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1)

   编者按:近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剧谈》杂志,封面人物刊发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演员黄艳艳。

   前不久,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福建省第三批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黄艳艳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殊荣的人。

  据悉,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每年评选200名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作为福建省特殊支持的高层次人才由省人才专项经费给予特殊支持,其中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每人80万元,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每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每人30万元。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2)

  以下随附《剧谈》刊发《从“苦孩子”到“台柱子”——莆仙戏优秀演员黄艳艳侧记》全文

  2018年5月23日21:30,已连续演了三天的莆仙戏《踏伞行》,终于落下了帷幕!连绵起伏的掌声自观众席疯狂涌动,戏迷朋友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这部戏的赞誉与喜爱。黄艳艳静静伫立舞台一角,长长舒了一口气,几个月来的紧张排练,心中莫名的忐忑,此刻终于化为欣慰一笑。

  登上莆仙戏舞台十八年,已主演《目连救母》《海神妈祖》《江上行》《天子与娇客》《状元与乞丐》《江梅妃》等三十多部剧目,成功塑造众多戏剧形象的国家一级演员黄艳艳,感觉这个夜晚特别漫长,仿佛一夜之间,时光已掠过十八载……

坎坷岁月

  黄艳艳,以成功饰演莆仙戏闺门、青衣等角色,在众多戏迷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象。与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形象截然不同的是,黄艳艳的从艺之路,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从小就对莆仙戏如痴如醉的她,在学戏的道路上,走过太多的坎坷,付出太多的苦心。

  黄艳艳出身莆田西天尾镇渭阳村(当地人俗称“渭庄”)的一个贫困家庭。渭庄人不富有,但渭庄人爱看戏,这在周围一带出了名。那时候,村里每年要为他们所供奉的各路菩萨演八九次莆仙戏,每次一演就是3天,每天2场次。渭庄每年50多场的戏,让年纪小小的黄艳艳过足了“戏瘾”。许是对戏太喜欢了,她一看戏总喜欢爬戏台,趴在石条搭成的戏台边沿痴痴地看,沉浸在如诗如画的艺术世界。有几回,巡视戏场秩序的细眼睛老头把她轰下了戏台。细眼睛刚刚走开,瘦高个子的她又“蹭”地蹿上了戏台。如此反复,细眼睛也懒得赶她了,任这个小丫头坐在戏台上把戏看完。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3)

  16岁时,苦孩子出身的黄艳艳,顺利考进福建省艺术学校莆田分校,专攻莆仙戏。常言道,家贫子读书。学艺生涯里,勤学苦练唱打做念等基本功,成了她回报父母和恩师的最好礼物。不管是文化课,还是表演技艺,她都是一丝不苟地学习,稳扎稳打地掌握。在省艺校这只艺术摇篮里,她师从黄宝珍和王国金,陈星火当她的指导老师。这些莆仙戏著名表演大师凭借对古老剧种的满腔珍爱,把所掌握的表演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这位清秀文静、虔诚笃学的女弟子。

初露锋芒

  2001年,她毕业了,进入莆仙戏一团。刚开始在戏台上崭露头角的黄艳艳,碰上人生的第一个机遇。当时,黄天博导演四处为莆仙戏《江上行》挑选女主角,面试时,凭借出色表现喜、怒、哀、乐不同心情的唱段,并配以相应的面部表情和科介动作,她获得导演的赏识,被选为《江上行》女主角刘宜春的扮演者。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4)

  《江上行》的排练,对黄艳艳来说,是人生第一次艰难的考验。剧中人主要在江河上生活,宜春划船这一动作,就要求十分娴熟逼真。但黄艳艳是从渭庄半山区走来的女孩,从没有划过船,就是船桨长得什么模样也没见过。练!导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她就一遍又一遍的认真模仿,学习。开始时,划得不像。再一阵功夫,划得就渐渐像那回事。按导演的话,动作要从不会,到会,再到顺手——最终达到生活化,即自然的境界。别看台上才那么划几下子,台下的练习功夫,前前后后至少练了七八天,把她娇嫩的手腕都练得酸疼了!想想古人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得多深刻啊。

  苦心人,天不负。在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她荣获演员一等奖。当时,导演黄天博对其的评价是:“很清纯的表演”。她清楚,自己还比较嫩,艺术之路才起步,必须再接再厉,不断提高。

坚守初心

  之后十多年,一年365天几乎都在乡下为基层的老百姓演出,每天两场的戏,年年如此。下乡的条件很差,莆田三四月的天气很潮湿,她基本都跟随剧团住在乡下,常常在潮湿的地面打地铺,有时候睡得脸上都有些浮肿了。后来,团里的老工友特地帮她找些干稻草垫上。大家看她跟别的演员不一样,会吃苦,对她多了几分疼爱。

  有一次,剧团在莆田华亭镇一个小村庄演出。当时大雨下个不停,戏台周围都积水了,眼看水位越来越高,黄艳艳突然想到,这么大的雨,服装间的戏服和道具会被雨水淹到,她赶紧叫上几位同事一起跳下水里。她不会游泳,但个子高 ,水位漫到她的胸前,她坚持趟着水往服装间艰难走去,把服装道具一趟趟往高处的房子搬迁……事后她才发现全身不仅全湿了,还发出一股臭味,原来是雨水淹没了乡下的露天粪池!类似的苦,她一次次亲身经历,早已见怪不怪。那些年,下乡演戏条件确实差,和她一起念戏校的同学,几乎全都改行了,但她硬是咬着牙坚守到今天。一直到2011年,莆田市成立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黄艳艳调入莆仙戏剧院,并担任副院长。从此,她的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欣慰之余,她常常勉励自己,要好好珍惜,要把戏演好,这是给组织的最好回报。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5)

  岁月悠悠,黄艳艳不忘初心,凭借不断的努力,继《江上行》获全国大奖之后,她又在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水仙花戏剧比赛上接连摘金夺银;参加福建省第23、24、25、26届戏剧会演,她蝉联两届演员奖、两届表演一等奖。随着艺术的成长,她的职称得到破格晋升,2018年5月,她获评国家一级演员的任职资格。

  锣鼓声中,时间飞逝。2015年,全剧三本的莆仙戏古老剧目《目连》,获拨国家专项基金,由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承担复排,莆仙戏名旦、国家级传承人王少媛亲自传授。凭借精湛的演技,黄艳艳饰演剧中女主角刘四真。这个人物的全剧表演,行当跨度大,动作难度高。面对挑战,她迎难而上,虚心求教王少媛老师,终于完成了一、二本的录像,得到业界专家及老艺人们的赞赏。此外,在黄宝珍、黄美云等知名老艺人指导下,她在《吊丧》中饰演祝英台,于2016年9月同《瓜老种瓜》《迎春牵狗》一道晋京展演,在京城产生了轰动。

艺无止境

  转眼到了2018年,黄艳艳又迎来戏剧人生的又一重要转折。她饰演莆仙戏《踏伞行》的女主角。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6)

  《踏伞行》,是黄艳艳继《江上行》之后,再次与国家一级编剧周长赋的戏剧精品结缘。《踏伞行》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并入选国家文化部2017年度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目”。

  该剧的主要内容,讲述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虽已定亲,但从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一阵乱兵冲杀,王慧兰和陈时中各自与同行人失散,之后又巧遇于风雨途中,同伞前行。当夜,两人寻宿于客栈,时中自报家门,王慧兰羞于此时此境相认,加上欲试未婚夫婿心性,故不告知自己姓名。时夜雨潇潇,一番对饮后,陈时中按捺不住对王慧兰的爱慕,谎称自己未曾联姻,并向对方求亲。慧兰犹如当头一棒。慧兰与母夫人等团聚后,气上加羞。面对众人的劝说,她难以释怀。陈时中认错之余,只好提出即使退亲,仍要再向慧兰求婚。慧兰百感交集,她发现爱情早已悄然植根自己心底,最终原谅了对方。两人不约而同忆起前日留伞情境。雨又来了,两人同伞同舟,继续前行……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7)

  演出开始了,当戏的前奏一起,加上舞美灯光的烘托,黄艳艳浑身细胞就像要沸腾似的,全身心投入剧中人物王慧兰的角色中,洋溢出莫名的幸福感。“听雨”一折,既是全剧的重点,也是王慧兰的重头戏。同样是淅淅沥沥的雨声,却让她经历一喜一惊一乍。初来客栈,面对店婆的玩笑和一室两间的巧妙安排,尽管她不适应,但眼前的书生,毕竟给她安全感,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戏中,当王慧兰得知眼前患难与共的书生,就是未曾谋面的未婚夫时,脸露意外的惊喜。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入特定的剧情。但在之后的试探中,王慧兰的情感却是极其复杂,很难把握。正当王慧兰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陈时中的言行举止却引起她的质疑。王慧兰又不淡定了,决心一试。这一试,在表演中,对于女主人公的心境把握,黄艳艳下足了功夫。她用心揣摩,要是把王慧兰演成心机女,那人物就不可爱了,但真试了又有点过,真是让人纠结。

  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是个非常有艺术个性和责任心的名导演。在黄艳艳看来,她不仅善于导戏,还对演员要求苛刻,对塑造人物常常给予很好的启发。有着十多年舞台经验的黄艳艳,硬是花了半个月时间,反复揣摩,日夜思索,终于渐渐把握人物的复杂心境。剧中,她精心演绎一个女孩对爱情纯真的情怀,来个不经意的试探,结果却试出事了,不啻于一声惊雷!他不仅言语暧昧,还竟敢当面求亲,最不能容忍的是冒天下之不韪,“明明定亲,却说未结姻”,何谓君子人!忍受不了的王慧兰,被迫当着陈时中的面揭开盖子,掩泪枯坐到天明。种种复杂表情加上语言的诠释,让在座的戏迷深深融入王慧兰的情感之中,为剧中人物的一悲一喜所牵动,引发阵阵叫好,不禁齐竖大拇指,夸奖黄艳艳的精湛表现力。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8)

  每出戏的成功,都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打磨。《踏伞行》在排练期间,也不停修改剧本,黄艳艳和其他演员一样,要时时记住改动的道白和唱词。前后两个月,每天上下午排练,晚上自习,可谓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经历了剧本的修改,传统音乐唱腔的设计,和排练场上的磨练,《踏伞行》终于在今年五月周长赋剧作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首演,给专家和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专家们一致认为,《踏伞行》符合当代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是一部唯美的戏。专家还为作品提升提出了若干宝贵意见。目前,剧目正在做进一步的打磨提升,计划参加今年10月的第七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7届戏剧会演。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9)

  对于每一次的表演,艳艳并没有盼望演出的圆满结束,相反,她一次次对角色不断反复练习,保持清醒的意识,慎重分析自己饰演的得失如何?对莆仙戏传统科介的应用,能否与角色表演融为一体?人物塑造,是否达到火候?等等,找出不足,在下一步修改加工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她坦言,艺无止境,只有锲而不舍,才能尽善尽美。

常怀感恩

  疾风知劲草,苦寒出梅香。演员的成长过程是艰难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练习再练习,还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刚出道时,有记者曾问她,那时候许多剧团都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又是什么能让你一路坚持下来呢?黄艳艳回答“我喜欢”,三个字,诠释了多年坚守的动力。

莆仙戏王少媛个人简历 从苦孩子到(10)

  即使是现在,已取得众多辉煌的她,对于要把莆仙戏唱出莆田的决心,依然坚定不移。她不仅常年在莆田、泉州、西安等地表演,还走出国门,远赴海外,为莆仙戏这颗“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的发扬光大,呕心沥血,虔诚揣摩。

  2009年,她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在《状元与乞丐》中担任主角;2017年7月,湄洲妈祖祖庙开展“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中马(新)妈祖文化活动周,她在莆仙戏《海神妈祖》中饰演妈祖。今年七月,她将赴香港参加“第九届香港中国戏曲节”文化交流,和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莆仙戏《海神妈祖》东南亚巡演,她都是当好台柱子,挑起主角的重担。

  她说,我是苦孩子出身,难得有今天这样的锻炼机会,首先要感恩党和政府的关爱,感谢组织和恩师的栽培!除了努力,还是努力,我希望通过艺术的锻打和磨砺,推动莆仙戏的传承与发展,让莆仙戏这颗千年活化石熠熠生辉,绽放骄人的光彩。(剧谈 林双华 沈琳)

责任编辑:王 敏 沈 琳 陈恒山

值班主任:林双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