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我们应该做怎样的青年?”雨花英烈侯绍裘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发出了铿锵宣言——“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在那个烽火年代,数以万计的革命者以此为目标,勇担革命重任,抛头颅、洒热血,最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这些站在斗争前列的年轻人,在那个时代究竟如何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雨花英烈百集系列片《初心永恒》给出了答案。这部由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和南京广电集团联合出品的短视频作品,力图通过全媒体手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在雨花台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理想信念艰苦斗争、不怕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和不朽精神。

苍松翠柏,掩映烈士忠骨。

热血激荡,追寻革命信仰。

1519个姓名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用初心构筑起民族脊梁。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除了传统采访拍摄之外,节目结合先进的AR视频制作技术、剧场沉浸式演出以及手绘、沙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创新的方式传承雨花英烈精神,激励当代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雨花英烈纪念地(雨花英烈百集系列片初心永恒)(1)

阵容创新

知名演员讲述红色故事

《初心永恒》每集6至8分钟,以主持人为串联,借由他们的视角打开历史之门,对话烈士。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节目在策划之初就确定邀请知名演员作为讲述人,除了利用他们扎实的台词功底生动讲述英烈故事之外,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他们也将结合自己扮演共产党人角色的经历,对初心与使命做更深的解读。目前,曾在影视剧中扮演过毛泽东、邓小平、粟裕等角色的国家一级演员郭广平,以及出演过《血色湘西》《人间正道是沧桑》《少帅》等经典剧作的黄品沅已先后参与节目的录制。

值得一提的是,黄品沅的外公正是雨花英烈吴振鹏,作为一名烈士后人,黄品沅一直致力于雨花英烈精神的宣传和传承工作。他曾说,外祖父吴振鹏的精神感召并影响了他的演艺之路。此次参与《初心永恒》的录制,正是他讲好英雄故事、再现历史瞬间、启迪当代青年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讲述人说:

黄品沅:作为《初心永恒》的讲述人,和外公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交流”,我就在想,在那样一个波诡云谲的年代,生命朝不保夕,他们就是靠着精神力量和信仰力量的支撑,取得最终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温故而知新,去发扬和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郭广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入伍30周年、入党25年,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能参与到《初心永恒》节目的录制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尤其在这样一个情景再现的舞台上,能把历史和今天打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系列片的氛围之中。

雨花英烈纪念地(雨花英烈百集系列片初心永恒)(2)

形式创新

沉浸演出重回峥嵘岁月

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志士数以万计,留下姓名就有1519人,尽管人数众多,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故事只停留在书本上、文字里,有的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为了能够让观众充分了解烈士们的光辉经历,《初心永恒》在充分搜集和查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对人物故事进行复刻,以沉浸式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还原英烈最令人动容的那一瞬间。

无论是在梨上刻下五角星,向前来探监的母亲表达“自古忠孝难两全”的孙津川,还是在法庭临危不惧,痛斥国民党的郭纲琳;无论是抱定宗旨、舍生取义,拒绝亲人营救的顾衡,还是苦等一辈子、最终才得知丈夫早已牺牲的叶雁苹,在服、化、道、声、光、电的映衬下,每一位烈士的形象都变得越发丰满,每一段历史的过往也变得更加鲜活。这期间,讲述人将置身演绎环境,与角色进行互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代入感,更能让人自觉接受英烈们舍生取义精神的洗礼,真切感受到雨花英烈精神的深厚内涵。

演员说:

王正翰(杨峻德烈士扮演者):之前去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观过,当时就被雨花英烈的事迹所感动。没想到多年之后能饰演其中的一位烈士,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很钦佩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付出自己的生命。

林雨欣(郭纲琳烈士扮演者):我扮演的角色是郭纲琳烈士,她当时和我现在差不多年纪,但是她干的事情却是那样的惊天动地。当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真的深深被她的高尚情操所鼓舞,从她身上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传播创新

让年轻人遇上“新青年”

《初心永恒》在情景演绎演员的选择上尽量年轻化,大量演出都是由在宁高校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完成,除了雨花英烈牺牲时原本就很年轻这个原因之外,项目组更希望能够借助青年演员的号召力和传播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初心永恒》,进而了解那个时代“新青年”们的革命事迹。

除剧场演绎外,节目还通过沙画、手绘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原历史场景,讲述历史故事,增强节目的可看性和传播性。

除此以外,节目在策划阶段就突出移动优先,确立了全媒体传播的方案,除了传统电视端和微信、微博端,年轻人关注和喜爱的B站、抖音、快手也是重要传播渠道。无论是6至8分钟的足本全片、还是集纳看点和亮点的剪辑片段,都陆续在这些平台上线播出,并逐渐让主旋律产生更高频率,让正能量获取更大流量。

观众说:

许润(南京工业大学大三学生):看了许多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初心永恒》带给我特殊的感动。这部系列片以年轻人更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拥有更好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在我们年轻人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原本不太了解的英雄和事迹,对雨花英烈和那段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一丹(南京医科大学大二学生):我关注这部百集系列片有一段时间了,首先很吸引我的是角色很鲜明,高度还原历史;其次演员都是年轻人,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让人能够静下心去看完;最后是年轻的演员们状态都很棒,而且演绎得很精彩!

雨花英烈纪念地(雨花英烈百集系列片初心永恒)(3)

技术创新

借高科技唱响主旋律

和之前很多讲述雨花英烈的专题片、纪录片一样,《初心永恒》对节目中每一位烈士都进行了故居寻访、亲属口述、专家解读等内容的拍摄,不过,包括邓中夏、许包野、谢文锦等人在内,很多雨花英烈生前足迹遍布英、美、法、德等海外多地,他们的亲属后人也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寻访拍摄无法面面俱到。

为了能够生动展现雨花英烈的光辉足迹,《初心永恒》采用“老故事、新技术、新视角”的创作理念,利用先进的AR技术,讲述人可以“带领”观众去到每一个拥有红色印记的地方,众多文物级的文献资料也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如《苍茫大地 许包野》一集中,许包野的妻子,为了等待归家的丈夫,在广东老家的村口一等就是半个多世纪,村口的大树见证了她的故事。主创团队通过特效还原了当年村口的场景,让演员置身于此,借由她的视角打开历史之门,再辅以讲述人的娓娓道来,从而实现了三方跨越时空的互动。

此外,节目还利用3D复原技术,再现重要文物和物件,让讲述人与它们产生互动,让无声的物体叙述有声的故事,放大细节,触发动情点,从而将英烈的过往以崭新的表现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

观众说:

应晓婷(公司职员):每一集《初心永恒》,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高科技的“加持”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的心灵更受震撼。我对讲述郭纲琳烈士的那集印象很深,那枚磨成心形、镌刻着“永是勇士”的铜板一出现,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

赵彦(设计师):让红色题材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可以说是对今天观众审美需求的回应。AR等科技的手段的运用,让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让塑造人物、呈现时代特点的手段更加多元,最终的呈现效果也更加有力量,直击观众内心。

《初心永恒》目前正在全网热播,它以创新的语态和表达讲述过去、还原历史,通过有限的篇幅高效地传达思想内核,将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精神丰碑呈现在观众面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编辑: 张红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