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加于人的规章总以“合理”为外衣。——(英)约翰·弥尔顿

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他开始大声吆喝。他首先举起了左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我的这块盾牌,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看。

制定规则时遵循的原则(利用规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

接着,这个楚入又举起右手的盾:“我的这根长矛,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这时有人问道:“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

策略都是为对付别人制定的,当策略被用来对付制定人自己时,就容易让人防不胜防,一下子击中要害,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种办法也能更好地把握回击的分寸,以防止策略失当。

安徽安丰塘古称荷陂,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救修建的。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制定规则时遵循的原则(利用规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

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周围方圆万里的农田,可是,一到天时节,沿提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这样,等到雨水多,渠水上涨,这些农民为了保住自的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在堤坝上挖口子放水。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条辛辛苦苦挖成的水渠,就被农民们你一我一铲地破坏得不像样子了遍体伤的水渠因决口经常发生水灾,本来的水利就这样变成了水害。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官员们都为此大伤脑筋。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不得不调动军队去修堤坝,堵塞决口。宋代的李若谷出任荷陂知县时,也碰到了这个头疼的问题。在他首次调动军队修好堤坝后,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来把决口的堤坝修好。”

制定规则时遵循的原则(利用规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3)

告示贴出后,再也没有百姓偷偷决口放水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可以使利益人发现自己那样做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他损失的多,这样他自然就会停止自己的行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