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壮烈牺牲的英雄(26岁壮烈牺牲家乡以)(1)

一批又一批的师生到成竹革命史迹纪念馆参观学习

■早报记者 林志安 通讯员 潘新法 文\??

聆听先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清明节临近,位于南安市官桥镇的成竹村,迎来一批又一批追悼、缅怀革命先烈郑成竹的社会各界群众。

每一次,76岁的许玉模老人都要认真地为大家讲一讲郑成竹,从小听着郑成竹事迹长大的他,对那一辈人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充满敬意,希望通过一遍一遍的讲述,将革命精神传给更多人,传给新一代。

怀

徒步前往先烈故里

红领巾接受红色教育

3月31日中午,南安市峰山小学四至六年级的48名同学,在学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步行20多分钟,来到南安官桥镇成竹村,参观成竹革命史迹纪念馆。“带着孩子们来这里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崇高敬意,引导他们要珍惜学习机会,传承革命精神。”峰山小学校长李火波说,此前,学校曾邀请熟悉郑成竹事迹的许玉模老人,到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给孩子们讲述革命先烈事迹。

当天中午,来自南安市前梧小学、南安市官桥第一小学等学校的师生们,来到位于成竹村的郑成竹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祭扫、缅怀。“我上小学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清明会来到这里敬献花圈,不一样的是,你们的花圈是用钱买的,而我的花圈是自己去折松树枝、摘野花扎起来的。”许老对孩子们说,郑成竹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在校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希望孩子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

“当年和他(郑成竹)在一个党支部的,有的还健在,一个今年101岁了,一个98岁。如果他还在的话,比我大23岁。”76岁的许老在成竹村曾当了21年的党支部书记,他说,从他懂事起,就常听村里的大人们讲郑成竹,对他的事迹耳熟能详。“纪念馆是2020年10月25日落成开馆的,整理里面的这些资料花了1年的时间,有23张图片,很珍贵。”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烈士鲜血染红江山,启迪后辈饮水思源。”“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看着来参观纪念馆的人们在本子上留下的感言,许老甚是欣慰,他希望通过一遍一遍的讲述,把革命精神传给更多的人。

与敌人战斗一夜

突围时身中数十弹牺牲

郑成竹(1922年—1948年),南安市官桥镇成竹村人。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1947年南安师范“五·二七”学潮。1948年8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E区(官桥)区委宣传委员,1948年10月,在开会时被敌人包围,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为了纪念郑成竹,1949年5月,中共晋南同县工委把他的家乡岩前村命名为“成竹乡”,这便是“成竹村”的得名由来,而这也是南安市目前唯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行政村。

郑成竹周岁时,父亲被土匪杀害,守寡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1939年春,郑成竹考入养正中学(后内迁岭兜),在校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在地下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抗敌后援会”和“青年战地服务团”等活动。1940年6月,郑成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春,郑成竹考入德化师范(1946年1月,德化师范迁至南安诗山,改名为南安师范),其间,虽然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仍在同学中积极进行革命活动。194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决定成立E区(以官桥、岭兜为重点的南安中部及晋南边界一带)区委及武工队,郑成竹任区委宣传委员,负责泗溪、溪柄、东头、黄山、九溪等村的工作,打通南(安)同(安)交通联络路线。

在中共E区区委领导下,官桥一带革命蓬勃发展,令反动派惶恐不安,猖狂反扑。1948年10月25日晚,郑成竹与区委几位负责同志在仙枝村李文樟家里开会时,被特务探悉告密,被敌人包围。他们与敌人战斗了一夜,第二天拂晓分头突围。郑成竹突围时脚受伤,被沿着血迹追来的敌人包围,战斗中,他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

郑成竹牺牲后,亲人们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找出一张鲜血染红的纸条,上面写着:“我最大的遗憾是,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报效我亲爱的祖国!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来源: 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