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寓言故事龟兔赛跑)(1)

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进行了一场比赛,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但乌龟坚信自己能赢得比赛。一声枪响后比赛开始了,兔子飞快地跑着,乌龟拼命地爬着。不一会儿,兔子与乌龟已经相差很大一段距离了。兔子认为比赛太轻松了,它要先睡一会,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即使自己睡醒了乌龟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乌龟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爬呀爬呀,到兔子那里的时候,它已经累得不行了,但乌龟想如果这时和兔子一样去休息,那比赛就不会赢了,所以乌龟继续地爬呀爬呀。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

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寓言故事龟兔赛跑)(2)

这个故事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本书共收录了300多则寓言,故事大多与动物有关,故事简短精炼、形象鲜明生动、内容蕴含哲理,它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理解人性、辨明是非的良好工具。

它也是我和我家小老外沟通时的主要语言材料,昨天我给她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听完后她接连向我提出了几个疑问:“兔子为什么在比赛时睡觉啊?比赛时应该很紧张啊,她怎么睡着的?兔子没有好朋友叫醒她吗?”我告诉她因为兔子认为自己跑得快,而乌龟只会爬,她就骄傲了。听了我的解释,她仍然半信半疑,看来这个回答她不太满意。

为了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开始翻找资料,经查果然有,【科学报告】杂志刊登了美国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据称,龟兔赛跑中,若用他们的一生的运动量来衡量,乌龟作为一种耐力很强的动物,肯定会赢得胜利。但是这个答案也有逻辑漏洞,龟兔也不是用一生的时间来比赛,继续查找吧。

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寓言故事龟兔赛跑)(3)

直到我看到了“20英里法则”,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做的一个试验。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这段路地貌复杂,气候恶劣。吉姆.柯林斯准备让三组人,用时五个月去走完这3000英里的路程。

第一组人在天气好的时候就走40-50英里,天气不好就一英里都不走,他们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第二组人计划每天走40-60英里,两个月走完全程,但他们急于求成,后来渐渐松懈下来,便失去了斗志。而第三组人每天不管天气好坏,只走20英里。他们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不被干扰和诱惑,最终最快到达终点。

由此吉姆·柯林斯得出一个结论:做一件事情时,只要有正确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和极度自律不被干扰,便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看到这个法则的结论我马上联想到,乌龟是不是就是“20英里法则”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呢?想到这里,我就用“20英里法则”的原理重新编写了“龟兔赛跑”。

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寓言故事龟兔赛跑)(4)

森林里准备进行一次马拉松比赛,报名参赛的选手有兔子和乌龟,兔子跳得高、跑得快,乌龟只会一步步地爬行,大家都认为兔子会赢得胜利。这次比赛的路程较远,且路上崎岖不平,有山坡,有小溪,仿佛是一场障碍马拉松。

一声枪响后,比赛开始了,兔子飞一般地奔跑起来,它太想赢了,所以它一直坚持以最快的速度奔跑,跑了一半的时候,它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了。这时它往后看了一下,连乌龟的影子也看不到,它骄傲地想:只会爬的乌龟还想和我比赛,太自不量力了,我就是睡上一觉它也追不上我,然后它就趴在草丛中美美地睡着了。

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寓言故事龟兔赛跑)(5)

乌龟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地爬着,每爬一段时间后它就放慢脚步,恢复一下体力,渴了就在水边喝点水,遇到小鱼小虫时就顺嘴吃一点,它也不看旁边的观众,自顾自地向目的地爬行。看到兔子在睡觉时,它也没有流露出窃喜的表情,依旧艰难地爬行,直到爬到终点,这时兔子还在睡觉呢。

听完这个故事,我家小老外认真地说:”兔子不只是因为骄傲才睡觉的,它没有计划好时间,不知道节省力气,比赛的时候还睡觉,它管不住自己。” 我也认真地对她说:“乌龟性情温顺、胆小,虽然爬行艰难,但它认定目标后心无旁骛,不投机取巧,认真做好比赛的规划,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最终赢得这场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