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三国时期绝对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历史阶段了。这部小说不但多次被搬上电视荧幕,其中的一些经典故事也经常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

很多故事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等等。也产生了很多的俗语歇后语俏皮话等,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赔了夫人又折兵”“扶不起的阿斗”等等。

但是,也是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三国时期绝对是被中国人误解最多的一个历史阶段。比如,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其实一点也不厚颜无耻,更不是诸葛亮骂死的;比如,正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大气得很,心胸一点儿都不狭窄;又比如下面这道题,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可能会懵:

三国帝王有多少(三国帝王哪家强)(1)

答案是A,曹操。因为,曹操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去世,而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12月11日,曹丕受禅称帝那一天。

还比如,“扶不起的阿斗”,其实是三国时期最牛叉的帝王……

三国帝王有多少(三国帝王哪家强)(2)

一、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长期以来,刘禅(阿斗是小名)都是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三国开始于220年,结束于280年,共计61年。

三国最早的国家曹魏,建于220年,终于265年,历五帝,享国46年。

蜀汉建于221年,终于263年,历二帝,享国43年。

东吴最迟,建于229年,终于280年,历四帝,享国52年。

就国家来说,东吴存在时间最长,而蜀汉存在时间最短。就在位时间来说,三国共有11位帝王,在位时间最短的是刘备,不到3年;而在位时间最长的,正是被我们群嘲的阿斗刘禅同志。

三国帝王有多少(三国帝王哪家强)(3)

刘禅于223年登基为帝,至263年投降邓艾,在位时间超过40年。这个亮眼的成绩,不仅仅在三国时期遥遥领先,妥妥地排在第一位;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去比较, 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始皇帝起,到清末溥仪退位,总共历时2132年,共出现422位皇帝(不包括死后追尊、割据称帝和少数民族君主等)。这么多人中,在位时间超过刘禅的皇帝,也只有康熙(61年)、乾隆(60年)、汉武帝(54年)、梁武帝(48年)、明神宗(万历,47年)、唐玄宗(43年)、宋仁宗(41年)等区区7人而已。

刘禅同志可是完成了历史排名第八的伟业。试问:如果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能做到四十多年不倒呢?

肯定有人说,因为诸葛亮。前期确实少不了诸葛亮的扶持,但是,诸葛亮于234年去世,而阿斗在这之后又当了将近30年的皇帝。

由此看来,这位“扶不起的阿斗”比我们知道的要强悍许多啊。

二、阿斗是个聪明的好皇帝

这个“聪明的好皇帝”不是我说的,是诸葛亮说的。诸葛亮曾经不止一次夸赞刘禅。

《刘备敕刘禅遗诏》中写道:“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这是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于刘禅的智慧和气量。

而在《坐上与杜微书》中,诸葛亮写道:“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力,著勋于竹帛也。”在前一句中,诸葛亮说刘禅“天姿仁敏,爱德下士”,天生就是品德仁厚,智商聪敏,尊重有德之人,礼贤下士。而在后一句中,诸葛亮则直接说刘禅是“明主”。

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为了拉拢杜微,才把刘禅说的这么好。但如果真是这样,大概诸葛亮捏着鼻子说“天姿仁敏,爱德下士”就够了,不会再说什么“明主”的,因为“明主”的评价犹高于前面八字。以诸葛亮的品格,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基本上就是这么想的。事实上的刘禅,也确实是个好皇帝。

但凡封建君王,都害怕臣子功高震主;新登基的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都会想法设法除掉前朝的老臣,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在刘禅这儿,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刘备去世之前,托孤诸葛亮,要求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后来果然“以父事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还说过一句:“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心甘情愿让诸葛亮执掌国家大权。由于君臣同心,蜀汉也有了一段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以至于国家还有余力多次北伐。

三国帝王有多少(三国帝王哪家强)(4)

实际上,在诸葛亮辅政期间,诸葛亮是蜀汉实际上的掌权者,在民间的威望极高。联想到刘备托孤时说过的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也就是说,就算诸葛亮废掉刘禅自己称帝,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有此背景,更显得刘禅对诸葛亮的完全信任是多么难能可贵,历史上从无其他皇帝能够做到这一点。

甚至连刘禅手下的官员也看错了,以为他只是不得不隐忍而已。所以,诸葛亮去世之后,有个叫李邈的官员迅速上书诋毁诸葛亮,大意是说:「诸葛亮独揽大权,是国家和社稷的重大威胁。如今他死了,皇室宗族可以保全,西戎战事可以停息,全国上下喜大普奔。」他以为权臣死后,帝王都会进行清算的,所以抢在第一个发难,想以此捞取政治资本。可惜他是以常人之心来度刘禅之腹了。刘禅是怎么做的呢?大怒,干脆利落地把李邈下狱,诛之。总之,不许任何人诋毁诸葛亮。

亲政之后,刘禅又先后重用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都是诸葛亮大力举荐的。可见刘禅对诸葛亮是真心尊敬。所以,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刘禅“无猜险之性”,确实是这么回事。

英明神武如唐太宗,在魏征死后,也生了嫌隙,最后把魏征的墓碑也推到了。而明朝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险些开棺鞭尸,长子张敬修被拷打至死,其余诸子或饿死或流放。相比之下,刘禅始终厚待诸葛亮的后人。

刘禅最大的败笔,大概是在执政的最后五年重用了宦官黄皓。但在蜀汉灭亡前一年(262年),姜维上书要求将黄皓处死时,刘禅虽不同意,但仍命黄皓向姜维谢罪。可见刘禅并非一味昏庸护短之人。

另一个争议是向邓艾投降。有分析认为蜀汉如果坚持的话,灭掉邓艾绰绰有余。但以当时的天下大势,蜀汉灭亡其实已无可避免。即使再打一仗,死亡的都是普通将士,于刘禅本人并无影响。早投降和晚投降的区别,在于可以少死很多将士。至于投降之后的蜀中混乱,则实在不是刘禅能够计算的了。

三、“鸿门宴”上生死战

刘禅的祖先刘邦同志,经历了一次“鸿门宴”,靠着运气和机智,侥幸逃出生天,这才有机会创建西汉210年基业。

想不到刘禅同志也经历了一次。蜀国归降魏国后,实际掌控曹魏大权的司马昭设宴款待众人。司马昭鸡贼得很,也是叫人演了一段魏乐舞戏,其他前蜀官员都很感伤,只有刘禅看得脸上笑开了花。司马昭更坏,又叫人表演了一段蜀乐,这下蜀官们都嚎啕大哭起来,就只有刘禅还笑嘻嘻地看着。司马昭看了,忍不住说:“这样无情的人,就算诸葛亮还在都扶不起来,何况姜维呢?”“扶不起的阿斗”这就这样传开了。

三国帝王有多少(三国帝王哪家强)(5)

但还没完,司马昭又插了一刀,向刘禅发出了一个致命的灵魂拷问:“颇思蜀否?”还想你的蜀国老家不?刘禅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此间乐,不思蜀也。”这里这么好玩,我想那破蜀地干什么。于是,又一个成语“乐不思蜀”诞生了。 刘禅的手下郤正看不下去了,偷偷告诉他说:“徜彼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这样,晋王就会放您回去了。不得不说,郤正还是挺天真的。 酒过三巡,人已微醺,司马昭忽然又问道:“颇思蜀否?”刘禅就用郤正教的话回答了,美中不足的一下子没有眼泪,他就闭着眼睛挤啊挤的。司马昭一听,乐了:“怎么这么像是郤正的话?”刘禅猛地睁开眼睛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下司马昭和左右都笑喷了,也真正对刘禅放心了。 想想李煜同志吧。同样是后主,但是李后主同志一不小心做了一首《虞美人》,追思了一下往事,怀念了一下故国,就被宋太宗鸩杀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刘后主这看似傻乎乎没心没肺的表现,却安然过了这一关。有人说,这是刘禅懦弱惜命的表现。是,谁不怕死,刘禅更怕,但他的表现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命,其实也保住了自己手下的命,不然以他们听见蜀乐就痛哭流涕的模样,早被司马昭拖出去杀十遍了。至于司马昭后续还不会再对蜀地下一番杀手,谁也不知道。

也有人说,刘禅就是真傻,才会碰巧过这一关的。如果说刘禅只是在诸葛亮的荫庇下当了三五年皇帝,这种说法也许还有可信度。但一个“真傻”的人,是当不长皇帝的(即使长期当傀儡也不行);只有会“装傻”的人,才能牢牢坐在皇位上。一个当了41年皇帝的人,又怎么可能会真的傻呢?

所以,陈寿评价刘禅:“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到位的。

总体来说,在古代这么多帝王当中,刘禅算得上是个比较聪明的好皇帝! 这才是真正的阿斗。


主要参考文献:

《三国志》。陈寿。

《汉晋春秋》。习凿齿。

,