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品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坚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日复一日的努力必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也许你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也许你距离成功的宝座还有着很远的距离,但即便是一件小事,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和心血,必然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杭州的烧饼哥老应用自己的创业历程向大家证明了坚持的重要性,这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男人靠着一个烧饼打拼了20多年,在大城市当中获得了立足之地。

人生迷茫 从头再来

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2)

老应原名应显光,他出生于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早早走出社会打工,而不是完成学业,年纪轻轻的应显光具有独到的生意眼光和头脑,他投入到了创业的浪潮之中,希望能够借着时代的东风,获得成功;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92年,应显光和老婆在江西开始创业,两人最先创办的是一家小吃店,店面很小,但承载着两个人的热情和梦想,但是受制于资金投入以及经营问题,小吃店逐渐走上了入不敷出的道路,夫妻二人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务,创业也最终宣告失败。

在1992年,这笔债务对于两个人来说可谓是一座沉重的大山,生活的道路一片迷茫,未来究竟何去何从对于夫妻二人来说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应显光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在自己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迎难而上,告别过去的辉煌与失败,从江西赶赴杭州开始自己第二次创业,身欠巨额债务的他连路费都是靠着朋友的帮助。

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3)

在来到杭州之后,这个新兴发展的城市让老应感到了恐惧和迷茫,但很快他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在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他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其投入在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当中,经过多方考察之后,他从老乡的手中买下一个烤炉,决定从事烧饼的生意。

这个烤炉当时是花了150元的价钱买下的,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做烧饼的炉子为老应之后的220万元豪宅打下了地基,职场当中的困难是必然的,但是老应相信“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抓住机会才能一往无前。

迎难而上

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4)

老应盘下这个烧饼炉子是经过多方考虑的,但真正到手之后,他也发现自己在做烧饼这件事情上完全是个门外汉,靠着老乡传授给自己的一段记忆,慢慢琢磨,不断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失败是常事,老应在一炉炉烧饼当中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手艺,刚起步的时候,他总是被烫伤,烤出来的烧饼要么是糊的,要么是生的,通通没有办法拿到市场上去售卖,造成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坚持让老应的烧饼摊终于有了一些起色,他的烧饼也获得了邻里和顾客的一致好评,吸引了很多顾客,但是这样的境况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当时杭州进行市容市貌的全面整改,路边摊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应每天除了要做烧饼,卖烧饼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躲着城管,常常能看见他骑着三轮车载着炉子和烧饼大街小巷的满处窜。

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5)

老应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做好一张烧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积累,烧饼的面团软硬,馅料多少,烤制的火候都是有讲究的,在当时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人都看不到卖烧饼的前景,但是对老应来说,他瞅准一件事情就要坚持下来,他坚持用良心做好烧饼,打下了良好的顾客口碑,七年之后,老应终于盘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店面,告别了风吹日晒的烧饼摊。

创新是第一动力

时代在进步,食品行业处于迅猛的发展当中,各种口味的料理抢占着市场和人们的味蕾,大家都在被越来越丰富的食材和口味吸引,普通的烧饼已经没有办法去抓住客户,老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通过对于市场的观察和分析,他改造了自己原有的烧饼口味,让普普通通的一个烧饼也赶上了时代潮流。

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6)

在老应的烧饼摊上,最为畅销的是“甜胖子”“辣胖子”和,他抓住了人们最喜欢的口味,通过压低单价来获得顾客,除此以外,他还研发出了五花肉烧饼,口味多种多样,内料饱满丰富,咬一口下去是满满的幸福感,老应在开发烧饼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始终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虽然烧饼的成本上去了,但是价格仍然非常亲民,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老应烧饼摊的“铁粉”。

2014年是线上购物爆火的时期,线下经济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许多餐饮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但是老应的烧饼摊却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业绩,一天平均能卖出2000个左右的烧饼。老应的经济头脑除了用在烧饼的口味开发上之外,还注重配套设施服务,他与附近的行业展开合作,最为普遍的就是早点铺,由他来提供烧饼,早点铺进行贩卖和经营,双方互惠互利,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卖烧饼发家的故事(专注做烧饼20多年)(7)

除此以外,老应也注意到了人们对于餐饮服务的升级需求,在注重环保的前提下,老应将自己的烧饼包装从塑料袋换成了纸质包装,这样一来,不仅不烫手,还能够减少塑料产品的消耗。老应的烧饼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能够果腹的食物,更代表着一段回忆,老应的烧饼是每个清晨的一份温暖,是在深夜傍晚时的一种慰藉,老应的烧饼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青春记忆,一个面饼留存着很多人的情感寄托和回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23年已经过去了,老应如今在杭州拥有了一座自己的房子,这间靠着一个个烧饼堆积起来的房子是老应坚持不懈的见证,老应的创业历程向我们展示出了坚持的重要性。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烧饼,只要你坚持做下去,也一定能获得不俗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在无数的困难当中才能认识到坚持的可贵,在一次次磨砺当中方能走上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