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真相》播出后,曾有网友在微博发问,“为什么田小洁这么好的演员关注才5万?这不科学!”
田小洁是剧中饰演法医陈明章的演员。剧播出后,他的粉丝数涨了一万,但很多观众依旧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总是喊他,“陈明章,陈明章”。
但田小洁很开心,“之前我总会想,做演员要做到怎样的高度,才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呢?现在发现,当别人喊我陈明章的时候,我感觉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今年是田小洁出道的第二十五年,过去二十五年间,他塑造过太多的角色。像如今这种情况,他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但他依旧满足于那些角色名被喊出的瞬间。
“会希望被提到本名吗?”记者问他。
“不重要,我的名字不重要,记住我的角色和作品,那就够了。”
遇见陈明章
田小洁与《沉默的真相》的相遇,带着些偶然的成分。
在此之前,他没有拍摄过网剧,也甚少与年轻的导演合作。接到邀约的时候,他恰巧在外地拍戏,剧本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手边的工作告一段落,他才真正有时间去看剧本,而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一口气读完了,这个剧本太好看了,没有一个段落是多余的。”田小洁说起当时的感受仍有些激动。
实际上,在原小说中,陈明章并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角色。虽然与江阳、朱伟共称“平康三杰”,但相比于前两者所组成的“阳春白雪”,这个角色不论是立体程度还是出场次数都十分有限。
这也意味着,田小洁发挥的空间其实并不多,但他很坚持,“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剧本在这,我是一定要接这个角色的。”
当然,接下这个角色仅仅只是个开始,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
尽管从后期反馈来看,田小洁的气质与角色浑然一体,但实际上,他在开始时的每一次入戏都很艰难。
“比如说,我要用这种方式,那么我会思考这种方式合适吗?我就会自己否定自己,这种不合适,我要找一个更好的方式。”那是一个稍显感性的过程,刚开始是摸索,而后是尝试,接下来是否定,就这样不断重复,没有尽头。
这很难用一种流派去概括,“表演分寸也好,人物分寸也好,就是那种感觉,对了那就对了。”
这种模糊概念,在江阳出狱和自杀前的两场戏中被落地。那是整个故事中最关键的两个转折点。在前者中,三人尚还存有希望,但命运已经发生转折;后者则是“自杀计划”正式开始实施,平康三杰此生的兄弟情谊,将要画上句号。
田小洁如今还清晰地记得拍摄江阳出狱时的场景:
江阳从狱中走出,汽车鸣笛声起,江阳回头。陈明章稍落朱伟一步,缓缓走到江阳面前。朱伟给了江阳一个大大的拥抱,陈明章侧身,低头,把手插进裤兜,微笑着抬头看了看他们。
开拍前,导演问他,“田老师,你会抱上去吗?”田小洁很肯定地回答,“不会。”
在他看来,陈明章是一个精明的好人。所以他早早看透了世态炎凉,辞去了法医的工作,在更为复杂的商界也能混得游刃有余。这样的人,是理智冷静的,情感是含蓄的。
而这种理智的面具,往往只有在生死面前,才会破碎。
江阳自杀前的那个拥抱,是“平康三杰”在剧中唯一一个拥抱,也是陈明章第一个主动的拥抱。他要面对兄弟的离世,情绪必然是激动甚至有些失控的。但太过失控不行,画面会不好看;太过理智也不行,显得没有人情味。拥抱的节奏、情绪的转变,都是田小洁当时考虑的问题。
“那一刹那,其实感性和理性是在疯狂转化的,那真是天翻地覆。所以当时他们抱上去之后,我没有动,而是在我的心理节奏里面等待,直到我感觉是时候了,我才一甩手抱了上去。”
人间要有人情味
除了形体、台词之外,田小洁认为演员所必须具备的另一项能力,是现场感受力。
不论是所谓的体验派还是方法派,归根结底都要和现场的情况、搭戏的演员相结合,如果自己强行揣摩,情感或许就没有那么真挚,“到了情景里了,你是哪种感觉,你就演出哪种,在这种方式下对人物的塑造才会是最好看的。”
接朱伟出警校、三兄弟吃火锅的戏份,都是在这种状态下诞生的。包括那场广受好评的“找钱包”的戏,尽管田小洁在其中只是陪衬,但他依旧实实在在把自己带入到陈明章的手足无措中了。
“我真的是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安慰他,那不是安慰的事,到了那个份上,只能帮他拍拍背,让他别哭了。那时还能说什么?从头再来?有什么了不起的?要是在那时再说这样的话,那还是兄弟吗?”
当田小洁在讲述这些现场情景时,让人突然有些恍惚:很难分得清他究竟是田小洁,还是陈明章。
或许,田小洁是偏感性的。在这一点上,他其实和被公认为是“老狐狸”的陈明章多少有些不符。事实上,关于陈明章的一些行事方式,他也并非完全认同。
但他依然热爱这个角色,“一个人的命运是会起伏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间就要有人情味,没有人是天使,你变成天使去见上帝的时候,你已经不在人间了。”
因此,在《沉默的真相》中,最打动他的角色,除了江阳,还有丁春妹。这个在剧中不过寥寥几面的角色给田小洁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她贪婪,想要过上好日子,甚至不惜污蔑候贵平。但她又因为害怕,被人一诈,就犹豫着要说出真相。直至最终生命走向尽头,她的人生都是矛盾的。
这样一个角色,既不光鲜也不靓丽,但却一下击中了田小洁,“一个演员能放下一切后顾之忧,出演这样一个角色,那实在是太棒了。”
田小洁喜欢这样存在缺陷,却又再真实不过的角色。早年间,他给自己立过三个Flag——一定要演这样三种角色:吸毒者、人格分裂和精神病人。
《黎明之前》田小洁饰李伯涵
后来,除了人格分裂,其中的两个目标都已完成了,他对极端角色的执念也不再那么深。但在选择角色时,他依旧渴望那些真实的、落地的“人”。
这种渴望,也让田小洁留下了诸多经典角色。
在《黎明之前》里,他是个有野心、有能力却又恃才傲物的资深特务;在《中国式关系》里,他是个利欲熏心,毫无道德底线的商人;到了和《沉默的真相》同期播出的《亲爱的自己》中,他又饰演了一个和陈明章截然相反的角色。
那是一个有些执拗、自负的大学教授,他一心研究无膜电池,甚至放话“要是我研究成功了,潘志勇的绿宝,就得自尽。”
何其张狂,又何其自信。这样的角色不容易讨喜,但当丁黑导演邀请他友情客串的时候,田小洁还是选择接下,“这个角色挺好玩的,不是吗?既然打动我了,那我就接下。”
演员是时时刻刻充满危机感的职业
为角色注入灵魂与生命,让人着迷,也令人痛苦。
2014年前后,田小洁曾有一年半没有工作。那时,流量时代刚刚袭来,太多的蛋糕被分走,像田小洁一样的中年演员,开始被行业遗忘。
对他来说,那实在不是一段美好的日子,以至于田小洁至今提起仍心有余悸,“那时候真的是太焦虑了。”
田小洁不是那种能身兼数职的演员。自1999年考上中戏至今,这二十年来他只做了演戏这一件事。
而这件事,他也曾一度做到极致。
1995年,尚还没有进入中戏的他,已经在电影《梅雨季节》中担任男一号。2001年中戏毕业后,他又参演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剧中饰演女主角褚琴的初恋谢枫——那个角色可是当年很多女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
打响了名号的田小洁,也曾剧本接到手软。即便随着年龄及经验的增长,他已不再出演那一类的角色,但也从未面临过没有戏演的窘境。
因此,当“失业”这件事来临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自己好像除了演戏什么都不会了,“那个时候状态特别差,表面上毫不在乎,其实心里一直在想,完了,我啥都不是了,一个演员不拍戏,还能干什么?”
如今再度回顾起,田小洁已经能自如地开玩笑,“如果当时有滴滴,估计我就改行做滴滴司机去了。”
虽然那段日子已经远去,但那种没有工作的危机感已经留在了他的心里,“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有危机感,那么怎么办?我只能锻炼自己,把自己的功夫练好。能怪行业环境吗?不能。所有人都是要凭本事吃饭的。”
如今,尽管他不排斥从所谓商业价值方面考量,接一些观众眼中并非那么好的作品,“毕竟要先养家糊口,才能再说理想,”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底线,“我接下的剧本,一定要有能打动我的点。如果角色不能打动我,完全只是为了挣钱,那我不去。”
到了今年,田小洁已经五十岁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个“知天命”的年纪,但田小洁不这样想,他说自己还没演够。
“如果我觉得自己还能做一名演员,在业内别人还能认可我,观众还能觉得我专业不错。那么我就愿意持续地演下去。”
【文/石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