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听我说#

新洲区学生上网课被骗(东莞小学生上网课期间被骗)(1)

新洲区学生上网课被骗(东莞小学生上网课期间被骗)(2)

新洲区学生上网课被骗(东莞小学生上网课期间被骗)(3)

(以上案例来自东莞日报社4月9日报道)

疫情前,有学生因为玩手机游戏将父母银行卡中余额悉数充值到游戏账号;疫情下,诈骗分子又盯上了上网课的青少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却有翻着花样让父母抓狂的剧情。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是不是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没做到位?

关于手机,您和孩子“约法三章”了吗?

昨天,我买了一个户外卡式炉。拿到后,第一时间是阅读《使用说明书》。其中,会详尽介绍该产品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故障处理等。尤其是“注意事项”,会反复强调、标注。

当我们第一次把手机交到孩子手中时,有多少家长像厂家提醒消费者一样去反复提醒我们的孩子呢?

认真对待每一个第一次,才不会有后面的一次又一次(教训)。

就事论事,关于手机,我们要和孩子“约”哪“三章”呢?

第一章:使用范围

手机上的APP那么多,哪些是“开放景点”,哪些是“禁区”?

例如:这个文件夹是和你学习有关的软件,每一个你都可以使用;这个文件夹是财务软件,禁止随意点开;那个文件夹是音乐、电影,你需要的时候可以和大人商量着来……

要耐心和孩子讲清楚,让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二章:使用时间

上面两个案例都是发生在17时,大概就是孩子网课下课后的时间。

因为上网课,需要把手机交给孩子,但同时,要和孩子协商好使用的时间。如:网课结束,手机放回抽屉等。应该有具体的指导,如果家长上班不在家,也可电话提醒其放下手机,进行自主课外阅读。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自觉的,对吗?

我们学校推广的做法是:平时指导孩子制定《周末时间安排表》或《假期时间安排表》。疫情下,也可将孩子空余时间进行规划,制定除课表外的《时间安排表》。

根据“凹槽效应”,习惯的养成就是重复。

如果平时父母愿意多花点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的习惯;学会像“切西瓜”一样,把任务进行分解,那么疫情下,即使父母不在家,孩子也能按照《时间安排表》管理好自己,岂不省心?

第三章:注意事项

1.保守秘密。我把手机给孩子时,会告诉他屏保密码,同时和他明确“保密守则”。讲清楚为什么要保密?说出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的小孩很早就知道我所有密码,包括支付密码,但他在保密这点上,做得相当出色。事实证明,无论是手机密码还是门锁密码,8岁以后的孩子,只要和他讲清楚并反复强调,基本能做到守口如瓶。但是,如果孩子还达不到这个条件,那家长们就要对自己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密码进行妥善管理。

如果希望孩子独立懂事,那么我们就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2.分辨是非。我经常和孩子讲,网络很神奇,像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我们则是驾着小船,在海面撒网的“渔夫”。如果你把网络当做“图书馆”、“学习机”,那么你一网撒下去,将收获很多“珍宝”。如果,你只是把网络当做“游戏机”,收上来的可能是破啤酒瓶子、烂靴子……

打上一网垃圾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网络病毒。凡是手机短信收到任何陌生号码发来的链接,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能轻易去点,防止“木马”病毒;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有重要事情,特别是涉及到财务、安全,一定要和父母求证;不要贪图便宜,贪便宜容易上当……

近几年,防诈骗教育力度很大,我们回到家也要把听来、看到的案例讲给孩子听,这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丰富他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要让孩子知道,童话中“凶恶的大灰狼”、“狡猾的狐狸”都是真实的存在。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对真实世界最朴素的认知。

餐桌上,上学途中,散步时……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亲子时光,也是我们通过聊天了解孩子,或向他们介绍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最好时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和我们一起努力做一名学习型父母,在“进化岛”遇到更好的自己!

新洲区学生上网课被骗(东莞小学生上网课期间被骗)(4)

欢迎关注,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