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臣 时拾史事禹,姓姒,据说是山西人在历史里,禹是个没有童年的人物,因为他一出现就已经跟治理洪水扯上了关系话说在尧做大王的时候,控制区就洪水涛涛,尧找鲧治水,鲧治了九年也没成功等到舜做大王的时候,洪水依旧,于是禹出场了,因为舜找到了他禹当仁不让:“我不治洪水,谁治洪水?”可别小看这洪水的规模,因为禹接下这任务的时候,洪水已经大到一眼望不到边际,就像跟天连接起来一样;到处都是水,只有山顶露出土地,丘陵都被淹没干净;黎民原来的房子就别指望了,只能聚在山顶生存,不少黎民撑不下去就掉水里去了可以说,天下苍生就指望禹一人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禹建立了第1个王朝时是几几年呢 尚书里的历史皋陶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禹建立了第1个王朝时是几几年呢 尚书里的历史皋陶谟

禹建立了第1个王朝时是几几年呢 尚书里的历史皋陶谟

天下无臣 时拾史事

禹,姓姒,据说是山西人。在历史里,禹是个没有童年的人物,因为他一出现就已经跟治理洪水扯上了关系。话说在尧做大王的时候,控制区就洪水涛涛,尧找鲧治水,鲧治了九年也没成功。等到舜做大王的时候,洪水依旧,于是禹出场了,因为舜找到了他。禹当仁不让:“我不治洪水,谁治洪水?”可别小看这洪水的规模,因为禹接下这任务的时候,洪水已经大到一眼望不到边际,就像跟天连接起来一样;到处都是水,只有山顶露出土地,丘陵都被淹没干净;黎民原来的房子就别指望了,只能聚在山顶生存,不少黎民撑不下去就掉水里去了。可以说,天下苍生就指望禹一人了。

舜看人的眼光很厉害,禹就一治水的天才,他居然知道治水的正确步骤。首先,禹到各地查勘山川形势,山脉与水脉相通,看清楚山脉就能知道水脉;禹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司马迁说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史记·夏本纪》),看来禹准备得很充分,交通工具非常有针对性。其次,禹利用查勘山川的时机,顺便打猎;可别鄙视禹不务正业哦,他这是为了黎民,因为黎民被水困得久,吃不到新鲜食物,当然容易染病,所以禹把打猎来的鲜活鸟兽送给各地受困的黎民,让他们保持生机,没有黎民怎么做领导啊。第三,禹开始疏通河道,让小河通大河,大河通大海,海纳百川,洪水消退。完了吗?没,还有最后一步,就是让灾后的黎民得到粮食救济,不然这水就白治了。当然,治理洪水这么大的一项工程,仅靠天才是不够的。禹可是发了狠投入到工作中的,他才娶媳妇的第四天就离开家门治水去了。当儿子启出生时,禹也没回家,后来禹偶尔经过家门,听到儿子的哭泣声,禹还是没进去看看。可见,禹是全副身心地去治理洪水。

终于,洪水退了,黎民得救了,实在是无与伦比的功劳,禹要是做不了舜的接班人,那简直是没天理。所以,禹后来做大王了。不过,韩非认为其实在那时做大王没什么可羡慕的。“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就是说,禹做大王的时候,为了起模范带头作用,亲自拿了农具为黎民示范如何干活,那个苦啊,大腿都累没了肉,小腿都累没了毛。当然,这是韩非以小人之心度大禹之腹,人家禹要真是个怕苦怕累的人,就不会接那治水的重任了。

禹是个有心人,知道治水成功会得到什么回报。所以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禹把九州的地理也勘定好了,这九州就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哇,禹的足迹遍布华北华中,我服得五体投地。其实,当时舜就已经服了,所以在洪水退后,立即任命禹担任司空,总理行政。后来,舜更是宣布禹为大王接班人。禹做了17年的接班人,舜在南巡中去世,禹正式做大王。嗯,在这事上,韩非又出来爆料了:“禹逼舜。”(《韩非子·说难》)韩非心理太阴暗了,我们别信他的。做大王是件大好事,当然不能低调行事,于是禹开了一个涂山大会:“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万国来朝?这牛吹得也忒离谱了吧。不,这牛还有更离谱的吹法,范晔称“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后汉书·地理志》)算吧,别管怎么吹,反正禹这大王盛典是一次提气的盛典、胜利的盛典、圆满的盛典。在这次盛典中,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诞生了。

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读者群号 535858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