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逃避现实社会还是认清了自我的人生之路,那个在国际顶级广告公司工作多年 ,实在是没有精气神持续内卷下去的35岁的女强人,跑去了道观修行。

儒释道,这是诸多人寻找心灵解脱与慰藉的三条道路。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

有句话如此讲:得意时儒家 ,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

总有一条路适合迷途羔羊。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七八点钟的太阳必然是自强不息更靠近儒家的,可能走着走着,经历了太多太多,才会接触道家。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2)

在道观修行,是否就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是否可以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是否是一个好的出路?

大厂人扇子七的道观修行生活 ,是揭开谜底的最佳注解。

该换一种活法了

想象中或者电视剧中,道观的道人总给人一种清心寡欲的感觉,不食人间烟火,也仿佛不会笑。

这都是想象中的,实际上接触道人的编剧非常少,真正去道观和道人接触的创作者也非常少。

由于道家的门槛比较高,即使把天书放到眼前,哪怕公之于众。看不懂的依然看不懂,领悟不了的依然领悟不了的。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3)

那真实的道观生活是怎样的?

那位跑去修行的道士,扇子七,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修行的生活。文字很接地气,通俗易懂。

说起扇子七这个名字,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中草药的名字,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的功效。

2008年,她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那一刻她对生活对工作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进入体制内的大厂,做的是食品质量检测员。不用很操心,只是很枯燥。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4)

她不想一直过着这种粗糙枯燥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她认为人生有无限可能,带着一股冲劲儿辞职后进入广告业。

这是一家业内知名的广告公司,起初她觉得很有挑战性,凭着一腔热血和激情,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广告业看似光鲜亮丽,背后要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甲方的各种要求和刁难,无数次的修改,同行竞争那么激烈,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涌入这个行业。

没日没夜地加班,甲方和老板的双重夹击,急于追赶而上的后来者。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5)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日,扇子七累了,她感到精疲力尽。

不仅仅是内心的压力令她精疲力尽,还有事业的前景令她感到无望。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私企最要紧最看重的是一个员工能给公司带来多少价值,而不会看人情。

她年纪也不小了,思维和精力已经不能和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相比了。

转型是必然的,即使不想转型,公司也不会给她养老的机会。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6)

在她最困惑之时,和一个道士网友接触了。他们两个人聊了许多许多,让她意识到自己该换一种活法了。

世俗的眼光和三观,是不是就是绝对正确的?

她感觉自己很像一个陀螺一样一直转一直转,可是掌控权却不在自己手里。

道士网友给她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大门,她逐渐开始接触道家。

恰好在此时,她瞥见自己关注的一个道观的公众号在招义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试一试吧,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7)

抱着这种想法,她报名参加义工,并且被接纳了。

真实的道观生活是怎样的

2021年11月份,扇子七辞职了。

她挥一挥手,和那家国际顶尖广告公司说了拜拜。

兜里揣着2000块钱,从北京去了成都,那家道观的名字是鹤鸣山。

2000块钱够花吗?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8)

这家道观包吃包住,没有多余的消费,省着点够来回路费。

对于为什么如此洒脱,扇子七是这么说的:“我想趁着年纪还不算太大、试错成本低的时候去尝试我想做的,时光不会为谁停留,不能一拖再拖。”

扇子七和网友分享自己的道观义工生活。

扇子七选择了四川成都鹤鸣山的全真道观。四川的道观很有名气,人杰地灵。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9)

起初她认为这会是一种苦修,来到道观发现不是这样的。道观里面的装备非常具有现代化,有热水器,有抽水马桶,早餐有酒店提供。

这家道观和一家养生度假酒店有合作,这家酒店的顾客很多都是冲着道观来的。

吃饭之前要念供斋文,用完餐之后要念结斋文。

上课的时候要穿居士服,除了修行之外,扇子七还要做文书的工作,比如帮忙打理公众号写文章。

早晨5:30就要做早课,做完早课就要吃早饭。然后是抄经文,练太极,通读《道德经》,接着是晚课和晚饭。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0)

生活很规律,既修心又锻炼了身体。

除了必修的早晚课,练习太极,通读经书,读经文之外。其他的时间自己安排。

一些道友念经,一些道友练字,一些道友练习乐器,比如竹笛,二胡,洞箫,阮琴。

道友们经常相约一起爬山,看日出,看日落。一起探讨如何练太极,如何参悟。交流彼此的见解。

偶尔一起做义工,道观每次做活动的时候,扇子七都要去帮忙。活动结束之后,道观会给予一些金钱补助。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1)

扇子七当然不在乎这些钱,在乎的只是提升自我,参悟大道。

在道观中修行三个月,扇子七觉得自己最大的感悟是自己戒掉了分别心。

所谓分别心是许多痛苦的来源。别人对我们好不好,给予我们的多或少,对方是什么身份,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与判断。

倘若没有分别心,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外界和其他人。人际关系上的诸多困扰也会迎刃而解。

同时,扇子七对真正的道士和道观有了不同的了解。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2)

从前认为道士都是仙风道骨,很严肃,不食人间烟火,真正接触之后发现都是普通人。

有许多道士是985, 211毕业的。他们并不是在俗世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或者没有好的出路,才来到这里。

而是他们的悟性,早早就让他们走上了这条路。道观里人才济济。

做完早晚课读经书分享感悟的时候,道友们的心态很平和。

他们没有世俗的那种功利心,也没有想要秀优越感的想法,更没有想要一枝独秀的念头,而是很简单地陈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3)

后天环境所束缚在人身上的一些枷锁,在道观里都可以得到解脱。

世俗中修行

在道观中修行是一种修行,在世俗生活中修行,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东方朔曾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那个将扇子七引入道家的女道士,是一个在俗世生活中修行的人。和扇子七一样是广告业的同行,生活和修行从来不分家。

扇子七对这位女道士一知半解的时候,误解这个女道士是因为清高,因为不想教授更高的道家学问,所以才让她自学。

这可能是很多人对道家的一种误解。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4)

道家绝对是有门槛的,但这种门槛不是金钱,不是优秀与否,不是门第阶级,而是悟性和缘分。

后天的知识可以靠我们学习去得到,可是智慧并不能通过学习去得到。

六祖慧能目不识丁,却成为了佛家的传道人。

时间未到,缘分未到,即使天天跟在名师身边学习也是悟不到的。这不是努力和学习就可以突破的。

《道德经》《易经》等中华博大精深的经典,早已存在几千年。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5)

教育普及的今天,但凡是上过9年义务教育的,都能认识书里这些字,可是看懂了吗?有几个人能真正参透其中的奥秘?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父不是万能的,缘分和悟性没有达到,传授一万遍也无非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不到心里,不知所云罢了。

道家学问的门槛不是人为设置的,而是宇宙赋予的。

慧能的师父身边跟随了许多弟子,传道授业多年,那些人也没有慧根领悟到真谛。

唯独没有任何基础的慧能听完师父的话,参透了奥秘,回了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6)

这简简单单的8个字,有多少人能够参透,能够做到?

扇子七在女道士的提点下静心研读《道德经》,刷新了她的三观,给了她思维很大的冲击。

道观的师父提醒她可以下山了,“修行不只是在道观,一言一行一个念头,每日的生活都是在修行”,“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对人并不好”。

扇子七暂时还不想下山,认为时机未到。将来必然要下山,只是早晚。

道观的生活,让她回归自然和清静无为,离开道观之后该走哪条路,她还没有头绪。

有没有僧人的随笔(那个实在卷不动了的30)(17)

但是她很清楚, 自己一定会回归到苏轼的生活中继续工作。每个人的缘法不同,各自有各自要走的路。

她的师父必然是看透了这一点,做个普通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扇子七认为这次的道观修行生活是渐渐世面长见识的一个途径。

世界这么大,总要去看看。活法那么多,没有必要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