但是占比太小,当前阶段无法推动公司总体业绩增长。

5.东方碳素(NQ:832175)

202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5.66%、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9.31%,扣非净利同比增长65.64%。

主要原因系特种石墨市场需求旺盛,销售价格有上涨趋势。此外,公司本期加大了等静压细结构石墨产品的生产比重,细结构石墨与中粗结构石墨相比,性价比较高。石墨材料是高度同质化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较大,公司业绩会受石墨价格走势影响较大。

不过公司披露称因为受到新冠疫情和北京奥运会提前在 2021 年进行环保管控的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第四季度以来,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同比 2020 年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因为公司主营产品特种石墨生产周期长,奥运会环保管控预计将对 2022 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会产生联动不利影响。对照在财务数据上可见,公司下半年的增速是慢于上半年的。

公司本期经营现金流净额下降较多,主要系政府补助和政府非经营性奖励减少,以及当期支付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现金支出增多。公司应收款结构有较大变化,主要为应收票据的大幅增加和应收账款的减少,目前公司应收票据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相对较小。应收账款减少的原因系当期产品价格有所上涨,公司缩短账期或款到发货。公司合同负债降低,系产品销售价格有上涨趋势,公司减少收取预订货款。

公司本期在建工程增加,系Φ2000/3500-150MPa 等静压机项目,目前工程进度已达80.71%,预期2022年上年半即可投入使用。

公司员工本期增加31人,同比增幅约10%。与2020年相比,公司客户、供应商集中度进有所下降,前五大客户占比从26.36%下降到22.88%,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从78.22%下降到49.24%。

综上,公司虽然业绩高增长,但是商业模式并不好,净利润质量较差,产品结构单一,存在未来产品价格下滑导致盈利下滑的风险。

6.兴和股份(NQ:830988)

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2.75% ,扣非净利同比增长41.46%。放到全年来看,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35.48%,扣非净利同比下滑-9.38% 。显然,公司全年呈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以及下半年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当期高压母线、特种导线及电缆的销售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新产品工业铝材和铜排新增的销售收入。扣非净利下滑的原因为公司原材料铜铝等价格大幅上涨所致,此外公司新生产线前期投运成本高。

公司的现金流显著恶化,由正转负,主要原因系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增加,这点从存货上也可以看出来公司的存货总量大幅增加。


7.宏远电器(NQ:833186)

公司主营业务为陆军装甲车辆整车线束、各类电控系统等军工电子信息装备,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国资背景,目前已经符合创业板IPO标准;盈利能力强,ROE连续5年大于20%,每年高分红,无任何有息负债,财务健康。

不过,公司也有关联交易比例高、客户集中度高的一些风险。此外公司成长性较差,近两年扣非净利增速分别为6.56%、-3.54%。


8.辽港股份(SH:601880)

国资控股,重资产运营。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从融资、贷款、经营现金流净额现金流入和固定资产增长、分红、在建工程等主要现金流流出项目上看,公司固定资产不停止增加就很难积累下来自由现金流。加之公司股份的增发,小股东的权益进一步被摊薄,中长期持股看很难在上面赚到什么钱。

从公司目前在建工程项目上看,没停下来的迹象。你可以将它和长江电力对比来看,长江电力现在被人称之为现金奶牛,就在于其大幅资本开支(固定资产)几乎不再大幅增加,而现金流年年源源不断。

辽港目前还在持续建设,根据公司年报披露,又在搞智慧港口 2.0,数字港口等,这些东西别的港口搞,辽港也得搞,如果总是处于这样的更新换代中,就只能是价值毁灭。

公司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扣非净利增长的主要原因系主要是吸收合并营口港股份,新增的经营收益的影响,之后增速将大概率再度趋缓。此外,公司地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也使得公司中期发展看不到特别大的前景。


9.佳和电气(NQ:831255)

公司是一家处于综合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集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与运营一体的制造及服务商,产品有综合能源产品及服务、电能质量治理产品 、智能网络电力仪表 等。

公司下游主要面向的是用户侧的企事业单位,用户多且分散。也正因为此,行业客户订单大多呈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不利于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

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综合能源产品及服务指的就是通过智能硬件系列及智能软件系统,为客户提供云端大数据运行监测、预警、故障定位、外勤派工与用能服务等应用,从而帮助客户实现监测能源流向并高效节能的目的,如智能空调节能系统平台及控制器、供电公司线路接地网腐蚀状态评估整治修复、电能计量系统等。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将给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实控人为胡雪钢、沈黎渊、钱晟和沈黎渊,四人合计持有公司65.63%的股份,但是每个人持股比例都不超过25%。四人都有较为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曾任职于上海继电厂、国电南瑞等公司。

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系(1)本期中标了国网浙江公司年度需求侧响应项目、安吉乡村电气化等项目;2)本期成立了合肥分公司,综合能源产品在安徽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中标了安徽马鞍山公交车充电站等项目。由此可见在公司目前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大订单的获取和丢失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业绩波动。

公司业务经营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集中在华东市场。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源自华东地区的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7.80%、92.71%和 97.43%。

从行业维度来看,2021年年报中公司披露信息称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目前在用户侧竞争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类是跨国巨头集团,主要代表如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公司、法国索克曼溯高美电气集团、德国本德尔集团。

跨国集团公司凭借其长期的产品设计、制造、品牌建设等经验的积累,在高端产品领域具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一类是国内头部大厂商,以A股上市公司“安科瑞”为代表,营收规模较大,在行业内品牌力和产品服务综合能力都比较突出;最后一类是公司这类具有显著区域性的公司,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较低。

公司主要客户有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云清洁能源、宁波新胜中压电器、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杭州共赋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华云信息、华云清洁能源均系浙江华云电力的子公司,浙江电力的孙公司,两者合计占公司2021年营收的29.71%,因此公司对其存在一定的业务依赖。

宁波新胜背后的股东同样为浙江电力以及宁波市国资委。安徽综合能源服务系国网安徽电力子公司。杭州共赋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10月的公司,在2021年变成为了公司前五大客户,需要格外注意一下。由此可见,公司目前的服务其实还主要是在电网系统内。

从财务上看,公司毛利高盈利能力强,负债率低,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低,现金流健康,历史累计分红6次合计2500万元。

但是公司招投标式的订单获取模式使得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较弱。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增加了35人,2021年初公司向银行申请的贷款额度是5,000 万元,2022年初公司向银行申请的贷款额度是9000万元。加之公司成立了合肥公司,说明公司对于未来发展较有信心。但同时要考虑的是公司主要营收来自华东地区,2022年3-5月份,上海及周边疫情较为严重,是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10.夜光明

公司主要从事反光材料及其下游应用产品,涵盖了反光布、反光膜、反光服饰、反光制品四大类,应用于高可视性职业防护服装、运动服装及装备、时尚服饰鞋帽、交通运输安全、户外广告、市政设施建设等领域。

从行业需求来看,2010-2020 年国内反光材料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增长率有减小的趋势。2019年反光材料行业销售收入为 85 亿元,同比增长 7.6%。2020 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增长有所减缓,但前瞻测算 2020 年增长率仍保持在 6.5%,达到约 91 亿元。

全球反光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以 3M、艾利(AVERY)为代表的美国反光材料企业起步较早,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渠道建设等各方面领先于其它国家。日本、德国以及韩国的反光材料生产规模总体较小,日本的知名反光材料企业包括恩希丽(NCI)、纪和丽(KIWA)等,德国的主要反光材料生产品牌为欧偌丽(ORAFOL),韩国 LG 集团曾开展过反光材料的生产业务,目前已停产。目前,3M 等知名国外品牌出于成本控制等原因,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中国,由国内企业进行代工生产。

可见,这是一个低速增长的成熟市场。公司2021年营收增长不错的主要原因系主要系国内疫情控制良好,国外疫情减缓,反光布、反光制品、反光服装市场回暖,加之上期基数较低所致。

公司成长性一般,毛利率较低,但公司应收账款较低,无有息负债,现金流良好,过往累计分红3次,合计3600万元。

11.宁新新材(NQ:839719)

公司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7.44%,扣非净利同比增长84.40%。营收净利增长的原因主要系下游锂电行业爆发增长,公司新增产能进一步释放。此外2021年公司主要产品特种石墨制品单价略有增长,从而使得公司的毛利率有所提升。

公司负债率提升较多,从2020年的30.47%提升至45.09%,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都增加较多,主要原因系公司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流动资金增加。短期借款1.31亿,长期借款6600.00万,有息负债金额较高,一年利息支出855.52万,有一定的财务压力。

2021年公司年产18,000吨特种石墨和6,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经完成第二期建设,拥有从磨粉、混捏、焙烧、浸渍和石墨化处理的一体化生产能力,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新建22室节能环保焙烧炉和节能新型石墨化炉,减少了相关工序的委外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供应能力;增加等静压产品生产线,完成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目前仍有在建工程项目6212万,2021年公司员工数增加41人,反映未来产能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321.84%,反映下游需求较为旺盛。公司应收票据大幅增加,不过公司的票据全部都是银行承兑汇票,坏账风险风险较小。

公司目前应收账款账2.34亿,占营收比例为61%,是偏高的水平。反映公司对于下游客户议价权较弱,有较大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总体来看,随着公司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增长。不过也存在特种石墨价格下行和上游主要原材料石油焦价格大幅上行,削弱公司盈利能力的可能性。同时,公司商业模式较差,产业链地位弱,应收账款高、现金流差、有息负债高,从来没有任何现金分红,说明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12.西南检测(NQ:839499)

公司主要从事建设工程地基基础检测,主要商业模式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检测、评价。其下游客户主要是基建和房地产类客户,这些客户的需求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依赖于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因此公司的业务晶莹具有周期性。

此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检测机构申请异地开展检测服务时应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由于地方监管的存在,地方政府会根据各地情况出台具体政策,这给检测机构跨省开展业务造成一定壁垒,也使得检测机构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公司业务开展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近三年以来,公司40%的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杭州市及周边地区。

根据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称,杭州将于 2022 年举办亚运会,大量的基建和房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但是今年5月6日消息,原定于今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延期举办,短期内公司业绩增长或许会受此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公司在结构检测、环保咨询等业务快速增长,地基基础检测业务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是,从营收规模来看,地基基础检测仍然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存在业务单一的风险。

从财务上看,公司应收款占营收比较高,现金流相对较差,所以过去只有一次分红180万元。

13.天宏锂电(NQ:873152)

公司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7.74%,扣非净利同比增长50%,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与2020年相比,变化主要体现在员工数增加、毛利率降低、经营现金流同比下滑、短期借款增加几个方面。

1、在员工数上,伴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本期员工数较上期增加41人,达到291人,其中主要增加的是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反映了公司产能释放的扩大;

2、公司毛利率有所降低,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公司上游主要采购锂电电芯,公司主要供应商有横店东磁、亿纬锂能、大联大商贸、天能帅福得能源、远东电池等。其中横店东磁和亿纬锂能都是上市公司,2022年以来,锂电上游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根据横店东磁5月20日调研信息中披露称公司锂电类材料的涨价可以部分向下游传导,但不能完全覆盖。亿纬锂能则是在一季度报中披露称在上游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经营面临巨大压力的前提下,公司作为行业骨干企业,未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而是与核心客户协商建立价格机制,共同努力以促进产业和谐发展,逐步优化报价机制与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从一季度业绩上看,两家公司均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亿纬锂能甚至出现了营收同比增长127.69%,扣非净利同比下滑29.22%的情况。可见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势。在上半年,预估公司上游厂商会将成本部分向下传导,所以有可能会进一步压低公司的毛利。

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68.46%,主要系采购商品现金流流出较多,从存货结构上看,公司原材料大幅增加,应该是公司进行了部分提前备货。

4、公司短期借款增加了1000万,这点其实不太能理解,因为公司从财务上看并不很缺钱,2021年底公司进行了一轮增发,以8.95元/股募资4100万元,目前账上现在有7895万元。公司此前有息借款一直很低,也有可能是为了维护银行关系,具体可以咨询下董秘。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 2019-2021 年度存在占用资金的情况,该情况已于2022年5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整改完成。

预计随着电动自行车锂电化的大趋势,公司未来业绩仍可保持较快增长。

14.星球精选问答

提问:毕托巴的2021 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

以公司现有总股本 66,334,724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送红股3.760000 股。分红前本公司总股本为 66,334,724 股,分红后总股本增至91,276,580 股。

这种送红股和现金有什么区别?那么他公司送的红股又是从哪来的?可不可以理解为欺骗股民的行为?请安总点评一下,谢谢!

送红股是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上市公司将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以股票的形式分给投资者,这种方式要求公司只有在税后利润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送。

与现金分红的区别在于这种方式公司将本年度的利润留在公司,发放股票作为红利,公司账上的利润还可以留在公司用作未来企业发展。

现金分红则是真金白银的分给投资者。送股这种方式在完成后导致的结果是股东权益总额结构没变,只是每股净资产降低了,但是总股本大了。就是毕托巴这种状况,总股本从600多万股增加到了900多万股。这不违法违规,没有任何欺骗。

送股之后需要进行除权,除权以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下降,反映在市场上股票价格会下降。

此外,送股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毕托巴的扣税标准为:个人股东、投资基金适用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财政部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公告 2019 年第 78 号), 个人股东、投资基金持股 1 个月(含 1个月)以内,每 10 股补缴税款 0.752000 元;持股 1 个月以上至 1 年(含 1 年)的,每 10 股补缴税款 0.376000 元;持股超过 1 年的,不需补缴税款。

与送红股相似的还有一种转股,转股是公司的资本公积金按权益折成股份转增,这种方式不受公司年度可分配利润的多少、时间的限制,只要将公司账面的资本公积金减少一些,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了。因为是用资本公积转的,所以需要公司过往有较高的资本公积额才行,从毕托巴2021年末数据看,公司资本公积只有6.50万,所以没办法采取这种方式。

公司除权除息日是6月13日,送股也会在6 月 13 日直接记入股东证券账户,到时候你会发现账户股份数的增加。

对于投资者来说,送红股有利有弊。一方面,持有股票数量的增加,未来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量增多,意味着未来有机会拿到更多的分红。另外,如果股票价格上涨,还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当然,这是相对于现金分红来说的。

比如一个人在分红前持有100股某公司的股票,分红后股价由10元跌至5元。假如未来股票价格涨回到10元,那么用现金分红的就只能赚500元,而用送股的就可以赚1000元。所以,对于一只持续上涨的股票来说,送股对投资者是比较有利的。另一方面,送股还可以节省股票买入成本,是一种比较好的增持股票的方式。

当然,送股对投资者来说同样也有弊端。一个是如果投资者想要把红股变现,就得将股票卖掉。而卖股票是有交易成本的。另一个就是如果股票价格在送股后出现下跌,也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毕托巴(NQ:872816)几次分红,都是以送红股的形式,而不是现金分红,这侧面说明公司账上没有多少可以动用的现金,经营质量较差。

提问:北交所年报季报己披露完毕、请跟据基金持仓结合分亨下最具成长的企业谢谢

2022年Q1最新基金持股,持仓市值从上到下依次为贝特瑞、吉林碳谷、长虹能源、连城数控、同惠电子、同力股份等。

提问:创业板的300268佳沃食品,当前每股净资产-3.2元,负债率89%。公告说第二季度预计收获三文鱼18,163吨,全年预计收获三文鱼91,142吨。如果完全实现预计目标,在不扩大投资的假设情况下,第二季度或全年的负债率能下来多少?净资产能转正吗?

农林渔牧历来是造假的高危区,而且这类公司也很复杂,属于较差的生意。

佳沃食品(SZ:300268)预计值和实际值会有差异,比如第一季度公司预测收获为量为20,168吨。而2022年一季度的实际收获量为19,840吨。而且根据公司披露2020年投苗节奏受疫情影响推后,以及2021年末智利十二区恶劣天气导致渔船出海收获计划延迟,使得约1万吨的收获节奏从2021年延后到2022年一季度收获。而一季度又称为保证供应链平稳运行,对客户供应的持续性,兼顾收获船运力的调配,将原本可于2022年一季度收获的1.1万吨生物量顺延到二、三季度。以后还会不会有其他说辞呢,谁也不知道。

仅从财报一些具体项目上看,公司负债率极高,存货额很高,生物性资产的查实难度又特别大。2021年公司存货减值损失1.43亿。此外公司目前有高达10几亿的商誉。公司近五年扣非净利润要么一点点,要么巨额亏损,经营业绩非常烂。这些都说明公司有很高的风险。

至于负债率能否降下来净资产能否转正,个人认为意义不大,负债率降一点又能怎么样呢?改不了公司基本面差的情况。

提问:三板里面有不少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控股的公司,这些公司是否业绩达标就一定可以转板呢?是否也有退市或被查处的先例?

是否可以IPO,可以去对照IPO规定,除了财务业绩还有其他一些要求。另外,即使企业所有条件达到IPO标准,也要看企业自己是否有IPO的意愿,并非所有达到IPO标准的企业都有意愿要上市。

IPO审核主要看公司是否符合IPO标准,而不是控股股东是民营还是国资,如果国资企业有不合规之处,一样是无法通过审核的。

A股的很多企业已经退市了,比如 *ST昆机与*ST吉恩。国资背景并非免死金牌,也不是绿色通道,和非国资背景企业一样,达到IPO标准就有希望上市,达到退市标准就要退市。

北交所与新三板交易规则(18家北交所和新三板企业短评)(1)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