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辛酉人日(东风七日蚕芽软)

东风七日蚕芽软②。青一缕、休教剪。梦隔湘烟征雁远。那堪又是,鬓丝吹绿,小胜宜春颤③。

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玉骨几随花骨换。三春醉里,三秋别后,寂寞钗头燕。

注释

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②蚕芽:即桑芽。

③小胜:即玉胜,又称华胜。古代一种玉制的发饰,为花形首饰。传说为西王母所戴,汉代后多以剪彩为之。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曾记录楚地“剪春胜以相遗”的习俗: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胜,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赏析

这首词吟咏节序,是咏节序词中的佳作,意在感伤离别:正月初七是为人日,桑树吐新芽,青青一缕。而离人却远隔千里,犹如南征之雁不在身边。纵然是绿鬓如云,金衣玉胜,也只能顾影自怜。时光流转,年华易逝,那春愁别恨岂是绣屏就能遮避的。如今容颜变换,青春流逝,那离愁别绪年复一年,不曾间断。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诠释(感慨时光太匆匆)(1)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人日,抒写离愁别绪。这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容若将这份离别情绪抒写的入木三分。整首词渲染出绵绵不尽的哀愁。

在这一天,容若想到居然是人日,是人类的生日,内心不禁涌起了阵阵愁绪,“东风七日蚕芽软。一缕休教剪。”正月初七是人日,这天搞好是桑树吐新芽的日子,春天已经露出了端倪,树木开始泛出绿色。

看到这春日即将来临的景象,容若并没有为新一轮的生命轮回感到兴奋,而是隐隐不安的担忧到“梦隔湘烟征雁远。”思念之人不在身边,远在千山万水之外,就好像南飞的大雁一样,遥远的无法看到。甚至,就连思念也抵达不了。

没有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就算是这春日再怎么美好,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在这个所有人都欢庆的节日里,自己却是形单影孤,独自一人在春日里 看着万物复苏,生命回环。想到这里,容若的内心不禁又泛起波澜。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诠释(感慨时光太匆匆)(2)

“那堪又是,鬓丝吹绿,小胜宜春颤。”这一句,写绿色开始四处长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这个春天又要来临了。 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小胜”即玉胜,又称华胜。古代一种玉制的发饰,为花形首饰。容若看到春色盎然,但是想到不在身边的恋人,便提不起精神来欣赏这春景。

看着恋人的发簪,想念着恋人的容貌,倍感孤独。上片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而在下片的时候,则是直接抒写离情。

“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山川遮不断思念,年华过去,但对于恋人的思念依然永不停歇。容若想到远在他方的恋人虽然早已是容颜不再,但一想到她,自己的内心便是暖融融的。

“玉骨几随花骨换。”这是感慨时光太过匆匆,但是“三春醉里,三秋别后,寂寞钗头燕。”在青春的流逝中,岁月一年一年的变迁,自己的思念却是从没有停止过。这首伤别离的词,写道容若与相爱的人不能享受一起的苦恼,最后以寂寞结尾,在这个人日里,容若独自品尝寂寞,享受寂寞,却是最终被寂寞所淹没。

容若的心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