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跟什么有关(什么是母乳性黄疸)(1)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染,巩膜、口腔黏膜或其他组织发黄。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真正的母乳性黄疸是指晚发型,而早发型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

早发型黄疸

往往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引起的。新生儿早期,母亲乳汁分泌还在初期,奶量不足,肝肠循环增加,引起肠道胆红素吸收增加。

黄疸出现于3-4天,宝宝的体重和出生体重相比降低比较多。早期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促进肠道动力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助于预防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晚发型黄疸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是母乳中含有一些因子,增加了肠道胆红素的吸收。

通常发生在第1周后期,至第2周左右达到高峰(342~427.5μmol/L,20~25mg/dl),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喂养,黄疸可历时3-12周消退,而终止喂养,TSB可在24-72小时明显下降。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会略有升高。

如果怀疑宝宝是母乳性黄疸,且黄疸程度很高(手足心发黄)或满月时仍很黄,建议就诊新生儿科。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但对TSB值较高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仍应注意观察、积极干预和随访。(新生儿出现黄疸需要及时就医,确诊是母乳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