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

霍元甲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上海一家普通的拳馆内,一名来自西方的大力士在台上叫嚣,嚣张地诋毁中国人,这名大力士身高两米,体重达到了三百多斤,浑身肌肉给人强大的压迫感。

台下的众多中国武术家全都低下了头,没人敢与他对视。

在这种低沉的气氛下,台下突然出现一个体型中等、身材消瘦的中国人,他眼神坚定、步步生风地走上了擂台,摆好架势,准备与对方一战。

面对如此大的体型,按理来说观众台会唏嘘一片,可是下方的观众不仅没有唏嘘,反倒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原来这个中国人是赫赫有名的武术家——霍元甲。

战斗刚开始,大力士仗着自己体格强壮、皮糙肉厚,不断进攻,而霍元甲则是借力打力,连消带打化解对方的攻势。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

《霍元甲》中的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终于,霍元甲抓住机会,一脚踢到对方的要害,对方连连后退,上半身已经跌出场外,脑后险些砸到场外的铁栓上。

就在对方马上重伤时,霍元甲拽住了他,把他从生死线上拽了回来。

不过上述都是电影《霍元甲》中的内容。

在电影中霍元甲是一代武学宗师,从小醉心武术,年轻时锋芒毕露,成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学家。

由于好勇斗狠,导致母亲和女儿去世,从此隐姓埋名,又前往上海参加了拳赛,挑战大力士成功,但遭到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

然而这只是电影中的霍元甲,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真实的霍元甲虽然也是一名武学宗师,经历也十分传奇,但和电影不一样的是,霍元甲并没有与大力士交过手。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3)

《霍元甲》中的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很多人都以为霍元甲的武学天赋很出众,任何武功一学就会。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霍元甲从小就体弱多病,经常患上各种疾病,感冒发烧都是好的,更多的是那些大夫都无能为力的疾病。

霍元甲之所以能活到成年,除了自身强烈的求生意志外,与他的家庭也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霍元甲出生于镖师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镖师,拥有一套家传绝学“密宗拳”,是密宗拳的掌门人。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4)

习武者旧照

霍恩第常年在外走镖,武艺高强,江湖经验丰富,结识了许多武林高手,在天津当地属于名门望族,拥有很高的名气。

很多读者要问,霍恩第的武艺这么强,武学天赋肯定很高,霍元甲作为他的儿子,怎么会自幼多病呢?

其实这还是霍元甲母亲的原因。

霍元甲母亲年轻时受了风寒,留下了病根,怀霍元甲的时候又出现了营养不良等情况,导致霍元甲的发育出现了问题。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5)

习武者旧照

霍元甲刚出生时,他就险些早夭,幸亏大夫拼命救治,再加上霍元甲本身比较坚强,这才成功活了下来。

而到了年幼时期,霍元甲则更加体弱多病,经常被病痛折磨得无法下床,霍恩第看到这幅场景不禁感叹,都说虎父无犬子,可自己这个儿子怎么成了个病秧子呢。

霍元甲虽然体弱多病,但霍恩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儿子的治疗,他寻遍了全国的名医,只为找到一个能医治儿子的医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霍元甲十来岁时,身体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虽然他还是不能随心所欲地习武,但他的身体已经比儿时好很多了。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6)

习武者旧照

当时的他已经十四五岁,已经错过了练拳打基础的最佳时机。

再加上从小到大父亲都是拿他当读书人来培养,表示希望他以后可以走仕途或者从商。

但霍元甲并不这样想,他从小就具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意志十分坚定,再加上他家族内几乎人人从武。

这种氛围的影响使得他习武当武师的理想越来越强烈。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7)

习武者旧照

在理想的驱使下,他对父亲死缠烂打,终于得偿所愿,父亲把自家的密宗拳传给了自己。

得到拳谱后,他如饥似渴地开始练拳,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他错过了打熬筋骨的最佳时机,现在练拳已经达不到多么高的成就了。

但面对父亲的质疑,霍元甲的脾气却上来了,他不认为自己现在练拳已经晚了。

霍元甲本身的脾气就很倔,并且特别有主见,再加上父亲的劝阻,更加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练,我就偏偏练出个样来给你看!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8)

《霍元甲》中的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在这种心理下,霍元甲开始了艰苦卓学的练拳之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是从最基础的开始,慢慢打熬筋骨,晚上练到月照西头才睡。

刚开始的确是很痛苦,首先是因为他的基础较差,别人七八岁开始练拳,他十几岁才开始练,天生就比其他人慢了一拍。

再加上他幼儿时期的遭遇,他的体质要比其他人差,打熬根骨的同时非常容易对自身的身体造成损害。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9)

《霍元甲》中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但这些外部因素在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下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霍元甲靠着自己强大的意志不断练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快就把根骨打熬好,并获得了不菲的进步。

很快,霍元甲就把家传绝学密宗拳完全掌握,还学会了其他的武术,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武术。

这时候霍元甲不过二十多岁,由此可以见到,霍元甲并没有被自身的缺陷所限制住。

他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聪明才智补充了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这也是他可以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0)

霍元甲

不知不觉间,霍元甲的武术已经超过了家中其他的兄弟了,成为了家族中仅次于父亲的一人。

这让霍恩第感到十分震惊,不由得对霍元甲刮目相看。

而随着时间的更迭,霍元甲的武术越来越高,霍恩第也逐渐把他当成了家中衣钵的传承者,教授给了他更多高深的武术。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霍元甲闯出了一定的名气。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1)

《霍元甲》中的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当时的天津武德极盛,有很多家拳馆,很多拳馆都会举办擂台赛,凡是认为自己武艺高强的武者都可以上台打擂台。

拳馆举办擂台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以武会友,二是发掘具有较强实力的武者,将其收入麾下。

而年轻气盛的霍元甲觉得自己武艺高强,不断去参加天津的各个擂台赛,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场的胜利,在天津闯出了很大的名头。

但就在这个过程中,霍元甲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空有一身武力的莽夫,没见过多少市面,很容易被人利用,他逐渐感到迷茫和乏力。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2)

霍元甲雕像

父亲知道他的状态后,鼓励他出去走走,霍恩第认为男子汉应该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

在父亲的鼓励下,霍元甲来到了天津市里开始闯荡,先是在码头上当了装卸工,他结识了农劲荪,这也使得他从一介莽夫转变成了武学宗师。

说起农劲荪这个人,其实并不简单,农劲荪出生于满清的官僚家族,到日本留学,认识了孙中山、陈其美等人,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从日本回来后,农劲荪在孙中山的安排下留在了天津,开办了一家淮庆药栈。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3)

《霍元甲》中的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农劲荪开办淮庆药栈的目的一是有个立身之所,二是想以药栈作为据点联系具有革命意向的仁人志士,为革命积蓄力量。

霍元甲认识农劲荪后,就进入了淮庆药栈做工,先是从帮工干起,又当上了掌柜。

在与农劲荪交往的过程中,农劲荪逐渐发现了霍元甲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

虽然霍元甲是一介武夫,但也学过很多文化课和儒家思想,内心深处还是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只是报国无门。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4)

农劲荪

而农劲荪发现霍元甲这一特点后,就开始时不时地对霍元甲讲述一些海外的经历,和国外的先进思想。

久而久之,霍元甲也从心底里认同了农劲荪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内心的民族情怀进一步加重。

在淮庆药栈的十多年,他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从一个只知尚武的莽夫逐渐转变成了爱国武术家。

而在与农劲荪交往的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个与他友谊深厚的武术家——大刀王五。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5)

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是当时江湖上有名的武术家,名气比霍元甲只高不低。

并且大刀王五成名也比霍元甲早,属于霍元甲的前辈,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成了忘年交。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旧思想交替,新旧文化冲突,腐朽的清王朝和先进的仁人志士不断冲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革命风潮。

比如孙中山率领的中国同盟会,还有大刀王五的好朋友——谭嗣同。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6)

谭嗣同就义油画

可是没过多久,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遇害,大刀王五不禁清政府之腐朽,王五想给谭嗣同报仇,于是选择了慈禧的宠臣荣禄作为刺杀对象进行行刺。

可是行刺了几次都没有多大的进展,最后一次王五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被荣禄的护卫队用火枪打死,头颅砍了下来挂在城门示众。

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被杀,霍元甲悲愤欲绝,想给好友报仇却又无能为力,霍元甲只能乘着夜色将王五的头颅偷了下来,将其安葬。

面对这么多仁人志士的死亡,霍元甲不仅对自己所学的武艺产生了怀疑,自己的武艺再高强,在面对火枪火炮时都没有了用处。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7)

农劲荪

他把自己对自己的这种怀疑告诉了农劲荪,农劲荪也是深以为然,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他也不能给出答案,只能靠霍元甲自己去领悟。

其实霍元甲最缺的就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需要霍元甲自己去抓住。

而很快,这个契机就来到了。

当时的中国已经处于半殖民地阶段,天津作为重要的港口,很多外国人都会在此地定居,并且经常和中国人产生冲突,当地可以说是鱼龙混杂。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8)

同盟会

而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有许多外国人就想要借着这种环境来获得利益。

当时一名来自俄国的大力士,在天津摆起了一处擂台,号称要打遍天津所有拳馆。

不仅如此,这名大力士还大言不惭的说中国人很弱,没有一个人敢和他进行对决。

面对这种狂妄自大的挑衅,天津许多武术家纷纷义愤填膺,表示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但是在看到大力士魁梧的身形时,很多武术家又都沉默了,他们不是怕对方,而是没有必胜的把握。

对决失败后自己受辱还好,万一对方借机折辱整个中国人就不好了。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19)

《霍元甲》连环画

就在这种情况下,霍元甲知道了这件事。

他二话不说,直接前往擂台,要与对方决一死战,谁知大力士听说霍元甲的名字后,竟然吓得直接跳下擂台,表示自己愿意认输。

霍元甲命令对方登报道歉,大力士只能按照霍元甲的吩咐照办,然后仓皇退出天津。

也正是这件事情,让霍元甲的名声再次登上了一个高峰,被人们称为“津门第一、武功盖世”。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0)

《霍元甲》中霍元甲扮演者李连杰

而就是这次事情后,让霍元甲看到了武术真正的核心,那就是武术真正强大的敌方不在于武力如何如何高明,而是武术可以使人保留着一股精气神。

武术作为中国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他代表着华夏民族最深处的精髓——生机勃勃、自强不息。

从之后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整个华夏民族都传承了武术的精髓。

不管中国到了多么危难的程度,总能出现无数的仁人志士,将中国从濒临灭族的程度挽回。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1)

精武会

在领悟了武术的真谛后,霍元甲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而是逐渐内敛,隐隐有了一代宗师的气概。

而农劲荪看到他这一变化后,也是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这表明霍元甲不再是以前那个只知喊打喊杀的毛头小子,而是成为了真正的革命力量。

霍元甲想为中国人脚踏实地的做一点事情,但他想到自己只会练武,应该怎么做呢?

思来想去,他决定开一家武馆,一是把中国传承的武术继续传承下去,二是把武术承载的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教给更多人。

让他们即使在中国的黑暗时期也可以心怀光明,为了自己的命运拼搏,为了中国以后的命运拼搏。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2)

精武会

在农劲荪的帮助下,霍元甲带着一批本钱到了上海,开办了自己的武术馆。

当别人问起他开办武馆的初衷时,他总会说“以武保国强种”,而这一思想也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赞扬。

到了1909年,又有一个英国大力士在上海举办擂台赛,到处宣传中国人很弱,整个上海只有霍元甲敢应战。

等到了正式对比那天,霍元甲登上擂台,却见不到对方的身影,原来对方惧怕霍元甲的威名,早就逃之夭夭。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3)

《霍元甲》中霍元甲扮演者赵文卓

又过了一年,日本柔道馆听说了前两年的事,很是不服,挑选了十几名队员去霍元甲的武术馆踢馆,却被霍元甲一一打败,不得已只能认输。

然而就在这次比武后不久,霍元甲却莫名其妙得了严重的疾病,不久就离奇去世了,很多人都怀疑是卑鄙的日本人给霍元甲下的毒。

但是又没有什么证据,只能对外宣称霍元甲是因病而死。

并且当时的验尸手段并不完善,不能准确的检测出死因,无奈,霍元甲的弟子们只能忍痛将其安葬。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4)

刘振声

在霍元甲去世后,他的弟子刘振声继承了他的衣钵,努力替他报仇。

后人也将刘振声的故事改编成陈真的故事搬上了荧幕,师徒二人都是民族英雄,流芳千古。

关于霍元甲真正的死因,一直到了1989年才有了答案,也就是他去世的79年后。

在修建霍元甲陵园时,有专业的团队打开了霍元甲的棺木,并对遗骨进行了化验,发现他的肋骨处有明显的黑斑,这才证实霍元甲不是因病去世,的确是被毒死的。

霍元甲的死因,终于真相大白。

霍元甲打大力士(霍元甲幼多病从未与洋力士打擂)(25)

《霍元甲》连环画

霍元甲的一生,可以当得起“传奇”二字。

小时候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奋起反抗,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补全了自己的不足。

在武术方面,霍元甲拥有极高的成就,将自己的家传绝学发扬光大,并使其登上了新的高峰。

并且霍元甲还打破了千百年来不收异姓徒的惯例,收徒不看姓氏,来者不拒,堪称一代大侠。

虽然霍元甲早已亡故,但他那股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却传承了下来,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