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以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呼,所以不管是在为人处世还是待人接物上,人们的行为表现处处都是以礼貌待人为基础的。

在礼仪上,古人十分重视称谓,不管是对长辈的称谓,还是对平辈的称谓,亦或是奴婢对主人的称谓,都是十分有学问的。

那么,在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在称谓上有什么讲究之处呢?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1)

一、古人在交往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古人在交往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尊长抑幼、尊人抑己。

不仅在日常交往中遵循着这个原则,在日常称谓上也是如此,古人更是将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的称谓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至于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将比自己年长的摆在前面,敬称以待;

在对待处自己以外的人时,要先将他们的称呼摆放在较高的位置,有时候不仅对长辈,对平辈,就连对晚辈时,尊人抑已的原则都会被得到贯彻。

可以说,魏晋时期人们在称谓上可是让尊长抑幼,尊人抑己的原则贯彻始终了。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2)

二、魏晋时期,对长辈称呼的讲究之处

魏晋时期与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长辈的称谓其实是有所不同的至于有哪些区别,请容我娓娓道来。

1、魏晋时期人们对长辈的称谓

魏晋时期,对长辈的称谓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父母的称谓,另外一种则是对别人父母的称谓。

要说到孩子对自己父母的称谓,为了表示足够尊重,魏晋时期的人在对外称呼自己的父母时,一般会在前面加上一个“家”字,这一点我想很多人在各种古代背景的电视剧中都见过不少次。

不过我们在电视剧中听到的一般都是这样的话语:“家父家母身体还算硬朗,劳您挂记!”但其实在史书记载中,家父和家母虽然是称呼自己父母的一种对外称谓,但其实是在对外人表达自己对父母亲的敬重。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3)

《颜氏家训集解》记载:“魏晋之间,凡人子者,称其父曰家公,人称之为尊公。”

《晋书》山简传记载:“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余,涛不之知也。简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

而“家公”这个词语其实也并非只是形容自己的父母,在前面加一个修饰词的话,同样也可以作为别人父母的一种尊称,不过在前面需要增加“足下”一词。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

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如何?”

曰:“忠臣孝子也。”

也就是说,在外人面前称呼自己父母的时候,要称为家公家母,而称呼别人父母的时候,就要称为足下家公家母。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4)

2、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长辈称谓的变化

到南北朝时期,对于自己父母的称谓和魏晋时期相比,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颜氏家训》记载:“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通过《颜氏家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魏晋时期还流行在给长辈的称谓之前加一个“家”字,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称谓上的习惯已经逐渐被淘汰,“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5)

有地位的人家已经不再用“家父家母”称号了,只有那些生活在农家的人才依旧保持着旧的称谓风俗,不仅如此,不管是家里的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都不会将对方称之为家兄家姐了。

至于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家里人的称呼变成什么了呢?

《颜氏家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6)

三、魏晋时期,称呼别人时,在称谓有什么讲究之处?

以“明”辅助称呼,以示尊敬。

前面说了,古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遵循的是尊人抑己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将对方的称呼放在自己的上面,以示尊敬。

魏晋时期,人们表示对平辈之人的尊敬时,一般都会选择在前面加上一个“明”字辅助称呼,来表示尊敬。

《世说新语》记载:“王丞为扬州,遣八部从事之职......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7)

在这里,人们对于丞相王导就有“明公”的称呼,其实就是表示一种尊敬。不过这种称呼主要还是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

那么,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熟人之间有没有既显得亲近,又显得活泼俏皮一点的称呼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称呼对方为“卿”这种称呼是作为第二人称的存在,所以就显得比较亲近一些。

《搜神后记》记载:门吏闻之,惊喜,即启固。固踊跃,令门吏走往迎之。始交寒温,便问:“卿能活我马乎?”璞曰:“我可活尔。”

赵固爱马,所以在知道有人可以医治自己的马之后,开心的一批,直接就称呼对方为“卿”,以表示亲近。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8)

四、魏晋时期,奴仆对家主的称谓有哪些讲究之处?

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宝玉的几个丫鬟有的时候还会对宝玉这个主子耍一些小脾气。

在称谓上,也是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而不是像其他朝代一样,称呼对方为少爷或者X爷。

但是在魏晋时期,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的。魏晋时期,因为实行门阀制度,所以,士族与庶族之间就像隔着一道天堑,更别说伺候那些士族的仆役们了,界限森严,不可轻易违背。

魏晋时期,奴婢对主人的称呼是有规定的,他们一般会将家里的男主人称之为郎或者郎君,而将女主人称之为娘,或者娘子。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9)

几年前很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就和南北朝时期的背景相似,剧中人们称呼顾廷烨为顾二爷,称呼盛家主母为大娘子。

而在史书中,关于奴婢是如何称呼家中主人的,也是有相关记载的。

《幽明录》记载:奉先问:“还有情色乎?”答曰:“某已至其家问婢。”后觉,问其婢,云:“此日魇,梦郎君来。”

这是对于家中男主人的称呼。

《续齐谐记》记载:忽有青衣婢,年十五六,,前曰: “王家娘子白扶侍,闻君歌声,有门人逐月游戏,遣相闻耳。 ”

这是人们对一家主母的称呼。

魏晋时期普通人的称呼(崇尚清谈的魏晋时期)(10)

总结: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那自是十分重视礼仪的,别说是在魏晋时期了,就在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大多数人在礼仪上都不会出太大的差错。因为他们十分注意称谓上的讲究之处,所以才给世人留下了有礼节的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晋书》

《幽明录》

《世说新语》

《搜神后记》

《续齐谐记》

《颜氏家训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