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亲朋好友相互间的美好祝愿:诸如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倘若深究起来,节日里是否能够过得快乐,取决于你的心境;而是否真的能够“万事如意”,有句话说的很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会纠结于如意与否了;而对于“心想事成”呢?人,真的能够“心想”就能“事成”吗?

心想事成的真相(心想事成的秘密)(1)

恭喜发财

心想事成,是一个成语,它是人们为祝对方做事顺利而广为流传的一个祝福语。意思是指“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 “心想”之“想”,是一个很大的抽象概念,如要系统论述,恐怕要涵盖心理学、生物学等诸多社会学科,本文且就其中的冰山一角加以探究,以求管中窥豹,若要得其全貌,就需要不断的学习钻研了。

思考,是一种“想”,将思维专注于一个领域,在某个问题上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在后来的某一天的某一刻,萦绕在头脑里的这个问题或许就会以我们意料不到的方式迎刃而解,貌似偶然,实则必然。化学界一直流传着一个很有名的“心想事成”的故事,那就是苯分子的结构式的诞生。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苦思苯分子结构而不得的情况下,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盹,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原子和分子们开始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心想事成的真相(心想事成的秘密)(2)

冥想,是“心想”中的另一种“想”,冥想可以具象我们内心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也同样可以有利于“复盘”我们经历一件事的始末,通观全貌,有助于我们梳理一件事情的得失,从而“吃一堑,长一智”,增添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经验阅历。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心理学认为:潜意识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可以改变潜意识。潜意识决定意识,是因为我们的过往经历形成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软件程序”的固定“思维模式”。当触发事件发生时,潜意识的运行机制就会迅速自动处理,俗称“下意识”的行为。说到思维模式,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固定思维模式对自己的影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经常会慨叹:如果时光倒流回二十年前,在那个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不做出某种决定或者选择,或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彼时彼刻,以当时你的认知水平和经验阅历,做出当时的那种选择是必然的。除非你真的能够“穿越时空”,在那个做出选择的重要时刻强行改变,但了解“蝴蝶效应”的人一定会知道,那样你就能够保证就一定会改变今天的某件事的结果吗?

心想事成的真相(心想事成的秘密)(3)

不仅是想成的事儿能够办成,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同样能够得到,换一种更明确的说法,就是吸引力法则。

美国作家朗达·拜恩所著的《The Secret》(中文名“秘密”)一书,该书只阐述了一个成功的法则:吸引力法则,该书作者认为: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脑电波),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要的人事物上,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摒弃一切负面的思维活动,每天只想着正面的、我们所期待的事物,这样最终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心想事成的真相(心想事成的秘密)(4)

“心想”的念力很大,可以实现的很多,区区一篇短文是无法尽述其中之要的。而且心想事成,前提必须是建立在已知现有知识体系所可以实现或者认可接受的维度内,且为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及法律规范所允许,否则极有可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昙花一现”。

我们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上天,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飞行器在天空翱翔;我们不能让水往高处流,但我们可以用机器将水抽向高处。这种几代人的念想让我们可以借助现有成熟的科学技术“上九霄揽月,下五洋捉鳖”。之所以有时候我们想不到,或者不敢想,是局限于我们自己当前现有的知识水平体系及认知高度,归根结底就是源于“恐惧”或者“自我设限”。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

心想事成的真相(心想事成的秘密)(5)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说明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将军的唯一的强烈信念就是射虎自救,但当危机过后,即使有射箭入石的“超凡之力”以及曾经的“中石没镞”的事实,一旦陷入了“箭难入石”的普通认知常识,构成了认知阻碍,就恐怕再不能复现当初的“精彩瞬间”了。

也许,我们不需要如释迦牟尼那样静坐菩提树下七天七夜,顿悟成佛;也不需要如达摩祖师一样9年面壁,大彻大悟。我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因为在不懈努力的前提下——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心想事成的真相(心想事成的秘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