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欣
编辑|李春晖
《偶像练习生》的如火如荼和韩庚在《圆桌派》的祸从口出,让硬糖君忽然思考一个原以为不是问题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偶像?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偶像市场和偶像产业。
这看似确乎不是问题。中国当然有偶像市场,那样出钱出力的迷妹,那么层出不穷的四大流量、四小鲜肉,还有玩得花样百出的粉丝流量变现模式。
但这又是一个切实关系偶像们发展甚至整个娱乐产业的真问题。我们的偶像似乎都在争做“实力派”。他们靠偶像“发家”,然后就去努力当演员,甚至要演文艺片、撸奖片,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撕下“偶像标签”。
如果偶像只是一个实现目标的“手段”,那它永远无法达成一个完整自洽的闭环。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只能一直南辕北辙、东食西宿的摇摆、纠结着,“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韩庚追忆往昔引起的饭圈争议,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
在这次访谈中,韩庚罕见的谈到当年从韩团super juior退团的经历。本来粉丝们是抱着追忆青春的心情来看,结果韩庚一张嘴来了句:“你说我在30岁,我还是在组合里蹦蹦跳跳吗?”
韩庚对“30岁蹦蹦跳跳”不加掩饰的嫌弃,一下让日韩男团粉丝都深感被冒犯。粉丝普遍质疑,韩庚做偶像起家,靠粉丝发达,现在也很难说成功转型,是否有资格“放下碗骂娘”。而且,作为偶像经济公司乐华的股东,韩庚似乎连碗也没放下,又当又立的样子也是很难看了。
但也有人认为,粉丝们过于“玻璃心”了。30岁想转型实力派顺理成章,难道你希望自己爱豆30岁还在唱唱跳跳?人往高处走嘛。
对于韩庚是否有资格质疑偶像体系,其实只是他个人的问题。硬糖君更想讨论的是后一种争议:实力派就是偶像派的“高处”吗?作演员比好看的唱跳更高阶吗?似乎偶像自己和偶像粉丝都认可的这一条金科玉律,硬糖君却不敢苟同。
偶像就是偶像,不是谁的过去或将来。国内的偶像市场,已经被日韩偶像充分开发和培育。但国内的偶像产业,却将唱跳爱豆们一股脑推去演戏,要做实力派小生。最后戏演不好,搞得大众反感偶像。而粉丝们也没能被满足,平日里只能对着几张时尚大片舔屏说爱。
你不能培育一颗苹果,却希望他有橘子的味道。偶像失格,本质是国内偶像行业的错位,是巨大的粉丝市场和滞后的娱乐产业之间的矛盾。
争当“实力派”的偶像们韩庚说,“我想做演员”。这在偶像圈,大概就像“教练,我想打篮球”一样,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理想?
毕竟,在前偶像韩庚自己看来,偶像不过就是“长得又好看,会跳,粉粉嫩嫩的”,然后就有了一大帮粉丝。
“粉粉嫩嫩”,不只是韩庚对偶像的看法,也是整个行业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偶像”在中国的娱乐文化语境中,似乎就等于空有皮囊的快消品。正因为这种意识的固化,粉丝和偶像,都渴望“实力派”称号,不仅偶像有面子,粉丝也方便闭眼吹。
也许是因为偶像、流量、鲜肉这些概念已经让人听得耳朵起茧,越来越多偶像们努力撕下自己的偶像标签。他们拍电视剧还不够,必须得拍电影;拍电影还不够,必须得拿个奖;拿个国内的奖还不够,顶好拿个国外的奖。实力之路,才算功德圆满。
然而,即便这样折腾,他们的“实力”,无非是在粉丝面前增光,让粉丝在和对家撕逼的时候,可以说“我们xx可是得过xx奖的”、“我们xx可是电影咖”。对大众来说,有什么价值?大众躲这些影视作品还来不及!
韩庚们的问题在于,一是意识还太保守僵化,用旧的市场思路看问题,觉得非要做实力派才行。其实所谓实力派,早已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事情。互联网时代的诸多特征:注意力经济、分众文化、去中心化……都注定不会再诞生周杰伦那样的全民巨星,偶像们必须接受自己就是要靠粉丝这个事实。
二是人总看轻自己拥有的东西,觉得没有的东西更好,最后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根基。事实上,偶像们的种种转型努力,还是靠粉丝撑场面。而且这么一折腾,还有可能失去自己原有的阵地。
目前流量小生市场已经明显变天。当第一代“流量”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觉得流量理所应当,自己应该去谋取更广阔的天地,急于转做实力派,或者要做自己,第二代第三代甚至四五代都已经冒出了尖尖角,微博超话就明显换了一拨人。
微博超级话题是鉴定铁杆粉丝活跃度的重要数据之一。目前,通过《偶像练习生》走红的蔡徐坤,已超越鹿晗、王俊凯等人排在第一位,粉丝还为其充值了70年的微博会员。
事实上,偶像的实力噱头,无非是给他做偶像加了一点筹码,让粉丝更坚信偶像的“努力”人设。路人真的会关心这种偶像转型的实力派吗?
在这点上,不得不说杨幂老师可堪楷模。虽然有人认为杨幂坚持演偶像剧的做法是不求上进,但硬糖君倒觉得这才是真聪明。一件事做得好好地,她最擅长的就是这件事,干嘛为转型而转型?为努力而努力?坚持做少女偶像的杨幂,从未失掉她的粉丝。做完了90后的偶像,今天仍然是00后的偶像。
过了30岁不能“蹦蹦跳跳”吗?过了30岁照样可以强调“少女感”好不好!而且更能带货,还能接“持久无暇少女颜”的广告,这不正是30岁女偶像的价值所在吗。
30岁的少女,不散场的青春,偶像就是这样贩卖梦想的职业啊。对于多数偶像而言,撕掉“偶像”标签,最大概率的情况不是变成实力派,而是,什么也不是。
粉丝是偶像的(?)而韩庚提到“不能让粉丝绑架了偶像的人生”一说,大概让不少偶像心有戚戚焉。自己的人生,怎容别人指手画脚。更何况偶像们有名有利有颜,难道不是最有资格放飞自我的吗?
但这话放在偶像身上,却是很缺乏“职业道德”的。需要粉丝,但不能被粉丝绑架,你当粉丝是“工具人”哦?你不能卖庚PHONE时候看人家是小甜甜,转眼想自由了就叫“牛夫人”呀。
本质上,偶像是被现代娱乐流水线包装出的产品,粉丝就是高黏度高忠诚度的用户。你问问互联网公司敢不敢说自己“不愿被用户绑架”,哪怕你做成腾讯、阿里,哪个不是小心翼翼的揣摩用户的喜好。
正因为偶像本身就是产品,才能够直接将流量花式变现。而演员,硬糖君举个不算太恰当的例子,比如黄轩,他本身只是娱乐产业的生产资料,不能单独构成产品。他必须是在演《芳华》、《妖猫传》时,才和好作品协同产生价值。观众不是为了他走进影院的,而粉丝是为杨洋走进电影院的。
不想哄粉丝开心,那就背离了偶像这个产品的本质——偶像本来就不是单纯靠作品、靠艺能,而是靠粉丝的爱。一切被粉丝认为背弃了自己“爱”的偶像行为,都可以视为“偶像失格”。
最彻底的“偶像失格”当然是谈恋爱。鹿晗恋情就导致了他最大的粉丝个站——朝鹿脱粉。朝鹿从鹿晗在EXO出道之始便全力支持,专辑上万张的买,应援用限量高奢砸,据说组织者个人就投入了以百万为单位的金钱。
2013年一条微博破百万评论、以“最多微博评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鹿晗,如今超话的热度已经排在了“前同事”黄子韬和张艺兴、TFBOYS、以及新来的“偶像练习生”后面。
同样的,沉寂许久,没有维持高曝光度、进行“粉丝服务”的李易峰,现在已经跌出微博一线流量之列。
除了追星少女,普通人还真贡献不了那种微博话题度。正是抱着一腔对爱豆的真爱,再加上粉头融合了“军事化”、“公司化”、“宗教化”等多家之长的管理模式,饭圈几乎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数据神话。
拒绝顺从粉丝,当然会导致偶像价值下降。别谈什么“路人好感”,硬糖君一向认为,只存在“路人恶感”——就是有xxx的片子我不看。其余时候,路人只为作品本身买单。
不论苹果还是小米,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公司,本质都是粉丝经济——找到自己的核心受众,全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那么偶像们为何在这个属于粉丝的、垂直受众的时代,偏要走娃哈哈卖水的传统模式呢?
没有比偶像更能激发当下娱乐用户热情和购买力的模式了,无论是当年的短信投票,还是现在为了pick,给爱奇艺充会员、买农夫山泉维他命水。
这一代追星少女铸就的市场,本质是偶像市场。就连游离在流量圈之外的实力派,都得靠着老干部人设、老少配作品,吃到一些边角红利呢。
偶像就是偶像,你在一个路径下成长,忽然变成另一个模样,哪那么容易。偶像是个职场,总有从新人到前辈的过程,需要的是在这个职场的自我提升,而不是跳槽。
而局中人,更需要自我价值认同。如果腾讯觉得做游戏是祸害青少年,阿里觉得网上卖东西假货太多,这事儿就没法干了。你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事业,怎么做好呢?
职能错位的偶像市场当然,大家都不爱做偶像,除了意识认知问题,回归到产业根源上,还是缺乏配套偶像市场的“基础设施”。
硬糖君这里说的“基础设施”,不是拿粉丝流量变现那一套,那一套中国商人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但真正适合偶像粉丝消费的娱乐产品呢?是那些一年一两部、经常演技尴尬的影视作品;还是时尚杂志封面或内页;或是千呼万唤但只能粉丝冲冲销量、根本没有大众传唱的数字专辑。
也怪不得韩庚觉得30岁不该唱跳。事实上,就算是20岁的韩庚,又该去何处唱跳呢?不管是电视、电台还是互联网,随着整个音乐产业漫长的低谷期,现在国内已经没有正经的打歌平台。没有固定的唱跳舞台,偶像们难道就靠跨年晚会和春晚来展示唱跳才华吗?
还记得“感谢CCTV,感谢CHANNEL V”吗
缘起于日韩的偶像模式,需要配套的是成熟的音乐市场和健全的音乐产品,需要《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这样的团综,让偶像们有舞台展示唱跳能力,有综艺展示人格魅力,让粉丝有途径充分表达爱。
但因为缺乏这样的偶像基础产业,国内公司又缺乏创新的能力和勇气,只好把唱跳起家的偶像们推入已知可以稳定赚钱的领域——演戏,尤其是这几年最赚钱的电视剧、网剧。
大家只能去演戏,不演戏的就是“没作品”的花瓶。然而这些偶像并非演员专业出身,又诸事缠身,难以用太多精力琢磨演技,最终就是观众怨声载道的“流量鲜肉垃圾演技”充斥荧屏,本质是一种偶像和大众的相互折磨。
而在偶像模式的发源地日韩,偶像们从始至终主打唱跳,打歌、打榜、巡演、团综,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偶像魅力的平台。无论是从行业(专做偶像经纪的公司)和艺人自我认知上,他们都承认偶像职业的独立性。
当然,日韩偶像也转型,但那是在承认偶像职业专业性的大前提下进行。尤其对于男团来说,他们不认为偶像比歌手演员低级,也不认为过了30岁就不能当偶像。
杰尼斯偶像二宫和也,作为主演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硫磺岛家书》参加柏林电影节时。有记者问他作为演员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怎样的经验,他回答:“我不是演员,我在日本只是唱歌跳舞作为一个五人团体在活动着。”而他所在的组合,马上就出道20周年了。
杰尼斯男团関ジャニ∞因高水准的乐队演奏备受外界好评,这不是从偶像转型乐队、音乐人、艺术家的大好机会么?但他们放下乐器,转身就去排练舞蹈了,“那就太任性了,毕竟是偶像。”
最近,90年代诞生的第一代韩团水晶男孩、H.O.T.相继重组,他们年纪确实大了,却依旧忍受着伤病进行表演,“蹦蹦跳跳”,也不认为被粉丝绑架。这是他们对偶像职业本身的认可,也是对粉丝相伴一路走来的青春的认可。
国产偶像和业内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偶像是什么,粉丝经济又是什么。是不是永远只能挂羊头卖狗肉,让流量派去干实力派的事儿,搞得偶像市场尴尬,影视市场畸形,而真正属于偶像的平台,长久缺席。
“我家‘儿子’能成为新一代的、中国真正的爱豆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真的没有平台的话,他也只能去演戏。”硬糖君的一位朋友说,“劳资一点都不想看他演戏!”她愤愤的补充。
今天,是她PICK的小哥哥关键的一天。硬糖君祝福他的今天,也祝福他的明天。做个真正的“偶像”吧,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