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被称为“复旦女神”的思修老师陈果,因为一段讲课的视频火遍全网。仅一周时间,视频的播放量就超过了3千万。人们这才知道在复旦大学,“她的课比双十一还难抢”

她是最优雅、最有型的哲学女博士,总能一语惊醒梦中人。不少年轻人都说,如果自己能在大学时听她讲一节课,也许人生会完全不一样。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1)

然而,2019年的一天,她却因为念错了两个字而从神坛上跌下,变成了“学界的耻辱”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她到底错在何处呢?

复旦的网红老师

陈果是复旦大学的思修老师。她教的这门课,全名叫《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就内容来说,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它无聊。

因为里面讲的那些“大道理”,大家早就明白了,所以在上思修课时,学生们常常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几个会认真听。再加上教思修的老师往往都年纪偏大,教学方式刻板生硬,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思修也就成了逃课率最高的几门课之一。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2)

陈果是思修老师中的一个特例,更是高知女性中的一道风景。她是身高一米七的“模特姐姐”,虽然日常穿的都是一些简约的职业装。但她的行为举止却非常优雅,哪怕是走在校园的人群中,也能一眼从背影将她认出来。

在讲课时,她语气温和,面带笑容,从不照着书本或是PPT自顾自地念,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词汇,从热点话题和事件切入。把理想、爱情、生死、孤独这些抽象难讲的哲学话题,变为了简单明了的案例,让众多90后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她从不对师生间谈论的话题设限,无论是人生理想还是感情难题,她都会像一个知心姐姐一样,分享她的见解。因为在她看来,思修这门课,涉及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只有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教导。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3)

学生们在私下会叫她“果姐”,熟悉了之后,甚至还叫她“果果”。当学生们对未来感到手足无措时,她会告诉他们,在什么时候就做什么事,只要不贪多,不求快,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就一定会收获一个好的未来。

直至今日,互联网上都还流传着她的金句。比如“孤独不需要用抽烟来装深沉。”、“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她以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师生们的喜爱,有的是爱她的思想,有的是爱她的口才。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4)

总之,为了抢她的思修课,学生甚至比抢自己的专业课还积极。而那些因为各种限制,没有机会选到陈果课程的学生,只要有空,还是会来到教室,宁愿站在角落也要把课听完。

2010年7月,一个学生在上课期间偷偷拍下了她讲课的视频,还发到了网上的视频平台上。在视频中,她把自己的经历和哲学思想相结合,和学生们一起探讨爱情。

她说爱情的路上有四个人,一是自己、二是你最爱的人、三是最爱你的人、四是共度余生的人。这个视频被各大媒体争相转发,一夜之间,她就从校内火到了校外,成了全网最美的“心灵导师”。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5)

她的思想和表达深深地打动了人们,不少人都猜测,她肯定学过演讲,读过很多书,不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气质和谈吐。而事实上,陈果也的确是一个出身不凡的人。

出身不凡

陈果出生于1981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早年的知识分子,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领域的书籍。在环境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很爱看书。

父母并不想她成为一个只读“死书”的孩子,所以在教导她时,都会鼓励她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遇到麻烦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6)

自信造就了她豁达开朗的性格,也让她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她的家人虽然有意让她活泼一些,但这并不代表,该学的规矩就可以不学。

从言谈到行为,关于教养的每一课,他们家都上得很严谨。所以陈果走出家门时,大家才总会联想起“腹有诗书气自华”。

1999年,复旦大学的文科基地班招生,陈果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被提前录取,进入了哲学系。这个班是学校为了培养文科精英而特地开设的一个班,即使是在上海的重点中学,也只有前几名的学生才有机会报考。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7)

陈果入学时,他们班只有不到40人,但授课的老师却是最好的博导。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追求自己的个人价值。不仅当上了哲学系的学生会主席,而且还利用假期去《人民画报》当了记者。

她的实践经历让她更好地认识了社会和人生,她对哲学知识的体悟也更加深刻,后来在大三时,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在复旦大学完成了本硕博连读。

很多人不理解,她一个女孩为何非要读到博士,而且还是哲学博士。对此,她却看得很开,因为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哲学和宗教,认为人在年轻时就要从容地学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老了以后,才不会觉得人生充满遗憾。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8)

由于她对这所待了近十年的大学有着格外深厚的情感,所以临近毕业时,她放弃了出国发展的机会,留在了复旦大学,做一名思修老师。

好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她在大学的三尺讲台上,也活成了大家的“女神”。有的人为了旁听她的一节课,甚至不惜花几个小时去跨越整个上海城。

2018年以前,她对互联网的态度很谨慎,当有人想加她的网络联系方式时,她通常都会拒绝。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很多东西没必要和别人分享。一旦过度社交,就会陷入到某些对话中去,被迫地受到影响。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9)

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许多学生都劝她用视频去给更多的人指点迷津。因为她的课是可以启迪人生、照亮方向的,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踏入复旦这样的高等学府。

陈果被这个理由说服了,她开始出现在短视频平台,讲述哲学、爱情和孤独,还出版了两本书,一个是《好的爱情》,一个是《好的孤独》。

她的课程帮助了很多人认识自己、反省自己,也教了许多可以将自己从自我困境中脱离出来的方法。一些走过弯路的人表示,如果能在大学时听到这样一节课,也许人生走向会完全不同。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10)

2013年,央视电视公开课栏目《开讲啦》邀请到了陈果作为开讲人。陈果以“你好,好奇心”为主题,展开了一次演讲。她说好奇心是自我更新的动力:“意外的人生更美丽,未知的生活更精彩。”

现场掌声一片,所有人都热血澎湃。主持人见此情景就问她:在演讲中,您一会儿像个哲学家,一会儿像个亲切的老师,请问您到底是什么身份?

陈果洒脱地说:把我当个人就行了。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11)

她只当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才貌双全的她,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捧成了“神”。神是不能犯错的,所以当她把“耄耋”念成“毛至”时,人们立刻就把她推下了“神坛”。

回归

陈果在一期短视频课程中,将“耄耋”念成了“毛至”。认识这两个字的人纷纷在下面评论正确读音,并指责她堂堂博士,竟连代表老人的“耄耋”二字都不认识。

随后,这期视频开始在全网疯传。那些前一秒还在夸陈老师人美课更美的人,转眼间就变成了“审判者”。有的说她学历是假的,有的说她贩卖“毒鸡汤”,还有的说她是蒙骗大学生的“学界耻辱”。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12)

尽管她已经在第一时间公开道歉了,但她的论文和著作被人翻出来,打上了“空无一物”的标签,曾经广受好评的金句也被人说成是“华而不实”。

到了后来,人们看她不顺眼了,甚至还开始指责她的外貌和家庭,说她长得就不像有学问的样子,明明没结婚,还要大谈爱情观。

很快,陈果就在大众的视线中消失了。与此同时,一些小道消息也借此传开。自称是复旦大学工作人员的人,在网上散布陈果已经被学校听课的消息。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13)

网友看校方都在“处罚”她了,便认为她真的是个“骗子老师”,对她的攻击也愈演愈烈。后来还是校方看不下去了,发布了公告辟谣,告诉大家陈果仍然在学校上课。

网友们以为陈果是因为没脸见人才躲起来了,但陈果本人却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在她看来,错了就是错了,多余的辩解远没有及时修正来的有用。如果能让那些和她一样不认识“耄耋”的人永远忘不掉这两个字,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她之所以远离网络,是因为这次的事件让她明白:神坛就是祭坛。她明明只想做一个普通的老师,但人们却把她放在了一个“神”位上,不容许她犯错。

复旦美女教授陈果:没有真正的闺蜜(复旦美女教授陈果)(14)

可她是人,不是神。她早就知道人言可畏,但还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从校园走到了网络。如今她只想回归自己最初的生活,就像她跟学生说的一样,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去钻研她喜欢的哲学。

2019年1月,《新闻联播》曾报道过她,那时她在镜头面前说:思政课真正的目标,是要让所学之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让他们先学会自我接受,学会给自己幸福,然后再去给更多的人幸福。

直到今天,她也依旧在努力地践行这一点。她说人的一生会扮演很多个角色,而她的目标,就是先把老师这个角色演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