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都 图片/设计:景训
萤火虫喜爱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大暑时节,虫卵孵化,古人看到萤火虫从腐草中飞出,就有了“腐草为萤”的误解。
七十二候中,类似的“化生”现象很多,如“惊蛰三候,鹰化为鸠”“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鴽”,等等。
不同的是,其中的“化”字表明前后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春天鹰化为鸠,秋天鸠又化为鹰;田鼠与鴽(鹌鹑)也是如此。
而“腐草为萤”则是单方面的化生,萤不会再变为腐草。
《萤火虫》 近现代 丰子恺
昆虫的卵一般比较微小且隐蔽,古人没有观察到虫卵孵化的过程,只注意到昆虫突然在某地大量出现,于是认为是特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昆虫,就有诸如“腐草为萤”“腐肉生蛆”的说法。
萤火虫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黑夜中会发光,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
同七十二候中所记录的很多动物鸣叫、植物开花等物候一样,萤火虫发光也是为了寻找伴侣,繁殖后代。
《如囊萤》 清 杨柳青年画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高温叠加高湿,在一年当中,人们此时感觉最为闷热。
不过大暑已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物极必反,暑热至极,也预示着夏将尽,秋已不远。
因而萤火虫虽在大暑出现,但却被视作是报秋的使者。
如唐贾岛《夏夜登南楼》中有句“一点新萤报秋信”。又如杜牧那首著名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随着萤火虫在夜空中静静穿行,季节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迎来转换了。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大肚腹,获取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讯息。
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欢迎关注、转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