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班长看世界2019-11-29 16:13

近几年《团长》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中的金典。也有很多人拿《亮剑》和《团长》比较。奉《亮剑》为抗战第一神剧,《团长》为抗战第一史实剧,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双方的不同之处

一、独尊《团长》,打压《亮剑》是部分团粉的口头禅。团粉的推崇,和近些年国军热、蒋某人热不无关系。不知什么时候,国内出现一批大肆宣扬抗战国军主力论,认为抗日战争是在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取得的全面胜利。尊其为"蒋公",更有甚者称张灵甫为"民族抗日名将",而宣称大陆方面刻意打压国民主抗战正面作用。由此演变成《团长》与《亮剑》的对峙局面。至于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几何,有大一批党史、军史专家在研究评说,咱在这里不做过多评论。只讲电视剧。

(一)亮剑最精彩所属时间为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抗日战争初期1939-1942之间,所属地域是日本所谓的大后方华北平原(主要是山西一线)。亮剑完美的真实呈现了部队生活,能干的兵能惹事,能隐隐的看到人民解放军一些传承。战役取材与我军在抗日战争中一些经典战役,虽然存在强拉硬配的问题,很多人物、事件都是历史中真实事件。如:第一集,正面突围一炮击毙坂田联队长,真实历史事件中的黄土岭伏击战,发射炮弹的英雄李二喜也是真实存在的。第三集歼灭山崎大队,应该是关家恼战役

(二)创造性的提出国家国防力量这一民族力量言论。中国国防力量”这一抛开党派的国家论断,很切实的反应了“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会发生的舆论现实环境,全民抗战不是偶然,是必然的产物。也间接证明了我党在抗战初期所实行的“逼蒋抗日”政策,承认蒋介石为全国抗战政治领袖身份,也承认国民党是中国国防力量的一部分,也侧面证实国民党正面战场所承担的国家责任。

(三)对楚云飞这一人物的设定,在两岸关系繁杂化的当今,对于这一人物的设定,突显出了炎黄子孙这一血脉传承。当看到楚云飞手捧黄土时,是否预示着失去才知道珍惜的粗显道理,大陆始终是台湾的根。亮剑不论是剧情、现实教育意义在当今抗战剧中独树一帜,有较高的正面现实教育意义。

二、团粉们始终认为《团长》为抗战第一剧,不论服务、道具还是战争指挥艺术,包括所蕴含的抗战民族精神。 为一名军人来说,团长演的稍微有一点沉闷,最假的一点,你让一个后勤尉官,去代理一个上校团长,一方诸侯,说实话,难的很大,这点就觉得很扯。

我们来看看国共两党重要将领升职路线: •

亮剑排长和团长 我眼中的亮剑和团长(1)

林彪: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起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等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15岁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中,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同年秋于共进中学毕业后返回林家大湾。但他说服父母,决心弃教从戎。后经当地中共组织批准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同时改名为林彪。在黄埔军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3连中共支部书记。

1926年11月,从第四期毕业后,由广州北上武汉,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排长1927年8月2日由聂荣臻、周士第直接率领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73团3营7连连长。随后,林彪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并随着武装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改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营2连连长。

1928年5月,21岁的林彪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一营营长,何长工任该营党代表。1929年1月随朱德、毛泽东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4军第1纵队纵队长(亦称司令员)。

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1932年3月任红1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林彪虽然升职很快,但一步一个脚印,每一级都没有落下。

胡宗南

胡宗南:

1924年,前往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与王亚樵结拜为金兰兄弟。别动队解散后,得在上海做毛竹生意的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 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4月被录取;

5月5日入校,编在第1期第2大队第4分队;6月16日正式开学,此间结识了“同乡”蒋介石;11月于黄埔军校毕业后,胡宗南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

1925年2月,调任机枪连中尉排长;3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棉湖战役,因功升机枪连上尉连长,4月任第1师第2团第2营营副;6月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10月参加第2次东征河婆战役。

参加北伐1926年初升任第1军(何应钦)教导师第2团(团长胡公冕为共产党员)第2营营长;7月把同乡戴笠推荐给蒋介石,胡宗南在胡公冕的推荐下,升任教导师第2团上校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同月,参加了北伐战争,任第一师团长。10月,胡宗南在南昌城郊使用火攻计,以1个团的兵力打败孙传芳1个精锐师,俘虏军长李彦春等;11月教导师改为第1军第1师,隶属东路军(何应钦)序列,进军浙江。

1927年3月20日攻克上海;5月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将军;8月从杭州飞驰南京参加龙潭战役;10月26日,胡宗南升任第1军(刘峙)第22师师长;11月击毁直鲁联军白俄雇佣兵装甲车队。

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8月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任旅长,11月所部在蒋介石校阅中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旅”。

1928年4月参加第二次北伐,一举攻占蚌埠;5月1日进济南,5日撤退到曲阜整训;10月第1军第22师整编为陆军第1师(刘峙)第2旅,胡宗南任少将旅长;11月蒋介石亲临徐州校阅第1师,第2旅被誉为“模范旅”,其第3团受阅成绩列全国陆军第一。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胡宗南率军警戒武汉,第2旅改成第1旅,胡宗南仍任旅长。

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在河南开封附近与反蒋部队作战,6月7日胡宗南任第1师代理师长,沿陇海路迎击西北军孙良诚部。1930年率部参加蒋冯阎战争,战后任第1师师长。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中将师长,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形成黄埔系“少壮派集团”;7月参加讨伐石友三。

从国共两党王牌指挥官升职路线上来,客观存在越级提拔、火线提拔的现象,但绝对不是乱提拔。战争期间部队军事主官是一支部队的灵魂,不论其资历、军事指挥能力、协调处理能力、战争所属环境的观察与掌握是一门复杂而系统的经验学,而一名基层后勤管理人员,在战争时期,是不太可能具备这些能力的。所以,我相信,一个连长直接火线提升为团长可能会胜任,但一个团后勤处长估计搞不定。

(二)略显悲观的主题,和过于生搬战争实际的僵硬表演。让团长使处看着有些看不下去的的意愿,很多人说,《团长》看几集就看不下去了,而恰恰是这些人的表现,给某些团粉有攻击的口实。“看不懂”,“不懂战争”,“只喜欢神剧”。电视剧是服务与大多数人的,不是纪录片,需要一些艺术的加工成分,而团长没有。战争是悲惨的事件,不是欣赏的综艺节目。我了解的战友喜欢看《团长》的少于《亮剑》,少很多。

综述,团长也并非完美无瑕,也存在硬伤,此类细节问题和史实不符的地方还很多。当然不是说团长不好,而是说《亮剑》,《团长》各有风骚,各有不同。不要刻意吹捧某个,打压某个。

其实最喜欢的是迷龙,您喜欢《团长》哪个角色呢,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