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生活一半回忆”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翠》是《聊斋志异》中最优美的篇章之一,小翠的形象也是全书中最优美的形象之一。小翠结玉玦而去,不唯书中人元丰公子“顷刻不忘”,即如读者也希望她能永远留在人间。小说肯定和赞颂的是受恩知报的思想。这样的道德主题在《聊斋志异》中不止一次出现。单就小说的命意说,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平淡无奇。小说的精彩之处不单在肯定狐女的报恩,更在于描写她如何报恩,从她不同寻常的报恩过程,刻画了她非凡的品格,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出色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1)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剧照

小翠一出场,小说就从王公一家的眼中给她下一断语:“真仙品也。”整篇小说对小翠形象的描绘,就突出这仙品”二字。小翠乃狐仙之女,因其母得王公幼时的庇翼而免受雷霆之劫,特意来到王家报恩的。她非人间女子,而是一个狐仙。她自称为“玉皇女”。但小说所强调的并不只是她仙女的身份,也不在她容貌之秀丽(这方面的描写极为简淡),而在于她异乎寻常的品格和个性。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2)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小翠出现

小说通过生动的场面与细节,突出地刻画她性“善谑”。她的“善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喜欢玩耍嬉戏。她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子,自由无拘,十分开朗。她既不受礼教的拘束,也不知忧愁为何物,整日与痴呆的丈夫游戏作乐,天真烂漫,无所顾忌。刺布作圆,与公子、婢女蹋蹴为戏,她“着小皮靴”,一蹴“数十步”,骗逗得那痴公子抢拾奔跑、满头大汗。公爹路过,“直中面目”。受呵责后一笑置之,不以为意。不仅“憨跳如故”,且更“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得罪于公婆,虽累遭诟骂而仍不改。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3)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小翠和元丰

另一方面,她对社会生活中的严酷斗争,家庭所遭受的巨大威胁,洞察幽微,却视同戏,不畏惧,不紧张,沉稳安闲,以戏谑的方式处之,举重若轻,化险为夷。嬉笑谐谑之中,于人不知不觉之时,即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明伦赞语)。从性格刻画来看,前后两方面是统一的;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前一方面是后一方面的铺垫和映衬后一方面是前一方面的发展和升华。后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表现的重点,是狐仙报恩的实际行动的一个主要方面。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4)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小翠

在“善谑”的性格中,又包含着另一层性格特征,这就是她的聪慧。不是一般的聪慧,是绝顶的聪慧,大智若愚。写小翠的聪慧,处处以态出之。王元丰是“绝痴”,小翠是绝慧,痴、慧异质,却同时以“憨”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是小翠的奇异不凡处,也是作者艺术表现的高妙不俗处。一对痴憨小儿女,相玩相戏,相傍相依,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5)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小翠和元丰

公子的憨是真憨,世事不解,懵懂无知,憨得实在,憨得可笑。小翠蹴圆,他流汗奔逐,乐此不疲;圆中父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而他“犹踊跃奔逐之”;小翠或将他涂花面如鬼,或将他装扮作霸王、作沙漠人,甚至以“衮衣旒冕”饰作皇帝,他都任其调遣摆布,喧笑为乐;受母杖责而“大号”,得女抚慰则迅即“收涕以忻”;其母强其与妇同寝,他竟大不悦,当着婢妪之面告母:“借榻去,悍不还!小翠夜夜以足股加腹上,喘气不得;又惯掐人股里。”如此等等,读来憨情如见,憨态可掬,无不令人粲然小翠到王家,不仅为了“报恩”,还为了“了夙愿”。小说对小翠的描写,不止于她的智慧、胸怀和眼光,还包括她的多情。她的情,既有情义之情,也有男女之情。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6)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小翠和元丰

当痴公子因她的戏谑而被杖大号时,她“色变,屈膝乞宥”,且百般抚慰:“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妻之事夫,如慈母之对小儿,长姊之待幼弟,爱护备至,体贴入微。公子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故“居三年,夜夜与公子异寝”;而施用狐仙奇术,入瓮汤浴,使其脱胎换骨,去痴复智,则“琴瑟静好,如形影焉”,共享夫妻的欢乐。因碎瓶受斥,含忿离去,相别二年之后又于园亭邂逅,见公子因思念自己而“骨瘦一把”,又不忍离去,不计被逐前嫌,从其恳请,同公子留居园中。

聊斋志异小翠哪里找(聊斋志异之小翠)(7)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小翠和元丰

因自己不能生育,为了延续王氏宗嗣,又屡劝公子别婚,公子不从,又焚图像而变眉目,热情帮助他纳钟氏之女为妻;为了慰公子别后怀思,又化笑貌于新人,使丈夫“对新人如觌旧好”,不致再像从前那样“寝食不甘”“骨瘦一把”,然后才从容放心地离去。人虽然走了,情爱却永远留在王公子心间。故蒲松龄特于“异史氏曰”中赞美一句:“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这样真挚深沉的感情,不是简单地用“报恩”二字所能完全概括的。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小说处处以王公夫妇的感情变化作点染,写他们的“忧”“大悦”“怒”“怒甚”“忧虑无所为计”“懊怨”“窃喜”“惊颜如土”“大喜如获至宝”“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等等。人物感情的喜怒哀乐,同情节发展的起伏变化相映照,既加强了腾挪跌宕的笔致,又烘托了主人公机敏活泼的性格。

参考资料

《聊斋志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