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古诗八首赏读: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在古诗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九夏”这个词,顾名思义,肯定是指的夏天。
但是九夏,不单单指夏天,至少有三种含义。
那么这就要从夏字的起源开始说起。虽然目前文字最早的实物,甲骨文,可以见证文字在商朝就存在,但文字的起源却更古老,所谓仓颉造字,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黄帝部落时代。虽然当时的字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后世夏字的存在,可以发现,这个字,有着蓬勃夏天的美好,是人们在夏天的山林采摘果实,用手收获。
夏朝的建立,是源于当时小部落“夏后族“,是颛顼的后人,那么颛顼的领地是在淮河若水流域,这里物产不错。后来夏后族的启,也就是大禹的儿子,建立了夏朝。
夏字本身就含有夏天的阳光雨水充足,草木丰盛,夏朝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后来中国人称”华夏民族“,来源于此。华,是华丽,夏是盛大美好,是历史存在,是传承,是无限祝福延续。
夏,有了这个概念,再热的夏天,中国人也坦然接受沐浴炎风暑雨,因为这是丰收必然经历的火热过程和考验。
一,人文九夏
所以夏的第一个重要的人文概念是指的中国。九夏,是九州华夏的简称,是中国的领地和领土,是领土上的人民。
二,九夏的记录最初是用在周朝的礼乐上。
《周礼》中说,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有王夏,等九个旋律。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凡是帝王盛大的出行,宴请宾客,都要演奏。
那么这是宣誓皇权彰显威仪的一种,何以叫做九夏呢,就是因为帝王象征太阳,而夏是太阳之属,帝王所到如同太阳之盛夏。
”奏九夏。舞云韶。
迈德音。流英声。
八纮一。六合宁。“ 魏晋 · 无名氏《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二 食举东西厢乐诗 》
这是晋朝皇帝在郊外祭祀的礼仪歌曲歌词,是传承周朝的古礼。
皇帝来了,乐师奏九夏的歌曲,有人跳着迎接皇帝的云韶舞。
皇帝的声音洪亮神秘。这世界八纮一宇,海内安宁。
看到这里,许多人是不是有一种近代似曾相识的感觉,小扶桑国常常就那么效忠他们的皇帝,经常说什么”八纮一宇“,皇帝的声音叫做”德音“。
这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被小扶桑当做圭宝。
实际这个九夏歌曲还真是寿命长。
晚唐的皮日休,曾经又制作了一套”九夏“歌曲歌词。因为他曾经是唐朝和黄巢两朝的高官,所以,这个九夏,也不知道他是为即将倾颓的唐朝皇帝挽尊,还是替新朝的黄巢歌颂。
不过单单从字面歌词上来看,这九夏的歌曲一定恢弘,那是帝王和国家的象征。
像夏日一样热烈,像夏天一样长久。
三,九夏,是指的漫长炎热的夏天。
”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黄莺弄渐变,翠林花落馀。“唐初 · 李世民《赋得夏首启节》节录
唐朝的皇帝都在用九夏,来形容夏天的到来,可以知道,九夏形容夏天或者是夏天的代词,应该在隋唐之前。正是夏天炎热,让人感觉漫长,才会用九,但是也不是虚词。
因为夏季三月,从节气上来讲,六节九旬,以十日为一旬,九旬之夏,是为九夏。
过夏天,固然草木蓬勃,但是天气走向漫长的炎热,分段计算,便于安排生活。九夏也就成了一种既定的俗语和夏天的代词。
这是刚刚过夏天,就想到了夏天有九旬之长。
宫殿刚刚过了春暮,开始迎接漫长的夏天。
看,黄鹂鸟渐渐长大,春花开始谢落,我们要迎接热烈漫长的夏天哦。
”西北指流沙,东南路转遐。
独晴留海畔,归望阻天涯。
九夏呈芳草,三时有雪花。
未能刷羽去,空此羡城鸦。“唐 · 佚名青海望敦煌之作
这是唐朝人在边疆青海敦煌戍守的诗歌。
青海敦煌,是唐朝的西北,到处都是流沙,回望家乡,道路遥远,也回不去啊。
独留在青海湖畔,在这里夏天的太阳里,我思念遥远的家乡。
这里漫长的夏天和家乡不一样,夏天才有春天一样的芳草,而其他的季节经常会有雪花飞落。
我没有翅膀可以飞离这里,只羡慕这城墙碉堡上带着翅膀的乌鸦。
这首诗呈现了唐朝西北的边塞,季节是漫长的夏天,但是这里气候恶劣,难得一年中的芳草季是在夏天。但是这只会让人更加思念南方的家园。
华夏之大,北国的领土,只能感受六月草原的清新,而这个时段,漫长和短暂兼备。
”寄岳云,安九夏。
无间绿,实潇洒。
碧溪头,古松下。
卧槃陀,昼复夜。“北宋 · 黄庭坚 《三言二首 其一》
黄庭坚宋朝豪放派诗人,这诗写得洒脱。
我寄望能够在山中的云里,安然度过漫长的夏天。
站在山头,看到无边连绵的绿色,那状态实在是潇洒。
在山中的溪水边,古松下,像僧人一样睡觉,昼夜不醒。
这是诗和远方。现代的人也常思慕,到山中避暑。
由于经济发达,也常常有人去山区买房,作为避暑的去处,可以说现代的人比黄庭坚卧在溪头松树下更潇洒,城里的钱,山中花,省下空调费,远离红尘酷暑的热浪。
”寂寂无憀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风。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宋初 · 刘兼 《中夏昼卧 》
实际这也点出九夏的计算方式,中夏就是仲夏,按照以旬来算,就是九夏过了一半。
此人有诸葛亮之才华雄心,困在了家乡里,感觉前途不明,空有抱负。
这寂寞无聊的盛夏的时光,夏天过了一半,我在这里虚度年华,等着酷暑里的清风。
我一肚子学问志气,没有谁来三顾茅庐,我赶不上诸葛孔明啊。
世上只有一个诸葛亮,只有一个刘备。
只有一段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此人的心真是大,但是这无聊漫长的夏天,做做梦,发发牢骚何妨?
多少人生淹没在蒿莱之中,如果压抑,你就在旷野中大喊吧。
”一潭嘉景四时新,不得经年作主人。
莲芰风前忘九夏,绮罗香里醉三春。
勤劳疆场诚无避,妆点蓬瀛惜未真。
多少胜游休结恋,报君须自立涓尘。“北宋 · 韩琦《别潭 》
这是夏天消暑的诗。在夏天水潭边过了几日,让人留念这里明月清风,凉爽宜人。
只是不能够在这里长久逗留。因为买下山的,又有多少人呢,人大部分是美景的过客,浅尝而止。能够像陶渊明回乡隐居,第一,你要有家乡土地,第二,你要能吃种地的苦。
在这里荷花风里,让人忘记是炎热漫长的夏天,在这里的歌舞中,仿佛沉醉在春天。
但是我是清醒的,我曾经去过边塞战场,所以分外觉得这里的神仙之地,不是长久和真实的,是刻意营造的一种营销或者太平。
我不会留恋这里的安逸,我要回到真实的世界里,去见证感受时代和社会的真实。
很好,很清醒。
一个心中有家国有大爱的人,无法沉醉在避暑的愉悦里,因为家事国事在心中,他要有所作为,他希望是真实的大的太平,而不是小确幸,小安稳。
天下苦夏,他何以安心在此?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北宋 · 晁补之《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亭在水竹中)》节录
宋朝没有空调,很多人会在竹林中避暑,或者种植建造竹林,营造小的生态环境。
比如你看看这里,竹子环绕水边不算,竹亭是建在水中的,这就是说,亭子在水中,亭子边种植竹子,这之外是水,水岸还有竹林。
这实际上是天然和人工智慧建立的一个避暑佳地,至少气温能够降低十度以上。
如果在这里过夜,只怕夜晚还会觉得寒冷,需要加薄被子。这是巨型的空调房。
他这里来赞叹这里的避暑清凉,四处是美丽的竹林。
竹林四季常青,冬天也不凋谢,如同君子之恒。
而这里消暑,写的诗,也如同这里的流水和竹风,盛夏里,有着幽幽寒气,冰雪清凉吧。
写到这里,想起三哥国用的稻草空调。实际原理和竹林的降温是一样的。
只是三哥国那里,大概为人民想得少,多种植竹子,安置平民,不失一种善举又环保,何以让人们用这样原始的稻草空调降温?
但是也证明,竹林降温是行之有效的环保降温。
我们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
”谁道今年热,今宵分外清。
竹风秋九夏,溪月昼三更。
此景天悭与,无人酒自倾。
明朝火伞上,别作一经营。“南宋 · 杨万里《夏夜月下独酌二首 其一 》
这是杨万里写的夏日诗。
谁说今年热,今天晚上特别清凉啊。
那竹林吹来的风,让炎热的夏天有了秋天的凉爽,一轮水中的月亮,天水一体,暗夜如昼。
这样的景色,不是田田都有哦,让我自己倒杯酒来享受。
明朝太阳升起,恐怕我就要经历另外一番酷暑,想法又不一样了哦。
这首诗,写了夏天某些时刻的清美,让人珍惜珍爱。
夏天固然漫长炎热,但是总会有一种宜人时段,给人安抚,或竹林,或清风,或田园的收成,让你觉得可忍可期。而熬夏,也就让生活由被动而主动,生出无穷的乐趣来。
夏天漫长,但是夏天有夏天的美好,草木盛大,果实众多,有让人汗流浃背的高温,也有瓜果爽甜的口腹安慰,有抱怨,更有秋和秋收的期待,有荷花之盛,有暑热逼出人心的柔软和分明。
九夏将半,季夏不远,秋天也在路上,写下你的九夏诗歌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夏草蒿莱诗词六首:李煜“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是什么意思?
盛夏美花五月菊古诗词八首:道人移菊到山家,谁人着眼看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