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是向好还是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其实,最近我们时不时的都会刷到一些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解读或是有关新闻,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再接下来的时间,我本人就目前房地产现状,认真的做了一些调查和走访,我们先耐心的听听市场前线从业人员讲述的一些真实情况以及我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首先,谢谢大家关注和阅读。

众所周知,2021—2022年,这两年当中,某大、某创、世某贸、某奥园等等,接连出现暴雷,导致业主断贷,房屋无法按时交付等等情况。各地区或多或少也出现了大面积土地流拍等状况,这些在以往我们是不敢想的,今年都给我们涨了见识,补了一定的认知。还记得早些年的售楼部那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可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售楼部稀稀散散、空无一人的情况。总结下来,房地产市场这几年就是冰火两重天的两种状态。

房地产会迎来复苏对房价有何影响(房地产市场目前的真实处境如何)(1)

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偶尔会刷到一些新闻或视频。是这样说的,某地区的某项目置业顾问转行去送快递、跑滴滴等等。我本人最近也接触了某央企一名多年从事着房地产销售的置业顾问,他白天在售楼部卖房,晚上出来跑滴滴和送外卖。据他说,这样做属实没有更好的办法的办法,为了养家糊口,有上有老 下有小的赡养义务在身上,同时还背着房贷、车贷、学费这些重重的负担。我相信这也绝不是行业的唯一一例,也会不是最后一例。

房地产会迎来复苏对房价有何影响(房地产市场目前的真实处境如何)(2)

我们坐下来以后,通过他让我了解了一些行业现状和他们背后的无奈。

他说,市场现在不太好,供大于求的状态,是他从业这么多年遇到的最艰难时刻。现在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自从做了这行以后,就看不上收入太少的行业了,同时其它行业也无法承担他现在的负债和负担。而且,以前市场好,每个月收入至少好几万,忽然让他去挣几千块,找个其它工作自己内心也接受不了。最重要已经没有空间给自己从头学习开始的机会了,每个月将近2W多的固定支出,实在是不敢停下来。

他们还好,在央企卖房,保什么利的项目,而且是区域内重点学区房,流量和成交相对比别的其它项目要好些。项目本身就是刚需和改善组成,已经交付的房子,二手房也具备政策出售条件,价格都在3.1W / 平米左右,就在这个市场环境下,也是无房可卖的状态,二手成交非常火爆,据他讲7月份二手成交就40几套,周边中介业绩都不错。比起那些其他区域和郊区来讲已经好很多了,郊区基本处于滞销状态,一个月卖不了几套,都是个位数,可以说是无人问津的状况。

但是,新区和郊区项目给渠道佣金点位都很高,包括驻场置业顾问底薪和提成也高于同业标准。但是,跳槽过去也没什么用,卖不出房,只拿底薪混日子也干不长,毕竟这是一个靠拿提成过日子的行业,靠底薪都得饿死。包括后期存在烂尾的风险,对于信任自己的客户而言,自己良心上也过意不去!所以,就在这呆着没动,即便没有开盘,没有房源可卖时,也在这一直默默等着,大不了晚上就去跑滴滴,送送外卖什么的,勉强维持。

所以呢,他就老老实实在央企呆着,最起码,他们项目不存在烂尾或者欠佣等情况。底薪和五险也是按月发放和缴纳的,就这一点而言,是比较可靠的。在这种单位,虽然没有前几年赚的多,但是,他有很多客户的积累,总是旱涝保收的。如果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在这里长期干还是比较舒服,适合的。

接下来我又走访了一位朋友那里,他是某壳平台,德什么佑的加盟店。这位朋友从事这个行业有十几年了,现在有两家门店。

房地产会迎来复苏对房价有何影响(房地产市场目前的真实处境如何)(3)

我们就目前市场状况做了以下探讨和交流,首先他们平台每个月的成交量占本市总交易量的60—70%这样一个水平,属于行业佼佼者。我的这位朋友讲,今年是真的非常难,入行以来最难的时刻。很多以前认识关系比较好的同行,都遇到了生存不下去的局面,不是关店就是转行的,有的把门店关了,干脆做起了经纪人。具他了解,即便转行的情况也都不太好,毕竟经济环境这么差,不光是房地产难,其他行业也不太好,刚开始起步,哪有那么容易,得需要时间和过程嘛!

他说,关店以后做经纪人的好处是,在也不用操那么多心,可以拿着高提成。只要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客户积累,在当下,不比开店赚的少,虽然无底薪,但是压力小且自由。

他说,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年轻人干这行了,招人很困难。招新人基本就是亏损,我说怎么讲。他说,新人他这边干脆就不招聘,之前尝试过,招了几个人,前期给发3个月底薪3500/月。

第一种,三个月内开两单租赁,不管怎么说,挺努力,还好开单了,在这个人身上亏损的还能少点,平衡些。

第二种,两个月内一单不开,白白发他两个月底薪 ,然后就跑了,问什么情况?说怀疑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行业什么的,这个就比较悲催,直接就是亏损的。

总结下来,在这个市场阶段招新人一定是亏损,所以,后来他干脆就不招。

第三种,招老人,有经验有积累的,可是谁都想要,平台内卷的那么严重,也都在往这个方向靠拢,都想着招聘老人,无底薪又能出业绩,关键是没有成本,谁都是这么个逻辑。就导致抢人,给出转会费,提成最高给开60—70%,竞争太严重,这样即便招聘到,发完提成也赚不了什么钱。

后来,我就问了他,你对接下来的市场怎么看?

他说,自己是悲观的,要不是干了10几年,此时还有点房贷没还清,要不早就不想干了。现在精力和年轻那会儿没法比,精力体力都跟不上。虽然说36岁的年龄也不算大,可是这些年一堆的毛病,主要每天十几个小时消耗在店里,没有时间锻炼导致,明显不如前些年了。

自己为什么悲观,因为上面对市场的态度是很明显的,就是稳市场稳房价这个主基调。今年都这么难了,也没有拿出些有效的政策救市,可见一斑。几乎就是以稳为着力点,出了那么几条不痛不痒的政策,给了刚需和改善一点点利好,可是,这些政策我们很清楚,力度是有限的,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作用。

比如,我们周边有一个二手盘,前些年非常火爆,主要是刚需户型。到目前为止,在售二手房源将近600套的体量,前期有一部分业主着急,绷不住,就一味的选择降价出售。早在2017—2018年时,93平米的户型最高峰成交过220W的价格,再不济去年也卖185W左右价格。可是这两个月,随着房子越挂越多,一个小区接近600套在售的时候。开始其实还好,业主价格咬的比较死,可是自从有一套顶楼的户型上个月128.5W成交了,这个价格把业主们都惊呆了,尤其是卖了半年多还没有卖掉的业主,直接选择降价,你降我也降。都就跟着急了,从170W、165W、160W一直降到140W甚至130W。

越是降价,越是卖不了。由于客户看到这个价格一味地跌,之前和我们看房的客户都就开始观望了。这个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都把价格降下来,形成恶性竞争,到最后谁也卖不了,损失的还是各位业主的利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不明白嘛,作为我们中介也是很无语。

尤其是周边品质、环境、容积率高、没有学区这些一般的盘,都开始出现了这种现象。

目前问题是几个盘几个点的问题,如果都这么卖房,降价竞争,一旦有一天连成片,那就会演变成非常可怕的问题。

就好比荷花效应一样,荷花效应是⼀种⼼理学效应,它讲述的是这样的⼀种现象:⼀个池塘⾥的荷花,第⼀天开⼀朵,第⼆天开两朵,第三天开四朵……以后每天都以成倍的速度开放。接近尾声的第29天开满半个池塘,第30天开满整个池塘。从开满半个池塘到开满整个池塘只需要⼀天时间。

如果那样的话,就演变成危机了,价格体系彻底就崩掉了。

我们交流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发表了我的一些看法。

通常,按照以上这个逻辑去思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接下来依照事物的规律发展顺序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首先,依市场现状来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不管业主还是客户,对市场的信心严重不足,是这个死结的本质。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接下来没有政策的干预,市场一定会朝着更恶劣的方向去发展。为什么?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就这么简单。

举例说明:我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经济周期也有四个阶段:繁荣—萧条—危机—复苏,反复轮转的过程。这也就不难看出,我们市场此时也就算是初冬这个阶段的大萧条时期,一旦市场主体的业主和购房者,出现对预期信心严重不足时。那么,依照人性本身而言会发生什么?一定是保留现金,等待时机。站在业主的角度,先是处理掉不当吃不当喝的实物资产,房子!这时候市场就会出现一种怪象,作为消费者,少消费,不消费、少呼吸,少动作,少消耗来应对接下来面临的腊月寒冬,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朝着更恶劣更严峻的方向所发展。这事实上是人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常识而已。

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我本人是持有悲观看待的,人 心问题,信心不足,预期不足,不论你接下来做些什么动作,都将无事于补。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我们能不能承受的了这样的代价。

这是我悲观的态度本质,我们消费者和投资创业者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们每个组织或是个人,接下里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谨慎投资,创业,包括消费,保住自身基本面比什么都重要。

等这场危机过后,我想还是有大把机会在等着我们,目前先持有冷静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形势看不清的状态下,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