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对时间的感受极为主观。绝不像日光的移动、漏声的滴答给人那么固定的节奏,经过诗人的情感所改造的时间,可以短长任意、今昔不分。这种主观色彩所渲染的时间,也能造成诗所特有的瑰丽境域。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1)

短长任意的例子,如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

受情感的拨弄,过去的事,千年甚速,眼前愁来,一日甚长。时间长短的感受完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以千年的“速”来反衬一日的“长”,这悬殊的比例,形容出主观的感受可以与现实有亿万倍的差距。

又如王安石《示王铎主簿》诗:

君正忙时我正闲,如何同得到钟山。

夷门二十年前事,回首黄尘一梦间。

回忆往事,二十年如同一梦,李义山《咏史》诗谓“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则追溯史事,三百年间也如同一梦,时间像光一样,再多的光,可以压缩在一个空间里;再多的时间,也可以压缩在一个梦里,因此,黄梁一梦、东海沧桑等神话,常是诗人们喜用的典故。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2)

再则如王安石《怀钟山》诗: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今番投老归来,不须等待黄粱炊熟,始觉一生事业,恍惚如梦,以往清清楚楚、真实地摆在眼前的人间万事,早与梦间没有二样了。过去再长的时间,可以压缩在弹指一般短促的梦里!

又如李义山《谒山》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缺乏一根绳子可以系住太阳,时间飞逝得太快了,因此想去向麻姑买下东海来,大概不久东海也就要还复成桑田的吧?但是单就一杯春露来说,也冷得像冰一样,我想让一杯冷冰转变成春露都没有能力,那么即使能买下沧海,又有什么能力将它改造呢?对着庞大的时间的推移,渺小的个人徒然志大心劳,一些劲也使不上。

作者在这首诗里,一会幻想自己有无边的能力,一会又被冰冷的现实给挤断了脊骨。原来“现在”都掌握不住,能对“未来”寄以很高的热望吗?它如义山的《海上》诗“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一片》诗“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留命于沧海等待桑田的再生,或留命于桑田等待沧海的汇成,在这些仙情艳语中,都充分地表达出诗人们对时间的幻想和绝望,对命运的热情与忧郁。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3)

时间短长任意的例子,又如白居易《和燕子楼》诗: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又王安石《对客》诗:

心知帝力同天地,能使人间白日长。

诗人以情感改造时间,深信时间的疾徐能受人为的影响。燕子楼中的关盼盼,因为丈夫逝去,这霜月的秋夜仿佛只为她一人失眠而漫长起来。而热心治国的王安石,深信政治的力量与天地的力量相等,可以缩短人间的黑暗,使人间的白昼延长起来,对这种无理的设想起信不疑,那是诗人的宇宙观、诗人的呓语,具有别样的感人力量。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4)

又如《诗经·王风·采葛》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据毛传的意见,本诗是描写政治不上轨道,谗言四起,谁也不敢离开君王的身边,一朝派你出去办些小事(采葛是做衣服用的,象征办小事情),谗言就乘机破坏,使你一天不见到君王,君王就与你感情疏远,好像隔了三个月一样。如果一朝派你出去办些大事(采萧是供祭祀用的,象征国家的大事情),别人怕你因大事而立功,谗言就更加厉害,使你一天不见到君王,君王就和你疏远,好像隔了九个月一样。

如果一朝派你出去办急事(采艾是疗疾用的,象征国家的急事),君上派你办急事,是因为君上信任你,所以谗言群起,围攻得更加恶毒,使你一天不见到君王,让君王和你疏远得像三年不见一样,孔颖达说:“日久情疏,为惧益甚,故以多时况少时。”在惧怕的心理下,很短的时间变成了“最长的一日”,借着葛、萧、艾的用途,代表着出使事件的性质,同时也借着葛的成长期是初春三个月便收割;萧的成长期是初春至深秋,九个月才收割;艾的成长期是要三年才能治病;以植物成长期的长短,来暗示时间被感情改造后的长度。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5)

再则诗人作诗,绝不与考据家的求证相似,在诗境之中,今昔可以不分,时序可以易置,这也是情感改造后的时间境界。如王安石的《乌江亭》诗: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荆公的诗,是就杜牧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所写的翻案文章。但是杜牧的诗,还可以作为史评史论看,荆公的诗则绝不合乎常理,问宋时还在的江东子弟,肯不肯为汉初的项羽卷土重来?岂不是笑话!但荆公别有寄托,自写怀抱,这今昔不分的无理问句,在诗里反觉格外有味。

又如李义山《代魏宫私赠》诗: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

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义山曾自注云:“黄初三年,已隔存没,追代其意,何必同时!”诗人追昔思今,借人喻己,本没有时间上的隔阂。末句“春松秋菊可同时”,春松秋菊本来只是容貌的形容词,不具季节的意义,经诗人一拈合,加上“可同时”三字,利用春松秋菊的双关歧义,使时序混淆,带有一些融合矛盾的妙处,别有意趣。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6)

义山又有《东阿王》诗: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说东阿王曹植所以只封王而不能作天子,多半是因为当时作了一篇《洛神赋》。事实上《洛神赋》作于黄初三年,那时曹丕即位已很久了,曹植做不做天子,和《洛神赋》又有什么关系?义山博学强记,哪里会不知道这道理,只是故意要这样说,用以寄托自己的心境,所以纪昀说它是“自寓之作”,邓廷桢说:“此盖诗人缘情绮靡,有托而言,正不必实事求是。”(见《双砚斋笔记》卷六)纪邓二氏所说甚是,吴乔说是义山自悔其婚事,恐怕很难教人信服,想来是在自嘲才命相妨,文才太高必多遭谗妒吧?为了要表露这种怨恨,故意把东阿王的失意,推到《洛神赋》上,那作赋的时间早晚一些,根本用不着考究了!

表达时间过得最快的诗句(学会诗词的时间写法技巧)(7)

又如杜牧的《赤壁》诗: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台筑于建安十五年冬天,是赤壁战败以后才建造的。铜雀台落成,周瑜已死,二乔都成了寡妇。铜雀台绝不是为了要锁藏大乔小乔而造的。又据《三国志·贾诩传》注,知道火烧赤壁,当时是“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吹的是南风,不是东风(参见潘眉《三国志考证》)。但凭着作者的想象,把铜雀台与二乔牵连在一起,产生趣味,造台的早与晚,风向的东或南,是不必进一步求证的。倒是《三国演义》就依据杜牧的诗,编造出诸葛亮借东风的出奇情节了。以上都是用情感来改造时间的方式与实例。

#唐诗宋词##原创诗词##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