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里的人群(被抛弃的商场)(1)

“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余温未了,“双十二”网络购物全民疯抢活动,又开始渐渐加温,电子商务在这两个时段里变得格外显眼,网络购物喜报频传,而另一边,零售百货商场,在同一时间里,却好像是被抛弃了一样。

电商冲击商场变“伤”场

2014年11月11日,又一个购物狂欢节,与电商相比,线下各家商场和实体店也都打出“购物节”的打折促销活动招牌,“满二百减一百”、“满五百反三百”的口号在各家商场此起彼伏,但事实看来,商场里依旧比不上网络购物来的热闹。

随后的时间里,距离双十一已经过去些时日,各大商场的活动依然再举行,但从各家商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显得有些冷清。

据千龙网报道,“双十一”过后的首个周末,市民再难燃起自己的购物欲,实体店受此影响生意冷清。

平日里人来人往的西单,商场里顾客比往常周末少了很多,部分商家甚至一上午都没有“开张”。虽然APEC会议的假期里,但各家商场的人流量仍然不是很多。华威商场4层的韩国城是很多年轻女士最常光顾的地方,但也是空荡荡的。卖女装的王先生表示,虽然是周末,但很多人刚刚在网上买了衣服,可能这两天就不会过来买了。市民王女士表示,自己在11月11日当天买了很多东西,有的到现在还没有寄到。“预算都花完了,我今天就是和朋友出来逛逛,并不会买东西。” 位于河北承德一家商场内,笔者采访发现,虽是周末,但诺大的商场里,来逛的顾客寥寥无几,各家营业员显得无精打采。“一上午,连来店里逛的顾客都没有。”一家店的营业员说,“经历了双十一的网络狂欢节,我们这就好像被抛弃了一样,这双十一的影响还没过去,双十二又该来了,哎……”

当“双十一”变成网络购物狂欢节

11月11日,本是网络流行的“光棍节”,但自从被网络购物炒热之后,就变成了网络购物狂欢节。

2009年,那个时候的“天猫”还叫“淘宝商城”,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也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据相关的介绍显示,之所以选择11月11日,是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而这时候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所以,想要利用网上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把这个节日当成是一个窗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也因此,从2009年开始到今日,11月11日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2012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也就是天猫,成就了一个销售奇迹,此后,11月11日就更加成了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每年,围绕这个日子,线上天猫、京东、易迅、当当、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都会提前热身,资料显示,2012年,服务于“双十一”狂欢节的商家、快递业、支付行业、第三方服务业以及电商平台等相关行业从业者达到百万。“双十一”缔造了电商时代的销售神话,也渐渐让人们认识到,电商时代的全面到来。

2009年,天猫商城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数据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跃升到33.6亿元;2012年,“双十一”当日,支付宝交易额实现飞速增长,达到191亿元,其中包括天猫商城132亿元,淘宝59亿元;订单数达到1.058亿笔;2013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只用了55秒就突破1亿,6分7秒达到10亿……11月11日总交易额350.19亿。

2013年11月11日,京东官方微博宣布,双十一期间三天(10日~12日)销售额25亿元,三天订单总量超过680万单,是2012年11月11日当天订单量的3倍多。苏宁门店销售同比增长近100%,总计订单量近600万单,双十一整体超过1000万单;腾讯易迅下单金额突破10亿。

2014年11月11日,对于电商来说,注定又是一个不凡的日子,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场38分钟28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0亿元,2014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

有趣的是,2011年11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就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双十一”商标注册申请,并于2012年9月27日通过初审并进行公告,于2012年12月28取得该商标的专用权。2014年10月末,阿里发出通告函,称阿里集团已经取得了“双十一”注册商标,经阿里巴巴集团授权,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为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另一边,有业内人士爆料表示,阿里要求媒体封杀京东的广告,理由是京东的广告语使用了“双十一”字眼,而“双十一”乃是阿里的注册商标,任何其他公司机构不得使用。

对此,京东官方作出回应,称对同行抢注“双十一”商标并禁止他人使用表示遗憾。“双十一”已经成为全零售行业的节日,阿里注册“双十一”商标是垄断行为。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成功,“双十二”也渐渐成为电子商务打造的另一个购物狂欢节,而且,热度并不亚于“双十一”。“全民疯抢”活动,淘宝当仁不让,打头阵,其他电商也纷纷谋划,如何应对。 线上因为购物狂欢节争得激烈,但无论如何,与线下零售百货商场相比,都是赢家。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商品,从下订单到最后收货,甚至能够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完成。不能不说,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据资料显示,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22.6%,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9%。2012年,美国电子商务消费总额接近290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3%,而2012年的中国,参与网上购物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人,交易额达到了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5%,增速约为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4.7倍。“驱动网购由时髦走向大众,由将信将疑到深入人心。”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2014年1月,一本名为《商战:电商时代》的著作出版,书中以贝索斯、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李国庆等人之亲口讲述,通过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故事,概述了15年来中国和世界电商的发展史,以及电商对整个经济的意义。

“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也是一个商业空前繁荣的时代。当万千商品被小小的屏幕一网打尽,当电脑前的手指代替了逛街的脚步,当快递员的车轮免去了购物时的舟车劳顿,人类延续几千年的商业行为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商战:电商时代》里如是说。

书里描述了这样一个事例:在大兴安岭深处,有一个名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古老民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2003年,一部分鄂温克人以生态移民的方式进入内蒙古根河市的定居点。而另一部分人坚持留在森林之中,继续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92岁的玛丽亚索老人,她是鄂温克族里最为年长的一个,被很多人尊称为“老酋长”。

2013年11月11日,玛丽亚索的长孙何勇,鄂温克族定居点的乡政府工作人员,趁着这一天的大促销,帮助祖母从网上购买了一条红色的围巾。三天之后,快递员将包裹送到了根河市的鄂温克族定居点,送到了玛利亚索的长孙何勇的手中,随后何勇把围巾带到了山上的祖母的面前。

用这样一个最原始与最先进碰撞的事例来告诉我们:无论是身居闹市,还是地处偏远;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交友婚恋,我们都能感受到电子商务的便捷、迅速与神奇。

据说,就连玛丽亚索的后人们也开起了网店,将他们的鹿产品放到了网上售卖。

不得不说,互联网,已经构建起一个新的商业时空,而电子商务,也已经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商业时代。《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7亿人,平均每6个人之中,就有1个是网络购物者。

电子商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存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巨大的交易数据上,还表现在对于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人们从质疑到深信不疑,电子商务开始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

如今,网络购物涵盖方方面面,只要你拥有网络支付的方式,甚至不用网络支付方式,只需会选择,即可足不出户,买遍生活必须。

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看来,这个时代已经到了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地步,“你今天一定要用电子商务,用互联网的思想和互联网的技术,去解决你现有的商业中发生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电子商务,也正在以其独特的购物体验疯狂地从传统零售业中争夺用户。“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传递的是一种信息,一种电商时代来临的信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要生活,就必须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链接电子商务中那些名词解释

B2B:B2B(business-to-business)指的是企业对企业透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交易,B2B也泛指企业间的市场活动,不局限于最终交易对象的认定。另外,B2B也指企业间定义业务型态的方式。B2B着重于企业间网络的建立、供应链体系的稳固。目前中国内地主要有的B2B电子商务企业有阿里巴巴等.B2B在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占到了87%的高比例.

B2C:B2C(business-to-customer)翻译过来就是企业到客户,是指利用因特网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连接。主要指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交易。B2C是企业对消费者直接开展商业活动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直接面向客户开展零售业务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故又称为网络零售或网络销售。在今天,B2C电子商务以完备的双向信息沟通、灵活的交易手段、快捷的物流配送、低成本高效益的运作方式等在各行各业展现了其极大的生命力。目前主要的B2C电子商务企业有:卓越、当当等。 C2C:C2C(customer-to-customer),意思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比如一个消费者有一台旧电脑,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把它出售给另外一个消费者,此种交易类型就称为C2C电子商务。在中国C2C市场,淘宝的市场份额超过60%。如果是在传统行业,淘宝完全可以高枕无忧。然而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领域,这样优势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屏障。(谢冰雪整理)

实体书店的悲壮落幕

“我们城市的新华书店本来有三层楼,现在一楼二楼都被卖掉,书店在三楼的角落,每次通过狭长的楼梯上楼,墙皮剥落,日光灯忽明忽暗,除了我,看不见其他客人,好像一下子回到20年前。”

这是一位网友的文字,形象地说明了实体书店的没落。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时光倒流?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人们将延续数千年的生活方式遗忘?

书籍,这个在传统教科书中被赋予“传统技艺的结晶,人类智慧的传承”的高贵气质的精神食粮,却成为电子商务向传统商务模式宣战的前沿阵地。规格统一,便于运输,信息标准,用户搜索选购非常容易,这些特点使得图书成为网上最理想的销售产品,读者也成为第一批被电商夺取的客户。

亚马逊开创电子商务的切入点是图书,李国庆也复制亚马逊的模式,创建了当当网。

1989年,李国庆从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辞职下海。在辞职下海之前,他还有一段不太“光彩”的经历。他在研究中心以主编的身份做了一套首印高达10万册的《你我他丛书》,一共9册。在那个年代,90万册显然是个天文数字,不仅坑苦了出版社,自己也欠了巨额债务。相当长一段时间,李国庆都是在卖书还债的噩梦中度过。

辞职后,李国庆开始做出版,并在小有积蓄后成立了一家名为“科文经贸”的公司,出版的图书类别包罗万象,包括科技、文化、经济和贸易等。

1996年,是李国庆的人生分水岭,这一年他去美国遇到了他的妻子俞渝--纽约州立大学MBA,在华尔街闯荡多年的投资高手;他还在美国接触到了互联网,看到亚马逊网站,亚马逊的卖书方式让他耳目一新。

1998年,李国庆与妻子俞渝回到国内,整理出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单,并很快得到投资人的关注。

1999年11月,当当网上线,成为中国网上书店的先驱。李国庆向员工推荐了《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要求员工必须学习。李国庆说,他们真正模仿亚马逊的只有两点,一是多品种战略,即让顾客有更多选择;另一个就是价格战略,样样打折,用低价让顾客在当当得到实惠。

为了争夺客户,当当网和后来成立的卓越网展开一轮又一轮价格战,每本书平均售价是实体书店的75折。电商在价格上能取得如此悬殊的优势,除了强大的资本支持,为了耗死对方而不断烧钱以外,还具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极低或几乎为零的店铺成本,为电商轻装上阵提供了可能。李国庆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你如果在北京豪华地段租铺面的话,每天每平米是8块4,当当网只是一个网站,它的库房在北京的远郊,每天每平米只要3毛5,所以我觉得这是低价非常重要的一个实现手段”。

李国庆至今回忆起与实体店的交锋,言辞间仍不乏快意恩仇,“我刚创业的五年,实体书店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到第六年,实体书店开始联合抵制了。曾经我还听说有出版商说干脆联合起来把李国庆杀了”。

短短两年时间,当当网日访问量上升至75000人次,单日销售量已平均达到12万元。2004年左右,当当网的销量已经超过西单图书大厦。1998年建成的西单图书大厦,到目前累计的销售额是17亿元,2010年当当网一年的销售额达22.8亿。

新生往往伴随着消亡。电商间的价格对轰飞溅出来的弹片,让实体书店伤亡惨重。2010年7月广州三联书店结业。2011年7月,北京风入松书店倒闭。2011年10月,北京光合作用五道口店倒闭。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民营书店减少了1万家。十年时间,民营书店倒闭一半以上。

李国庆并不认为价格战就是恶性竞争:“我说你算算我的账,光看图书我是赚钱的。既然还能赚钱,那就不算是不正当竞争了。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痛苦大家都得接受,就是没有李国庆,也会有一张国庆,王国庆,所以算处的还可以。”

历史的无情似乎在东西方不存在差异,美国的实体书店也遭遇了极其相似的命运。美国的实体店,比中国的实体店更早地感受到对手的凌厉。美国的巴诺书店,拥有140多年的基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书店,却被一家叫做亚马逊的网店在5年内轻松超越。

其实,实体书店的衰落,只是中国传统商务没落的一个缩影。电子商务的触角无论伸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惨烈的价格战。天生的低成本优势,使得他们在价格中更无所忌惮,也更容易不断突破价格底线,从而疯狂地攫取上下游资源,并最终改变商业格局。

更残忍的说法是,电子商务甚至都没有直接进攻,轰飞溅出来的弹片就让传统商务伤亡惨重。对于传统商务来说,这是一个多么痛的生存领悟。(来源《电商:商战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