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猝死,是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的意外死亡。历史上的第1次运动猝死,发生在公元前490年。那时,希腊军队正在马拉松与波斯军队展开激战,希腊人获胜后,1个叫菲迪皮德斯的青年,奉命跑回雅典,报告胜利的喜讯。小伙子不停地奔跑了40多公里,到达雅典后便高喊,胜利了,然后,就倒地不起。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青年,便出现了马拉松长跑项目。遗憾的是,许多跑马悍将,来不及呼喊胜利,甚至,会在中途倒地猝死。悲剧一再发生,这是为什么?猝死发生之前,会出现身体信号吗?

运动猝死都有症状吗(提示身体承受能力欠佳)(1)

运动猝死,主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约占80%,其次,是脑源性猝死,约占6%至17%,其他原因占3%至14%。心源性猝死,即使在职业运动员中,也不是罕见的事情。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约为1/5万至1/20万。以美国为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在1000人中,大约有2例,每年的猝死者总数约为30万,每15000个休闲跑步者中,每年大约会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每50000马拉松长跑参与者中,大约会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运动猝死都有症状吗(提示身体承受能力欠佳)(2)

运动对于心血管,总体而言,是1剂保护性的良药,长期坚持的规律性运动,会对心脏起到全方位的正能量效应,这些正能量,主要从5个方面得到体现。第1,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炎症水平,从而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第2,是降低静息心率、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对抗心律失常效应。第3,是减少心肌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内皮细胞生成,从而对抗缺血效应。第4,是降低血小板粘性、增加纤溶效应、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形成,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第5,是减轻抑郁、降低应激反应、提升社会支持,获得正面的心理效应。

运动猝死都有症状吗(提示身体承受能力欠佳)(3)

运动对于心血管,也会带来损伤,甚至是致命风险。但是,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比如,能量消耗超过摄氧量储备的60%、或者超过6个代谢当量、疲劳指数评分达到14分,就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原因,强度过度的运动,尤其是突然的非常规的涉及高水平无氧代谢的运动,比如,马拉松、长途拉练、徒步越野、登山等,如果未曾接受专业训练,或者具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者,就存在一定的猝死隐患。对于马拉松活动而言,脱水补液不当等,引起电解质紊乱,也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因素。

运动猝死都有症状吗(提示身体承受能力欠佳)(4)

运动猝死,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心脏自身存在器质性缺陷、受到相关因素刺激,共同诱发。猝死到来之前,通常会发出6种身体信号。第1种,是近期活动后出现胸闷,休息后可以缓解,提示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如果近期胸闷症状加重,提示斑块稳定性下降,可能会发生破损,导致心性心肌梗死。第2种,感觉心慌,是不规律的心率加快的表现,需要警惕频繁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室颤。第3种,是心动过缓,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血压下降,容易出现心脏骤停,导致猝死。

运动猝死都有症状吗(提示身体承受能力欠佳)(5)

运动猝死发生前的第4个信号,是晕厥,这是猝死发生的重要征兆,晕厥可能是心跳突然变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第5种信号,是不明原因的疲乏,同时伴随胸闷或水肿,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肌病的表现,可能会快速进展为心力衰竭,需要禁止体力活动,卧床静养。第6种信号,是眼前发黑或肢体麻木,或者出现走路不稳、像踩着棉花,这是脑卒中发生的征兆。

运动猝死都有症状吗(提示身体承受能力欠佳)(6)

预防运动猝死,首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衡量运动承受能力的标准,是心脏等器官的功能状态,而不是个人的意志。如果运动之前、运动之中或者运动以后,出现胸闷胸部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应该立即中止运动。参与高强度运动之前,应该进行专业评估。包括心脏结构、心肌缺供血状态、心律失常、心脏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运动猝死,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的10分钟之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保证呼吸通畅。

爱谁,就将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