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闻名已久,与福克纳的《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三大动物史诗。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

我很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犹记得那句名言:“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

为此,我对《白鲸》满怀期待,以为会看到主人公出海捕鲸的历险记,毕竟这本书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

可是,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不像小说,像“大杂烩”。“部分是戏剧,部分是历险故事,部分是哲学探讨,部分是科学研究,部分是史诗”,难怪《白鲸》被称为一部“可以让读者任意理解的巨著”。

说到这,必须说说作者与这本书的遭遇。

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出身名门,9岁时家道中落;12岁时父亲去世,他被迫辍学去打工;21岁时,他登上捕鲸船做水手。他做过银行职员、商场伙计、农夫、小学教师、水手、海军等,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白鲸》出版于1851年,他才三十出头。

《白鲸》受霍桑的启迪写成,《白鲸》出版后,麦尔维尔给霍桑写信说“我写了一部邪书,不过,我觉得像羔羊一般洁白无瑕。”

他对作品寄予厚望,而且迫切需要这本书来摆脱财务危机。然而,由于小说篇幅冗长被多次退稿;在英国出版后,评论界很不满;他修改后在美国出版,仍然销量惨淡。直到他去世,《白鲸》的全球销量大概是3200册,仅为他带来了1260美元的收益。

麦尔维尔一生郁郁不得志,直到去世仍是籍籍无名。

1919年,在麦尔维尔诞辰100周年之后,评论家开始重新阅读他的作品,学者开始细致地挖掘他的生平,他主要的小说作品开始被誉为文学经典,他的诗歌也开始获得尊重。

文学界仿佛重新“发现”这部巨著,将其奉为神作。随后,《白鲸》不断出现在电影、戏剧、音乐之中,成为“美国文化符号”。

“星巴克”咖啡来源于小说中的人物Starbuck(大副),因为创始人很喜欢这个名字;乔布斯非常喜欢亚哈船长这个人物;鲍勃·迪伦将《白鲸》列为对他影响深远的三本书之一;毛姆把《白鲸》列入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说“《白鲸》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2)

《白鲸》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巨著”

19世纪中期的美国,捕鲸业盛极一时,成为全球捕鲸业的中心。麦尔维尔结合亲身经历写这本书,他的野心在书中袒露无遗。

要写出一本巨著,就必须选择一个大题材。以跳蚤为题材是绝不可能写出任何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巨著来的,尽管有很多人做过这样的尝试。

书中穿插丰富的关于鲸的知识,如鲸类学、五花八门的鲸(画、牙雕、木刻、铁板做的、石化的、山脊象形的等)、鲸骨架的尺寸、鲸会否绝种……

既然我自愿来全面阐述这条大鲸,就应该证明自己在这件艰巨任务上无所不知地穷尽了各个方面,既不放过它血液中最细微的病原菌,还要探索到它最后一盘肠子。

小说细节满满,严格写实,不妨列举几例。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3)

水手没有工资,只有分红。

我已经打听到干捕鲸这一行是不发工资的;所有的人手,包括船长在内,都按利润分成,谓之分红;红利则是参照各人在船上所任职位的重要程度按一定的比例而定。

捕鲸船有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每个副手配备一个标枪手;还有木匠、铁匠、水手等等,书中的“裴廓德号”就有三十人。

船上等级分明,船长和三个副手先吃,船长一声不吭,副手也小心翼翼、细嚼慢咽;等他们吃完,三个标枪手被叫来就餐,“他们是残羹剩饭的承受人,他们把地位显赫的船长舱变成了下人的临时食堂”。

如何发现鲸、如何追捕、如何猎杀、如何弄回船上、如何割取鲸脂、如何炼油、如何装桶、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方式……全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精准且严谨。海上风光、水手的生活习惯、捕鲸船的际遇等等也让我们大开眼界。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4)

“莫比•迪克并没有找你,是你在疯狂找它!”

《白鲸》故事脉络清晰,但隐喻无处不在,后人从各种角度解读象征意义。由于故事人物的名字很多来自《圣经》,小说也被视为宗教寓言。

麦尔维尔曾写道,他很担心这部作品可能会被人误解成“可怕的寓言,或者更糟糕、更可憎、丑陋得无法接受的譬喻”。在此且不说象征意义,就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捕鲸故事。

“Call me Ishmael. (叫我以实玛利吧。)”这是《白鲸》的第一句话,也是西方文学史公认的经典开场白。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开篇就说“我”没钱、有忧郁症、想自杀,“这时,我认为是非得尽快到海上去不可了。”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5)

1867年绘制的新贝德福城市图。

以实玛利在新贝德福投宿大鲸客店,住客基本都是捕鲸者。店老板说客满了,但可以和一个标枪手共睡一张大床。被迫无奈,以实玛利与生番魁魁格“同床共眠”。

魁魁格是“文明的野蛮人”,虽然很多话听不懂,但以实玛利熟悉魁魁格的表达方式后,大致勾勒出魁魁格的过去了。

魁魁格是遥远岛屿的酋长儿子,岛上有“吃敌人”的传统。他从小就想乘船出海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偷偷上了外来船,做了捕鲸者,成为经验丰富的标枪手。他不打算回去继承王位,到处走走,“五洲四海荒唐一番再说”。魁魁格听说以实玛利的计划也是捕鲸,立即决定与他一起闯荡。

以实玛利在商船做过水手,他挑了一艘老式船 “裴廓德号”上去询问,这艘船准备作一次为期三年的航行。虽然他没有捕鲸经验,大股东皮勒还是和他签约了。魁魁格不是基督徒,但皮勒看到魁魁格表演投枪后立刻也签约了。

“裴廓德号”的船长亚哈是个怪人,他在十八岁投中第一条大鲸后就投身捕鲸业,舍弃了安静的陆地,和可怕的大海斗争了四十年,在岸上的时间不到三年。他年过五十才娶了年轻娇妻,第二天就出海了,把妻子和孩子置之脑后。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6)

亚哈身材高大,脸和脖子一侧有一道疤痕,一条腿没了,象白色的假腿是用抹香鲸的牙骨做的。他脾气暴躁、冥顽不化,是“甲板上的可汗,海上的王,大海兽的主子”。

亚哈的腿是被一条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弄断的,他这次出海就是为了找莫比•迪克寻仇。

我要追到好望角,追到合恩角,追到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追到地狱里的火海,不逮到它绝不罢休。要你们到船上来就是为了这事,弟兄们!一定要穷追不舍,它到哪儿追到哪儿,不管天涯海角,要知道它喷血掉鳍。

大副斯巴达克劝亚哈,白鲸袭击他纯粹出自本能,找白鲸报仇是亵渎神明,亚哈慷慨陈词。

对我来说,那白鲸就是那道围墙,它箍着我。有时我觉得外面什么也没有。可是我受够了。它使我不得安宁。它压着我。我在它身上看到一种隐藏的歹毒意图的暴力。我恨的主要是那种让我费解的东西;不管那白鲸是执行者还是主谋,我都要找它算清这笔账。别跟我说什么亵渎神明,老兄。即使是太阳侮辱了我,我也会对它不客气。

亚哈要大家一起发誓,不杀白鲸莫比•迪克不罢休,这一幕写得荡气回肠。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7)

“裴廓德号”扫荡了抹香鲸已知的巡游渔场,亚哈每碰到一艘捕鲸船,都会问对方是否见到白鲸莫比•迪克。到了航程的最后一个大洋,亚哈越发癫狂,做梦都想着杀了白鲸莫比•迪克。

在日本海域,他们遇到台风,雷电劈中了三道桅杆,发出苍白的光,如插在祭坛前的三支大蜡烛。

大副斯达巴克恳求亚哈返航,亚哈说:“你们跟我一样都发了誓,要追捕白鲸,我们说话要算数。我亚哈是把心、灵魂、身体、五脏六腑和这条老命都跟我的誓言捆在一起了。”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8)

凶兆接二连三,雷电破坏了罗盘,指针反了;投下的测量绳拖着测程仪跑掉了;救生圈也丢失了。大家惊惶不安,仿佛在默默等待命运的宣判。

他们遇到“拉结号”,船长说遇到白鲸莫比•迪克了,一条小艇连同船长12岁的儿子都失踪了。

他们遇到“喜悦号”,船长说看到白鲸莫比•迪克了,五个身强力壮的水手不到一个晚上全完了。

亚哈陷入癫狂,寻寻觅觅,他终于看到白鲸莫比•迪克了。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9)

“裴廓德号”航行图

第一次追击,白鲸莫比•迪克咬碎了亚哈坐的小艇,亚哈被救上了大船,大副斯达巴克劝他放弃。

第二次追击,白鲸莫比•迪克全胜而去,大船赶紧来打捞漂浮的水手、索桶、木浆和其他东西。水手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但没有严重的,亚哈的半截假腿劈得粉碎。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0)

大副斯达巴克再次劝说亚哈放弃,追了两天,两天都艇碎人翻,不祥之兆应验了,还要追击就是不信神,对神的大不敬!亚哈说:“这幕戏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

这些各具特色的水手,这个勇敢,那个胆怯,有的犯了罪,有的心存恶念,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全都融为一体,向他们唯一的头头和主心骨亚哈指给他们的命中注定的目的地奔去。

第三次追击,白鲸莫比•迪克把二副三副的小艇撞坏了,一心一意赶它的路,斯达巴克劝亚哈收手:“莫比•迪克并没有找你。是你,你在疯狂地找它!”

最终,白鲸莫比•迪克撞毁了大船,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以实玛利侥幸逃生。

这时,同心圆裹住了这只孤单的小艇,连带所有的水手、每支漂浮的桨和每根枪杆,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都在同一个漩涡里一个劲地转下去,“裴廓德号 ”最小的碎片终于在这个漩涡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1)

“现在这样写是我喜欢的”

《白鲸》充满宗教意味,也充满哲学思想,已经被挖掘出多重象征意义:生态保护、殖民主义、资本主义、探索求知、宿命与反抗、复仇与救赎、善恶转换等等。

即使不谈象征意义,你也忍不住思考:亚哈是暴君还是敢于反抗的英雄?莫比•迪克是恶魔还是代表上帝意志?人类捕杀白鲸是为了赚钱或复仇,那白鲸对人类的攻击是自卫还是杀戮?

人类征服大自然,却被大自然所毁灭;“裴廓德号 ”连船带人顷刻消失在茫茫大海,海洋依旧滚滚向前,千古不变。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2)

圣经故事中,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

《白鲸》充满各种二元对立关系:生与死、美与丑、强与弱、文明与野蛮、宿命与反抗、陆地与海洋、上级与下级、征服与驯服、追杀与反杀……这些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以实玛利出于对生活的厌倦而想去捕鲸。他在新贝德福的小教堂看到因捕鲸死去的碑文,他想到自己也有可能因捕鲸而死,反而情绪高涨起来。

以实玛利经历第一次捕鲸,他吓坏了,觉得有必要拟一份遗嘱。后来发现,水手喜欢修改遗嘱,每次修改后都觉得浑身轻松,仿佛往后每天都是白捡来的,能活多久都是额外收入。

对以实玛利来说,出海捕鲸为了逃避生活、期待扬名立万;对船上的老铁匠珀斯来说,却是心灰意冷的“唯一解脱”。

珀斯本来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临近花甲遭遇家破人亡的惨事,四处流浪,后来就去出海捕鲸了。

寻求短路似乎是这样一种生涯唯一的解脱。可是,死亡无非是闯进“未曾身历”的异域。只不过是头一个为你到那无穷尽的“遥远”、“荒凉”、“汪洋”、“无际”的地方打声招呼。因此,对那些一心想死而又不肯寻短路的人来说,慷慨大方一视同仁的海洋便富有魅力地展开了一片难以想象、凶险难测、充满神奇的新生活的广阔天地。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3)

魁魁格是生番、异教徒,但以实玛利把魁魁格看成“生番化了的乔治•华盛顿”。

一个人的灵魂是隐蔽不了的。通过他浑身可怕的刺花,我想我看到了许多迹象足以表明他有一颗纯朴诚实的心;他那一双大眼睛,黑亮,深沉,勇猛,似乎象征着他有一种无所畏惧、敢于面对万千魔鬼的气概。这还不算,在这个异教徒身上有着某种高贵的气质,即使他的粗野也不能有损它的分毫,他看去好像一辈子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过,也从来没有亏欠过人什么。

书中抨击很多外行或内行画鲸有很多错误,存在比例不对、形态不对、尺寸不对等等问题。说到底,这是想象与真实的区别。

我想到,那些胆小的没有出过远门的人,只凭反复研究躺在这个安静树林里的这具了无生气、面目全非的鲸骨架,就想正确地了解这条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鲸,该是多么自欺欺人而又愚蠢。不。只有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只有在它那愤怒的尾叶搅起的大漩涡里,只有在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你才能对这活生生的大鲸真正有所认识。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4)

捕鲸业在很多人看来是血腥的、野蛮的、肮脏的,但以实玛利为捕鲸业辩护,捕鲸业被看作不体面的职业是不公平的。

毫无疑问,世人之所以拒绝给我们捕鲸人已应有的礼遇,一个主要的理由是:他们认为我们的职业再往好里说也只是一个屠宰性的行当;而一旦积极从事这一行当,我们就被说得一无是处。我们是屠夫,那不假。但是,世人无不乐于尊崇的所有陆海军司令也都是屠夫,而且是获得血腥气最重的奖章的屠夫。

捕鲸船是开路先锋,远征了很多没有海图、没有去过的海洋和群岛,为传教士和商人开辟了道路。又如,吃鲸肉残忍,那美食家把鹅养肥的肝做成鹅肝酱就不残忍吗?用鹅毛笔写信不残忍吗?

随便哪个星期六晚上你不妨到肉市上去一趟,去看看那许许多多活的两脚动物,目不转睛地打量那一长排一长排死的四脚动物的情景吧。那情景不是大可以让吃人生番聊以自慰吗?吃人生番?谁不是吃人生番?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5)

“有主鲸和无主鲸”更是点明殖民主义的野蛮理论:荷兰国会于1695年颁布法典,制定了一套制度,总结来说就是:有主鲸属于将鲸拴上的一方;无主鲸是谁先捉到的就归谁的合法猎物。

1492年的美洲不就是条无主鲸?哥伦布不是为了他的主子兼情妇在它身上插上一面西班牙旗做旗标吗?在沙皇看来,波兰是什么呢?在土耳其看来,希腊是什么呢?在英国看来,印度是什么呢?在美国看来,墨西哥归根结蒂又是什么呢?全都是无主鲸。

白鲸喂养员的故事(捕鲸业的百科全书)(16)

《白鲸》看似杂乱无章、松松散散,后人不断研究,把它冠以各种名堂:美国史诗、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塞万提斯式的浪漫体小说……“它就像一座深邃神奇的艺术迷宫,呈现出异彩纷繁的多维性、开放性和衍生性,具有开掘不尽的恒久艺术价值。”

可见,《白鲸》是充满生命力的,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不过,我更喜欢毛姆的说法。

幸运的是,大多数人读《白鲸》只是因为它有趣,而不是想从中挖到什么深刻的寓意。我已经强调得够多了,读小说不是为了接受教诲,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如果你发现读小说没什么乐趣,那就干脆不要读。——毛姆

实际上,麦尔维尔深知《白鲸》的写法并不讨好,但他还是忍不住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放进书里,穿插很多和故事主题无关的知识。

他以自己的方式写了《白鲸》,他才不管你喜不喜欢;何况,他也不会知道,死后那么多年,《白鲸》才有人关注、有人看懂,成为公认的文学巨著。

不错,我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去写,或许能写出一本更好的书来;我相信你说得非常正确,但是现在这样写却是我喜欢的,是我想做的;要是别人不喜欢,我就没办法了,再说我也不在乎别人喜欢不喜欢。——麦尔维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