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普中国报道:糖尿病,大家听得特别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什么是胰岛素?糖尿病人为什么每天要打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随着疾病进展,血糖长期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糖尿病人周围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逐渐出现多系统损伤,容易引起眼睛、足部、心血管、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功能减退、衰竭,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糖尿病常见的分型是1型和2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研究表明,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
1型糖尿病常在青少年阶段发病,发病机制可能是胰腺β细胞被破坏,失去了它的功能,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外周组织无法合理利用葡萄糖,从而出现高血糖,由此引发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常在成人阶段发病,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2型糖尿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典型症状是肥胖,特别是腹型(也称向心性)肥胖,也可有多饮多尿等表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兼有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与剂量及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相关。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
通俗来讲,胰岛素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就是能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降低血糖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无法顺利转移到细胞内,从而引发高血糖。这时就可能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达到血糖平衡了。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代谢过程。胰岛素可以调节三大代谢物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从而使血糖降低。
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会迅速下降,这样大脑组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昏迷、休克等症状。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无法更好地转化,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形成糖尿。
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可以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分解氧化。
当胰岛素缺乏时,可能造成脂肪代谢紊乱,当贮存的脂肪减少而分解的脂肪增加时,血脂就会升高,时间久了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胰岛素缺乏,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加强,产生大量酮体,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
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在促进蛋白质合成、贮存的同时,也可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糖尿病人为什么要每天打胰岛素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需要综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糖尿病症状,预防慢性并发症。由于个体差异,糖尿病治疗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其中2型糖尿病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促泌剂、双胍类降糖药等;1型糖尿病主要采用注射类降糖药,也就是胰岛素注射制剂。作为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胰岛素注射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腺β细胞被破坏,功能完全受损,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此类患者口服降糖药通常是无效的。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是2型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2型糖尿病病程长,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或糖尿病合并急性感染,或处于妊娠期,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制剂进行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每天打胰岛素了。
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胰岛素的存储:胰岛素不耐高温,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存储在2~8℃的冰箱内,避免冷冻;已开封的胰岛素在15~30℃的室温下可保存28天,且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反复震荡。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制剂时,要接受医护人员的正规指导,同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胰岛素注射前:首先确认笔芯有无破损和漏液;检查笔芯药液性状是否存在结晶体、浮沉物或颜色变化等异常,确保胰岛素笔有足够的胰岛素量;将胰岛素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剧烈摇晃,以免降低给药准确性。
注射前,注意排气,如注射器内有气泡,可轻轻敲打注射器针筒使气泡积聚到药液表面,再推到内塞排出气泡。
注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有4个,分别是:腹部、臀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不同的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使用胰岛素的种类决定。短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腹部,中长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
应注意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相距至少1厘米,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避免在皮下脂肪增生、疤痕、硬结、触痛、炎症或感染等部位注射。
捏皮的手法:当皮肤表面到肌肉的距离小于针头的长度时,就需要将皮肤捏起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注射的安全性。
捏皮的手法比较简单,但是要掌握好度,正确的手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不能用整只手来捏,否则有可能将肌肉和皮下组织一起捏起来,造成了肌肉注射。
注射角度:针头与皮肤呈45 °注射,这样可以增加注射入皮下组织的长度,也可以减少注射入肌肉的危害。
如果使用比较短的4 mm或5 mm针头,就不需要捏皮,呈90 °注射就可以。如果针头的长度≥6 mm,就需要捏皮,呈45 °注射。注射后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以刺入时相同的角度拔出针头即可。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血糖平稳,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