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被世人称为"书圣",并与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琅琊王氏,是东晋时期典型的名门望族,下面我们就聊一聊有关王羲之家族的成语典故。

卧冰求鲤

晋朝名将典故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1)

卧冰求鲤

《搜神记》载: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王祥,王羲之曾祖辈。

靦颜人世

《晋书》载:

时明帝初即位,王敦专制,内外危逼,谋杖鉴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军、兗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敦忌之,表为尚书令,征还。道经姑孰,与敦相见,敦谓曰:"乐彦辅短才耳。后生流宕,言违名检,考之以实,岂胜满武秋邪?"鉴曰:"拟人必于其伦。 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 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敦曰:"愍怀废徙之际,交有危机之急, 人何能以死守之乎!以此相方,其不减明矣。"鉴曰:"丈夫既洁身北面,义同在三,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苟道数终极,固当存亡以之耳。"

晋明帝初即位时,王敦专政,为了牵制王敦,任郗鉴为安西将军,镇守合肥,统领江西、扬州等地的军队。王敦忌讳郗鉴,推荐他为尚书令。郗鉴回京途中去拜谒王敦,双方就当年满武秋当机立断效忠贾后发表看法。郗鉴认为,危急之时不能偷生屈节厚着脸皮活在世上。

原作"靦颜天壤";"天壤",即天地,引伸指人世间。

郗鉴,王羲之岳父。王敦,王羲之从伯父。

自有公论

《世说新语》载: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 “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 。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问: “何者居其右 ?”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公,公乃止 。

大将军王敦从武昌东下建康后,庚亮问他: “听说你有四位好友,是哪几位?”王敦答道: “您家的中郎、我家的太尉、阿平和胡毋彦国。阿平当然是最差的。”庾亮说: “好像他还不同意最差。”庾亮又问:“哪一位更出众?”王敦说: “自然有人。”又追问:“是哪一位?”王敦说:“唉!自然会有公论吧。”手下的人踩了一下庾亮的脚,庾亮才没有再问下去。

王敦,王羲之从伯父。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晋朝名将典故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2)

省示帖

《晋书》载: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王导,王羲之从伯父。

东床快婿

晋朝名将典故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3)

坦腹东床

《世说新语》载: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 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王氏谱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鉴女,名璿,字子房。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郗鉴要为女,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无不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唯盼中选。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袒胸露腹,对郗府选婿一事不闻不问。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又称"东床坦腹"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入木三分

晋朝名将典故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4)

唐朝·张怀瓘《书断》载: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相传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1厘米) 深。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现多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管中窥豹 拂袖而去

晋朝名将典故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5)

鸭头丸帖

《世说新语》载: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王子敬只有几岁的时候,曾经观看一些门客赌博,看见他们要出现输赢的时候,便说:"南风不竞(南边的要输)."门客们轻视他是小孩子,就说:"这位小郎也是从竹管筒儿里看豹子,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斑纹罢了."子敬气得瞪大眼睛说:"比远的,我愧对荀奉倩(三国荀粲);比近的,我愧对刘真长(东晋刘惔)."于是拂袖而去.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晋朝名将典故 有关东晋第一世家(6)

初月帖

《世说新语》载: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隐居在山阴(今绍兴),有一年冬天,下起鹅毛大雪。 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而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载: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子猷)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乘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没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径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子敬,你人死了,你的琴也死了。"于是(王子猷)哭了很长时间,几乎要昏死过去,一个月后(子猷)也死了。

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王子敬即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王羲之家族的成语?欢迎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