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经典对话 一步之遥 姜文一个人的电影世界(1)

《一步之遥》首轮口碑狂赞,突然遭遇首映礼延期,接下来口碑一面倒的吐槽,短短数日,这部电影到底遭遇了什么?因首映档期在国外无法第一时间走进影院观看,每天刷着微博看着各种各样的吐槽,更加增添了要看的冲动。回国第一时间有幸看到了国内首场2D版的全片,这是一部属于姜文一个人的电影,他任性的活在自己的梦想里,他无比任性的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极为另类的电影。

电影是人类消遣的产物,它有着某种神奇的魔法,观众会把自己难以实现的梦想寄托于电影来实现。每一个真正爱电影的人都是天真的、可爱的,内心就像个孩子,因为还忠于内心的梦和希望,正如电影中姜文称自己为孩子,他当然要致敬那些给人们带来纯粹的光与影的电影,所以他任性的存在于只属于他的那个电影世界里。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看不懂,不如之前的《让子弹飞》,华丽的画面,让人荷尔蒙迸发的大白腿,大段的关于人性的独白,这些都是姜文特色的标准。电影中姜文说自己是个孩子,是不是孩子与年龄无关。用“孩子气”来形容这部电影到是十分贴切的,正是这股任性的孩子气,才能让姜文这么不管不顾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股脑的放在一部电影中。电影中姜文有大段大段的独白,特别像是在演话剧,他要表达的东西都在这些独白中,对自己说的话、对观众说的话、对这个世界说的话,全都说完了,他表达的很过瘾,但你不一定能听的进去,你仔细听了,就会懂。有人拿《一步之遥》与《布达佩斯大饭店》做比较,其实不用比,这是姜文引领中国电影的一次大胆尝试,无论在电影形式上还是结构设置上都是一种莫大的突破和创新,只是观众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姜文有着自己的个性,电影表面上说爱情,但更多是涉及历史隐喻,讽刺人性为利所趋的丑恶,无需深究具体暗喻也能感受。虽然很多人说姜文不好好讲故事,其实是形式太花哨有点冲淡了故事。但真正看进去以后,你会发现你很喜欢这个故事,人物关系简单明确,不仅具有后现代的哲学意味,同时又含有许多社会意义,不是简单的死去活来的爱来爱去。姜文和葛优的演技不必多说,让人大呼意外的是洪晃、王志文、那英,角色鲜明、出彩,舒淇依旧很美,但新闻主播式的配音确实让人累感不爱。

中国电影的未来需要姜文式的任性和执着,这不是因为他为中国观众奉献出来《一步之遥》这样的另类电影,而是从他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终于有勇气在形式方面有如此大的突破和创新,中国电影市场超越北美不再是梦,但中国电影需要真正的与国际对接,为此我们需要突破和创新。正如电影中所说:“Today is history, Today we make history, Today we are part of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