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黄家驹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

1962年6月10日,黄家驹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劳工家庭,他在家中排行第四,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Beyond乐队成员黄家强就是他弟弟。

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住的是香港最底层人居住的苏屋区,一家七口挤在九龙深水埗一个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单位里。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2)

享受着音乐给予的一切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黄家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音乐天赋。小时候,他在大姐的一些派对上接触到摇滚音乐,知道了Deep Purple、Led Zeppelin等摇滚乐队。

12岁时,他从电视上看到了英国摇滚乐传奇人物大卫·鲍威,被他特殊的嗓音和前卫的着装深深吸引住,从此便和摇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博允中学毕业后,他没有继续升学,先后做过办公室助理、推销员、电视台布景员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在17岁之前,他手里唯一的乐器是一个口哨,并未正面接触摇滚音乐。

17岁那年,黄家驹把邻居搬家时扔掉的木吉他捡了回来自学,结果越弹越着迷,之后还加入到一个地下乐队里,开始弹起节奏吉他。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3)

有一回,队里的主音吉他手骂黄家驹弹得奇差无比,这次羞辱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经,他暗暗发誓要刻苦练习,有朝一日一定要弹得比那个人更出色。

1983年,黄家驹组建了Beyond乐队,在队里担任主唱,以歌曲《大厦》宣布正式出道。同年,他们参加了由《吉他杂志》举办的山叶吉他比赛,获得了冠军,但却没有因此走红。

Beyond成立初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就连第一场演唱会都是家驹身兼数职,自掏腰包才办成的。乐队最早一些成员的离开,演唱会上观众的突然离席,让很多人一度以为这个不知名的小乐团可能面临解散。

他却从未想过放弃,作为乐队的主心骨,他一方面维持着乐队的生存,一方面安慰弟弟“下一次我们做得更好”,陪着黄贯中练歌。那年,黄家驹不过20出头,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得的是他懂得苦中作乐。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4)

1987年,他们录制第四张唱片的时候,经纪人告诉他:“如果专辑销量再上不去,就没必要、也没机会再发唱片了。”但他依然充满干劲地带大家去录制了《秘密警察》。

谁也没料到,这张专辑一炮走红。专辑中的《大地》更获得了1988年十大劲歌金曲奖和十大中文金曲奖,这也成为Beyond音乐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为他们继续创作和发行唱片赢得了主动权。

黄家驹是为音乐而生的,有一回他在台上握着吉他说:“我觉得自己背着吉他就好像背着一把宝剑。”那样的帅气,那样的热血,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音乐、舞台和观众的依恋,他享受着音乐给予的一切。

如果没有音乐,真的会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盛极一时,但香港流行乐却明显不如前者。香港文艺工作者都擅长向外界取经,电影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国外流行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借鉴学习的同时也不忘标新立异,方才有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成就。

反观香港流行乐,歌曲产量不少,但基本都是对日本流行乐的翻唱,如钟镇涛的《让一切随风》、张国荣的《风继续吹》以及王菲的《黄昏里》,那个年代盛极一时、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歌都并非原创。

黄家驹曾讥讽:“香港没有乐坛,只有歌坛。”而Beyond流传甚广的《再见理想》《冷雨夜》《海阔天空》等等大部分歌曲都是出自他手的原创。

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曾说:“Beyond坚持原创,因为他知道这不只是自己风格的问题,而是一个尊严问题……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

当时香港乐坛呈现了不尊重原创音乐的状态,到处遍布翻唱和抄袭的作品,这让家驹十分失望和不满。后来Beyond决定到日本发展,也是因为他们可以在那儿找到原创音乐的尊严,找到自我的音乐追求。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5)

他把短暂而璀璨的一生都贡献给了Beyond和音乐,站在娱乐圈的边缘,带着三兄弟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跌跌撞撞,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在一次采访中,黄家驹说:“我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发自内心,要感动别人一点要先感动自己。音乐不是娱乐那么简单,是生命里面一个节奏;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样顾着赚钱的人,都不可以没有音乐。”

Beyond的歌里唱的都是大爱,或关于热血梦想,或关于家国情怀,还有对父母的深情,每一句都唱出了大家的心声。

写于1985年的《再见理想》让家驹在写后的几天几夜里都无法入睡;1988年,前成员刘志远离队时,他唱了这首歌,并说:“我们的远仔有更大的理想要进行,我期待他理想实现。

理想有时是那么的苍白,但从他嘴里唱出来,却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行。

有一首歌, 至今无人能超越

他出生在香港一个拮据的劳工家庭,中学毕业后偏偏喜欢上了音乐。妈妈不是很赞成,更希望他像同龄男孩子一样做个普通工作,分担家庭压力。但妈妈还是默默为他攒了钱,帮他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后来,他跟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乐队。乐队名叫Beyond,而他叫黄家驹。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6)

乐队最艰难的那个阶段,是母亲默默在支持着家驹,存钱给他开了演唱会,所以有了《真的爱你》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离母亲节还有几个星期时,他亲自作曲,并由著名香港女词人梁美薇填词,写下了这首传唱了27年的歌曲:真的爱你。

感情真挚,旋律流畅,节奏明朗,这首经典之作在1989年推出后包揽当年诸多音乐奖项,也将Beyond乐队推上巅峰。

只看歌名,人们以为这是一首爱情歌曲。直到Beyond唱到“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从未退让”,人们才知道那个不羁的摇滚少年,把对妈妈的愧疚和深爱藏在了歌里……

黄家驹还带着三兄弟背着吉他去了非洲,看到了在战火中煎熬的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他写了《Amani》。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7)

他还创作了《光辉岁月》来致敬一生与种族歧视作斗争的南非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

黄家驹写了一百多首歌,却很少有情歌。1988年他有了女朋友,却依旧终日专注于音乐中,最后导致恋情告吹。他写下了《喜欢你》,作为一封迟到的情书,纪念自己为理想而牺牲的爱情。

还有描写爱国情的《长城》,抒发理想和抱负的《不再犹豫》,每一首都流传至今,很多人都能哼唱一二。

有个朋友说过,摇滚音乐常给人一种聒噪、嘶吼的感觉,但在Beyond的歌声里,她没有这种不适感,反而听出了故事,产生了共鸣,鼓舞着她笑着面对生活。

黄家驹通过歌声向我们传递了摇滚音乐真正的意义:博爱、自由平等,还有理想与情怀。我们经常因为现实的枷锁而抛弃梦想,迷失自我,但Beyond的歌感动我们的同时更带我们重温了热血青春。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8)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9)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0)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1)

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而在乎做过什么

王菲说:“他们的音乐是我觉得世界上最纯洁的音乐。”

王杰说:“致上最崇高的敬意,给我们的家驹,是他引导了香港音乐的走向。”

周润发说:“我不怎么关注音乐,除了Beyond。”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2)

似乎每一个知道Beyond的人都会对黄家驹及乐队带有崇敬与赞誉,甚至连不懂粤语的人都能被他在歌声里传递的能量所震撼。

迈克尔·杰克逊在格莱美给滚石颁奖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这个奖项由我来支配,那么我会把它送给黄家驹,可惜他已经离开了我们。”

短短十年的光阴,他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经典记忆,现在的年轻人也在听着他的歌,因为他是无可取代的信仰与太阳。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3)

1991年,黄家驹在“生命接触演唱会上”再次唱起了《再见理想》,他对歌迷说:

“我们Beyond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事,从没机会到有机会,有开心,有不开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坚持自己的信念,一起弹吉他弹到手指不会动为止。”

他从不知道什么是大事小事,只是一心做着年轻人该做的事。正是这股能量让他始终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不图名利,忠于内心。每一个有梦想有爱的人都会听懂Beyond的音符与歌声,都能从中获得拼搏的勇气。

Beyond曾经的成员黄贯中对逝去的家驹说:“自从你走后,你的音乐从未停过,你比二十年前的你更真实,更坚韧地活着。”

黄家驹永恒的回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14)

是的,如今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唱起“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我们都将永远记得他带着Beyond在香港乐坛唱出了一片天地,唱出自由与理想,那是每个时代都不能或缺的东西,他为我们永远地保留住了。

世上若没有黄家驹,也没有那许多许多经典,也不会有香港摇滚乐传奇,纵使他已逝世多年,但未被大众遗忘,他对香港、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日本及世界其他华人地区一代又一代年轻乐迷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2008年香港《东方新地》杂志一篇《谁是歌神》的文章中称黄家驹为真正的歌神。文章中的其中一段讲述:“可是世上若没有黄家驹,就没有Beyond,因为他是乐队的创办者及领导人;也没有那许多许多经典,因为极大部分歌词由他所作;当然也没有香港摇滚乐传奇,你可能会说若无Beyond可能也有另一乐队弹出,但根据家驹逝世后的十五年史实证明,没有。 黄家驹在‘词、曲、唱、奏’四方面俱创意澎湃,他的旋律惊世骇俗,他的吉他新锐激情,他的唱腔自成一格,他的歌词别开蹊径……你或许会说有些文法不通、不押韵,但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不用押韵都可以这么好听,这是以气驭歌的强烈风格。

黄家驹,离开了我们25年,我们始终相信他在天堂仍旧保持一颗追求理想的赤子之心,永远都是那个爱笑的大男孩,也永远高唱着他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