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北 1.5公里,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

太昊伏羲陵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二月二庙会达3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盛况(网络搜图)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

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现存建筑多为明代所建。

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

午朝门建筑悬挂朱熹、黎元洪题字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4)

过了午朝门,只见中轴线上主甬道青石铺墁,两旁古柏参天,庄严肃穆。距午朝门约30米,有一条小河,叫玉带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过玉带桥前行不远,是穿堂式的“道仪门”,单檐硬山式,面阔三间,内三个券门,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5)

穿过道仪门不远,是一座高台建筑,上悬一石匾,名为“先天门”,是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正中有一个砖砌拱门,台上建有高阁三间,灰筒瓦覆顶,周匝回廊。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6)

过先天门为太极门广场。广场开阔,中间有玉带路横贯东西。广场北面与先天门相对为“太极门”,旧称戟门。它是太昊陵东西南北的中心,与“两仪门”、“四象门”、“三才门”、“五行门”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定名的。

太极门在属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筑于高台之上,台高五级。东有角门名“仰观”,西有角门名“俯察”,以示太昊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观万物,创先天八卦,肇始华夏文明。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7)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8)

过太极门为太昊陵的中心大院。大院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二楼东西对峙,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重檐歇山式建筑,下部为直壁式台基,上部为灰色筒瓦覆盖。钟楼上悬有明铸巨钟一口,撞之,其声悠扬。鼓楼内挂有大鼓一面,敲之,其音悦耳。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9)

与太极门相对应,迎面为“统天殿”,建于明代,通高15.7米,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脊上装饰考究: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左右配以28宿,代表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殿四挑角为四绝人等吻兽。这里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0)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1)

统天殿背面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2)

统天殿后面,便是“显仁殿”。该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灰筒瓦顶,高台走廊。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3)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4)

显仁殿之后是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顶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高台上面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灰筒瓦覆顶。之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5)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6)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7)

寝殿后面是“先天八卦坛”,青砖垒砌,为直壁式等边八角形,周有青石压条。坛面以青砖砌先天八卦图,卦序为乾(三三)、兑 (三三)、离(三三)、震(三三)、巽(三二)、坎(三三)、艮(三三)、坤(三三)。

先天八卦坛之后是紫禁城,城内是伏羲氏的巨型陵墓,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

陵墓后面是“蓍草园”。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8)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19)

陵区东南区域是独秀园,全国唯一的以松柏造型艺术为特色的公园,被海内外游客和园林专家誉为“天下奇观”,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专题报道。

该公园建于1957年,由曾经给北洋军阀吴佩孚当花工的王殿一之子王月惠始创,有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各种松柏造型200余种,堪称园林艺术之瑰宝。

步入园内参观,所见松柏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巍峨壮观。游客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青龙戏珠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0)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1)

“蘑菇”、“小伞”,还是“亭子”?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2)

四边攒尖顶的“亭子”,其下放置石桌石凳,方便游客休息。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3)

重檐庑殿顶“房屋”,飞檐翘角、典雅大气,像不像“天安门”城楼?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4)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5)

数一数,这个“宝塔”有几层?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6)

双龙戏珠,通过此门,好运连连。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7)

“开封铁塔”?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8)

二龙戏珠,跃上苍穹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29)

走在这一排“亭子”、“长廊”下,满眼绿色、满身清爽。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0)

这个重檐四边攒尖顶“亭子”飞檐翘角、姿态优美。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1)

一群小可爱纷纷登场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2)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3)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4)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5)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6)

陵庙景区游览完毕。

发两张航拍全景图吧!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7)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8)

伏羲太昊陵对着的大片水域,叫龙湖。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水面由柳湖、东湖、弦歌湖、南坛湖4个湖区组成。淮阳县城被环绕在龙湖之中,仅四关四条路与外相通,被誉为“水城淮阳”。

整个龙湖风景区,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

时间有限,未及龙湖游玩。期待再去时,划一叶扁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淮阳太昊伏羲陵的历史(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陵)(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