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我们发现一个怪现象,其中大多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从身负杀父之仇开始。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父亲也被错杀了!

梁羽生笔下最霸道的角色(梁羽生作品的主人公为啥都是替父报仇)(1)

(梁羽生)

1924.3.22日,梁羽生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文圩乡屯治村,原名陈文统。1938年,刚刚14岁的梁羽生因患疟疾腹泻,休学半年。不过这个时间,梁羽生因祸得福,阅读了大量的名家词集和两份象棋棋谱, 后来他在大学期间参加过象棋比赛,获得了冠军。

1941年,梁羽生转学到桂林中学,广泛接触新文学,喜爱看电影。1942年,梁羽生开始向《力报》投稿。1943年,梁羽生准备报考大学。后来,梁羽生考入岭南大学。

梁羽生深度接触文字始于1950年,开始在香港《大公报》任英文翻译,后来在香港《新晚报》任职。当时的香港,很多媒体都连载武侠小说,比如金庸就开始在《明报》连载无效小说,于是梁羽生开始了武侠小说创作。

(梁羽生)

看过梁羽生武侠小说的读者会发现,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有个特点,主人公都是从身负杀父之仇开始。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父亲也被错杀了!

他的父亲叫做陈信玉,生于1896年。抗战时期,日寇入侵蒙山,陈信玉曾组织乡团抗日保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批避难蒙山的文化名人,比如简又文等。

简又文是中国当代史学家、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后来,他对梁羽生的父亲陈信玉的回忆发表在了回忆录《宦海飘流二十年》中。文中写道:“想起陈家的大恩大德,真令我全家没齿难忘。我们一家遇到大难,流落在异乡为异客,正在途穷忘绝、不知死所之际,忽有爱徒体念师生之谊。全族人居然肯接待、供养、庇荫、护卫我全家十口,卒得平安归来。”

为啥提到爱徒呢?因为在陈信玉庇佑简又文期间,儿子梁羽生拜简又文为师,学习历史和文学写作。

梁羽生笔下最霸道的角色(梁羽生作品的主人公为啥都是替父报仇)(2)

(梁羽生)

陈信玉原本可以成为爱国志士,但是一场意外的运动,陈信玉被错杀。

1950年,中国土地改革,有一些老百姓挟私报复陈信玉,就把他抓了起来,理由是陈信玉是旧时代的地主。

梁羽生徒步匆匆回赶蒙山要解救父亲,半路遇到同学彭荣康,彭告诉他:“你父亲刚被镇压,你回家无异送死,速逃。”梁羽生遂星夜逃亡,一路逃到了香港。

多年以后,《文史年龄》上刊登了彭荣康回忆文章。据彭荣康说,是年秋,他在蒙山的邻县荔浦碰到了梁羽生,梁羽生说自己父亲被人诬告而遭羁押,家人写信唤他回乡救人。彭荣康说:“现在农村到处都在开展剿匪反霸群众运动,你回往不但救不了父亲,只怕自身都难保。”梁羽生听从劝告,逃回香港。不久,其父陈信玉被杀。多年以后,梁羽生对彭荣康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梁羽生笔下最霸道的角色(梁羽生作品的主人公为啥都是替父报仇)(3)

(梁羽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

1985年,时任广西区党委书记的陈辉光在香港会见梁羽生,并请他回乡。当问及有什么要求时,梁羽生便提出了对父亲一案进行甄别的请求。后经蒙山县统战部反复查证发现,梁羽生父亲陈玉信之死纯属冤枉。为此,蒙山县人民政府下发了专门文件给予平反,恢复其名誉。

获此消息后的梁羽生如释重负,他给蒙山县委、县政府来信说:“先父一事终获平反,埋于心中几十年的死结终于解开了”。此后,他的挚友彭荣康到深圳和他见面时,梁羽生手写了一首词给彭荣康。词曰:“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赶上江南春未杳,春色花容相照。昨宵苦雨连绵,今朝丽日晴天,愁绪都随柳絮,随风化作轻烟”。对父亲一事,他是彻底想通了。

(每日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