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忠实: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白来勤

陈忠实的一生简介(不得不说的那些事)(1)

我与陈忠实先生交集虽然不多,但同属灞桥人,同喝灞河水长大,都受惠于灞河川道的春风春雨,心理上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先生2016年4月29日仙逝时,我想着先生生前对我的关怀和鼓励,我的喉头几度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往事历历浮现眼前。

陈忠实先生生前曾多次在我的家乡新筑镇讲课,我也多次前往聆听。令我感动的是1990年秋,25岁的我在灞桥区灞桥信用社工作,工作之余与文友羽佳书馆馆长翟孝章、西安市64中学教师(现陕西省委老干局《金秋》杂志总编辑)李泉琳等办了一个“滋水波青年文艺社文学讲习所”,主要参加人员为中学生和农村的写作爱好者,翟孝章、李泉琳与我作为主讲对学员进行文学创作普及。为了提高大家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斗胆邀请陈忠实先生为大家授课。当时我们籍籍无名,搞创作全凭一股热情,虽在一些报端刊尾发了一些发过一些小文章,但只是井底之蛙有小名气没大名堂。由于听过几次先生的讲课,也有小东小西请求过先生指点,彼此不算太生分也绝对不是多么熟悉,没想到先生却很给我们这些乡间飞来的麻雀面子,竟放下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答应前来设在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新筑乡围墙小学的文学讲习所来为学员授课了!先生要来授课的消息一经传出,小小的村落立马沸腾了,大家争相前来听课,原本计划50人的规模,最后来了近200人,不少人托关系要门票聆听教诲,一些人还站在教室外听讲,成为我们讲习所最为值得自豪的回忆。

由于我们那时都很穷,没有能力为先生提供舒适的交通工具,临时借了一家单位的一辆勉强可以乘坐的面包车接送先生。讲完课先生连饭都没有吃就匆匆返回白鹿原下的西蒋村,当我们要支付先生那少的可怜的讲课费时他怎么也不肯收,还夸奖我们能在别人都向钱看的时候追求精神富有,在农村搞写作培训的精神难能可贵,鼓励我们把好事办好,令我们心里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事我们的作为得到先生的肯定,不安的是唯恐做的不好令先生失望。在先生的鼓励下,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期讲习所的学员,竭力为大家提供帮助,促成不少学员在公开媒体上发表了作品,为灞桥区的文学创作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

1991年,我有一部诗集准备出版但一时不知该找哪家出版社联系,文化馆的峻里老师把我的困惑告诉了先生,先生为此专门给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陈四长老师写了份推荐信,让我和陈四长老师联系相关事宜,后来还为我的诗集题写了书名《圣像与阳光》。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的诗集当时并未出版,直到先生去世后的2017年才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但先生提携后学的风范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发表稿件是年轻人感到很兴奋和梦寐以求的事,我年轻时也一样。为了发稿我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将稿件直接寄给先生。先生接稿后总是认真批阅修改后,或推荐出去或退回我修改。我的一篇散文《秋山感悟》经他推荐由丹舟(郭树兴)老师编辑首发《西安日报》的,后经润色被《散文百家》登载,还入选《浙江省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我的诗歌《旅途》也是经先生推荐刊发在《延河》杂志的。

时下一些名人钻钱眼、借写字渔利,在文化圈内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而先生在此方面的口碑却出奇的好。他为我的婚姻社会问题长篇小说《情殇何痛》(后名《雨霖铃》)题写书名、为我主编的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刊《灞上·诗词楹联》题写刊名都是分文未取。在我的社会家庭问题长篇小说《情殇何痛》(后名《雨霖铃》)出版前,我在2004年的一天晚上给先生打电话,想让先生给写几句话,当时先生正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他说手头积压的请求作序的书稿很多怕误我的事,我便恳请先生题写书名,先生愉快的答应了。先生从北京回来后,很快为我题了书名,并打电话告诉区文化馆的峻里老师让我到省作协杨毅老师处取题词,只字未提润笔费的事。

陈忠实的一生简介(不得不说的那些事)(2)

陈忠实的一生简介(不得不说的那些事)(3)

先生,您去了,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不,您没有离开我们,您爽朗如铙钹的笑声仍响在我耳畔,您那七沟八梁一面坡如白鹿原般的面容总浮现在我眼前!

遥望白鹿原,辽阔、雄浑、高远,翻开《白鹿原》,深沉、厚重、璀璨!那是当今无人逾越的高原,那是先生您——灵魂的家园!

行文至此,脑海蓦然浮现一联,遂不失时机地用笔录下,联曰:

白墙无字,鹿原矗丰碑,德艺兼善,人神同赞;

蓝袍蕴情,鲸溪映劲竹,福慧双泓,日月共瞻。

【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灞桥区政协委员、文史研究员。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西部风情系列小说《紫禁城里哟呵嘿》、长篇小说《雨霖铃》及社科专著《校园反邪教普及读本》《编辑工作手册》《灞桥民俗》《灞桥婚丧礼仪》等多部。】

壹点号陌上风文艺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主创:白来勤 亦凡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吴杰明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信箱:shirihe@fox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