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普通观众,因补缴了8个亿税款而刷爆头条的当红女明星,而不是那场吞噬了千万同胞生命的战争浩劫,才有心留意到了这部《大轰炸》。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1)

当娱乐大众成为不折不扣的流量主,当资本大佬玩着“国际大制作”的老套路,一次又一次的圈得盆满钵满后“全身而退”,什么“还原历史”,什么“群星集结”,都不过是烟消云散之前,掩护真相的那枚“烟雾弹”。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2)

对“好莱坞遇上中国院线”,从没报过什么期望,这几年的中美合拍片下场几何,自不必详述。

所谓的国内外明星联袂出演,更像是一场影视圈内部的“综艺秀”,露个脸、赚快钱的娱乐版营训活动,能有多值得期待,在国内院线多上几次当,大家自然就都懂了。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3)

本以为,《大轰炸》至少能比肩它的“前辈”《无问东西》,至少,在不断制造炒作点上,本片还真的没落过下风。

只不过,带着抗战神剧的“娱乐至死”衣钵,一脸严肃而真诚的献礼抗战胜利,这夸下海口的气势与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气质,超出了玩深沉、玩文艺的小家子气,这分明就是精神分裂的典型征兆。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4)

全片看下来,《大轰炸》给人最大的感官体验就是混乱。

多主线并行让人眼花缭乱,忽忽悠悠的空中大决战,稀稀拉拉的谍报保卫战,再加上不知所云的支线与南腔北调的表演,硬是拼凑出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空洞无味、粗糙轻浮、盲目模仿的故事,还有脸凑上两段莫名其妙的感情戏,真惊得人头皮发麻、冷汗直冒。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5)

在“摸着好莱坞过河”的道路上,中国电影人算得上用情很专一,此番,排名演员表第二位的布鲁斯·威利斯,除了那副经典的表情之外,更主要的作用还是在国际版海报中“挑大梁”。

一脸正义的宋承宪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不过也转瞬即逝、仅此而已。

与奥斯卡的因缘已是十多年前的艾德里安·布洛迪,莫名的出场,又莫名的消失,果然很莫名。

唯一记住的,只有范伟老师的几场戏,自然、细节抓住了,人物性格就立起来了。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6)

“百家争鸣”固然是好的,没人说主旋律必须板着脸,即便故事再烂,尊重历史和重文化应该是最基本的。

但是,当用“娱乐至死”的态度,去拍一部直面死难的献礼片,蘸着千万殉难者的血,书写出这样一部不伦不类的奇葩,就不只是“罚酒三杯”这般单纯了。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7)

相信主创的初衷是“诚恳”的,相信资本的介入是“无奈”的,相信演员们甘愿露脸是受到剧情的“感染”,相信五毛特效与无厘头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在这一条自欺欺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资本的裹挟还是文化人的自甘堕落,恐怕也只有那位“卖惨”的主儿自己最清楚。

天津大轰炸1937(娱乐至死的抗战)(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