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1)

临近开学,记者发现,一些写着“海淀西城特级教师上门家教”的小卡片出现在了一些居民楼和学校周边。究竟是在职教师违规开课还是有人打着名师的旗号的“钻空子”?双减政策出台已有半年,为何课外培训市场依然热度不减?“双减难减”的深层次原因又在哪里?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2)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3)

小区和学校附近出现家教小广告

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两行红色的大字“海淀西城重点学校,特级教师上门家教”,下方留有电话和微信二维码,并写有“各年级特级男女教师到学生家里一对一补习,重点查缺补漏、快速提分”的字样。这样的小卡片最近出现在了北京西城区的一些小区和学校门口。市民李女士(化姓)告诉记者:

李女士:走到楼门口的时候,小广告就别在门上,在我印象中从双减以后就没有课外辅导班了,但是我又怕有些转入地下。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4)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5)

出现在小区和学校周边的“上门家教”小卡片/受访者供

市民担心存在隐患

她担心,所谓的“名师上门家教”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李女士:说是家教老师,但是他有没有别的不轨的企图,这咱都不好说,而且这都没有监督机制,没法监管,有了事出了问题,我们找谁去啊,谁负责解决。我觉得挺担心的,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可预测的后果。

中介人员:能推荐在职教师

记者拨打了卡片上的电话,一位自称是“张老师”的男子告诉记者:

中介张老师:我只把学校在职老师推荐给你,你们自己直接跟老师沟通,课时费和补课时间都是你们自己沟通,我不管。海淀西城40来岁的,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学校在职老师上课,先上课,课后付费,一次一结。各年级各科男女老师都有,好几十位呢。你扫我上面那二维码加微信,我150的那手机号被城管执法大队停机了。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6)

记者与中介人员的聊天对话截图

家教老师:拒绝透露个人信息

随后,记者添加了这位中介人员张老师的微信,他通过微信向记者推荐了几位老师,并承诺这些老师都是西城区或海淀区的在职中年教师。

为一探究竟,记者以家长咨询课程为由拨通了其中一位老师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海淀某重点初中的英语老师,可以提供入户家教服务,但不便于透露一切个人信息:

英语赵老师:现在都抓这么紧,都害怕。原来都上我们这地方来上课,工作室嘛,现在不敢了,都上学生家里去上。

记者:那具体学校您方便透露吗?

英语赵老师:对,我们现在没法说,现在查的这么严,谁敢说哪个学校。你像人大附中的清华附中的学生早就补了,穿校服的最多就是他们,只是不张扬,都说不补,其实都在使劲的补。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7)

记者与一位自称在海淀某重点中学任教的英语老师的对话截图

一位自称在西城某中学任教的数学老师也拒绝透露有关自己的任何信息。

数学刘老师:这个特别不方便,这个谁敢说呀,这饭碗就不要了,那谁也不敢。

家长无法确认老师身份

当记者再次向中介人员确认老师身份时,对方依然以“教委严查”为由拒绝透露。

中介张老师:现在查这么紧,你还确认哪个学校,人家不会告诉你说哪个学校。海淀西城这边本校的老师不接本校的学生。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8)

中介人员拒绝向记者透露家教老师信息/记者截图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老师的收费并不低,普遍在一小时600元到800元左右,一次辅导一般长达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想要让这些家教上门补课,一次至少要花费1200元,但家长们却无从知晓他们的真实身份。

家教老师:不举报就没事

究竟是在职教师违规开课?还是挂着羊皮卖狗肉的钻空子行为?记者也就此询问了一些北京中小学的在职老师,他们都表示,学校有明确规定,禁止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讲课。那么卡片上的这些自称是在职老师就不担心被举报么,号称教英语的赵老师告诉记者:

英语赵老师:一般的时候,邻居啥没有特别在意你的,或者是没有啥对立面,没人举报,就没事。有的学生自己不爱学,他妈妈让他学,学生自己举报自己的也有。

另一位自称是海淀某学校语文老师的老师也告诉记者,目前上门家教是比较稳妥的。

语文赵老师:他再查的话,他也不能查的那么广,再一个老师又不是做违法乱纪的事,这都是家长有需求嘛。

海淀区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讲课

针对这些真假难辨的“在职名师”,记者向海淀区教委进行了反映,工作人员表示:

海淀区教委:发起这些小名片这种行为首先是违法的,可以打市场监管问一下,如果确定是海淀的老师在他那上课的户,咱们可以去查他。海淀教委这边是给每个学校有明确规定,小学初中高中只要是在职在编的教师,都不允许去校外以盈利性目的上课。

西城区教委:上门家教难监管

西城区教委中教科也表示,教委三令五申,严禁在职在编教师在外代课。然而,鱼龙混杂的教培市场,再加上入户家教的隐蔽性,监管存在难度。

西城区教委:现在有很多借这种机会诈骗的情况,他有的也未必都是学校的老师。我们跟学校大会小会强调,包括发文件,是不允许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上课这些的,也有相关的制度、办法。我们自己也收到过很多这样的信息,但未必都是真实的,我们这边也没有权限核查这些信息,像这种入户家教他也不打着招牌,更不好查,像在小区里头隐藏的这种。我们学校也很无奈,现在学校确实是管的特别严格。

某数学家教:课程几乎排满

虽然真假难辨,但这些毫无监管的卡片家教依然有生存的空间,中介介绍的一位自称在西城任教的数学老师向记者透露说,虽然还没有开学,但自己带的家教课几乎排满。

数学刘老师:开学以后这个时间现在排的基本上都满了。数学关键是难度大,现在这个出题可能孩子普遍跟不上。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9)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城家长:学校教的不足以应试

生怕孩子落后的家长们不惜花高价为孩子补习,这也导致目前家教市场热度不减,没有正规途径,便给了卡片家教以空间。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学校老师教的还不够,不足以应对竞争激烈的考试。一位西城的家长向记者表示:

家长:现在学校教的东西就那些,哪里够啊。我们自己原来上小学的时候,学的东西我觉得比现在要多。现在教技巧的东西太少。我们看到有的都是找个全职老师在家里教,几十万,我们交不起,只好通过自己的一些老乡介绍高校的学生,那种成绩比较好的,叫他来帮我们小孩辅导辅导。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淀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邓女士也向记者表示,虽然学校上学期开设了校内托管,但老师并不进行学科类的辅导。

邓女士:学校那些托管就更随便,所以家长也不喜欢所谓的什么课后托管,你要是有点质量,可能家长还买账,但是很多学校实际上就是老师守着你在那写作业,保证你不出事就行了。

海淀家长:中考就像“拆盲盒”

再加上目前低年级学生课后几乎没有作业,就连在学校的考试卷也不准带回家。邓女士认为,这种“两眼一抹黑”“拆盲盒”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们更焦虑了。

邓女士:现在双减以后,学校每天回来都没有作业,减得特别彻底,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学什么,学的怎么样,考试以后卷子都不拿回家,我们现在就是两眼一抹黑,特别可怕。双减,不是说这个事不好,但是我觉得在执行层面一定是有问题的。老师也不会跟家长沟通,所以现在家长比原来更焦虑。

在海淀家长邓女士看来,焦虑的一大根源还是在竞争激烈的选拔制度,这让家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多学一点。

邓女士:你现在又有应试考试,又搞成这样。为什么家长一起去攒小班,四五个家长一起找个老师,在一个人的家,偷着上课不会被抓。现在实际上就是从原来的地上战线都挪为地下战线。

初中家长:中考比高考还残酷

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也发现,不乏有家长征召上门家教的帖子。初中学生的家长梁女士告诉记者,升学的压力让义务教育阶段的中考逐渐变得比高考还要残酷。

梁女士:家长辅导不了不会做,那么家长就会着急找谁,这是一个驱动的深层次的原因。50%的高中升学率,大家还是非常紧张,非常在意,尤其是升入到重点高中,这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变成了比高考还要残酷。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11)

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征招家教老师的帖子/记者截图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12)

帖子下的回复/记者截图

双减之后,家长真的“躺平”了么

那“双减”究竟减在了哪里?又到底减了谁呢?海淀家长邓女士表示:

邓女士:现在就是普通老百姓你上不起补习班了,没有补习班了,但是人家有钱依然我可以再请家教一对一在家里上。

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就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

孙东东:最典型的海淀家长,爸爸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妈妈北大法学院毕业的,爷爷中科大学数学的教授级高工,姥爷国家社科院的经济教授,姥姥人大附中的语文高级教师,二年级啊7岁,他爷爷给他买了一个黑板,挂在家里面给他讲数学,他现在二年级四年级的数学已经没任何问题了。其实这些任务本来应该是学校的任务。

家长:“教育出身”依然重要

作为大学教师、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家长的梁女士也坦言,对于一些家长教育水平不足以辅导孩子的家庭来说,“双减”之后更是难上加难。据她观察,目前,社会的选拔用人机制还停留在看重第一学历的阶段,这也就让孩子的“教育出身”显得格外重要,由此才导致了义务阶段的不停内卷。

梁女士:大家的认知是职业教育出来的孩子无论从就业也好,未来成家或其他方面,还是会有一点点区别。比如说有些时候我们报考一些公务员事业编或者其他的职业,以往发展好的,还是从一些本科阶段或者说做选调啦、考公啊这些阶段出去的,他的第一学历非常起作用。

专家给出建议

指挥棒的存在让攒班和私人家教得以野蛮生长,这已然成为双减路上的绊脚石。面对“双减”后的一系列问题,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说:

熊丙奇:从现实来看,学科类培训转移到家庭之后,它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很强,很难去进行从严查处。它只能依靠举报,他能够解决的问题只是局部的。这样一来的话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家庭的焦虑可能还会增加,为孩子请家教的费用可能还会提高。另外培训乱象可能比公开的还会更乱,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储朝晖对此给出了他的建议:

储朝晖:我们在过去半年内,对校外培训机构采取了一个外科手术式的治理,但是没有消除它的根基,像割韭菜那样割了一茬,它可能还会生一茬。仅仅是抓发小卡片的,依然还是一个治表的,不是一个治里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从根子上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是学校之间尽可能更加均衡,第二个方面就是在考试评价上是要做改进,第三个方面就是尽可能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和效能。

归根结底,家长的焦虑与内卷都源自教育体系对孩子的考评,储朝晖认为,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还有待提高,只有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选拔上实现按照兴趣特长的分流而非分层,才能从根源上缓解这一系列问题,回归教育本质。

储朝晖:职普分流变成一个职普分层,本来分流就是各有长处,你依据自己的长处到你喜欢干的那个方向去就行了。但现在本身就只按你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分,这是存在问题的,这就使得很多家长不认可职业中学,这样一来导致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更恶化了。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深层次改变,真正的实施综合评价。

熊丙奇也强调:

熊丙奇:如果评价改革无法推进,整体的基础教育还是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其实是很难以把学生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现在国家也在推进评价改革,关键在这种评价改革是不是能够真正落地。第二就是要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开展个性化教育,开展多元教育,让学校教育履行更多职责。

如何看待无偿家教和有偿家教(深度双减)(14)

内容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问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